雅虎香港 搜尋

  1. 錢嘉樂 相關

    廣告
  2. 申請免入息及住址證明,A.I. 24x7處理申請,即批即過戶。提取貸款享高達$12,000現金獎,立即申請. WeLend 網上貸款,全A.I. 處理,即時提取大額現金流。貸款低息至1.88%,現金即日過數。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14日 · 生活報橘. 【精闢】越有錢我們越幸福?. 圖解「幸福」跟「金錢」之間的關連. VO 精選好書 2018-02-14. 圖片來源:《命運好好玩》電影劇照. 幸福和期待與渴望的關連,比收入更大。. 我有個朋友最近剛從尼泊爾度完長假回來,她很驚訝那裡的人擁有的不多 ...

  2. 2020年2月10日 · 心理學家伊莉莎白‧鄧恩(Elizabeth Dunn)和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克‧諾頓(Michael Norton)在他們那本深具開創性的著作《快樂》(Happy Money: The Science of Happier Spending)中,探討了一個很特別的問題:人們花錢方式是否會影響快樂?

  3. 2020年8月21日 ·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起源於 17 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現今在華人地區,以台灣的發展最為蓬勃。 根據維基百科,1750 年代,台灣布袋戲劇本以古書、演義小說等為主;1920 年代,多採用清末民初新著的武俠小說;1930 年代,受到皇民化運動影響,禁用中國傳統的北管鑼鼓、改用西樂,戲偶雜用中、日式戲服和戲偶,劇目常為日式劇本;戰後的 1950 年代,進入「金光戲」時期,劇情仍延續武俠,採用華麗的布景、戲服,並以燈光或其他特效來增加武打的效果。 在 1962 年,台視播出「李天祿亦宛然掌中劇團」演出紀錄片,而這篇文章訪問的,是李天祿之子,陳錫煌。 (責任編輯:連柏翰) 掌中戲國寶陳錫煌。 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第一、二、三名,誰的臉最快樂?
    • 住在富裕社區的人,反而比較不快樂?
    • 你也有「臉書憂鬱症」嗎?
    • 「比較」讓人不快樂的數學公式
    • 延伸閱讀

    運動比賽的高潮,除了發生在第一名選手到達終點的瞬間,也常發生在頒獎典禮的時候。猜猜看,在頒獎典禮上,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誰的臉最快樂? 研究人員出席各大運動賽事,拍下頒獎典禮時前三名選手的臉。接著,將照片裡選手的臉擷取出來,只保留完整的大頭照。之後,他們將這些大頭照全部打散、隨機排列,用電腦呈現給大學生看。 看完每張臉後,學生要一一評分:「你覺得照片裡的這個人,他/她看起來多快樂?數字愈大,表示你覺得他/她愈開心。」 若以「現實條件」來看,最快樂的人理應是冠軍,其次是第二名與第三名選手。結果卻不是這樣。在統整最後的評分之後,看起來最快樂的臉是第一名(沒辦法,畢竟人家真的拿到第一名啊),但第二快樂的人卻是第三名。 如果我們有一台讀心器,在頒獎典禮時,想必可以聽到很多第三名選手在吶喊:「好里...

    比較是人類常見的心理,但有時為了在心裡「比贏」,讓自己感覺舒服,我們也常因此做出一些不太理性的決定。 在一個實驗中,參與研究的人可以自己決定模擬情境的起點是什麼。 一般狀況下,情況二其實比較理想,年薪三百萬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報酬。不過,參與研究的人看到別人的年薪居然比自己高,往往不選擇情況二。出於比較心態,許多人寧願選擇情況一,也不要選情況二。 比較效應無所不在,經濟學家艾佐.魯特莫(Erzo Luttmer)曾做過一項調查。 他找了一群年收入差不多的人,分析他們所住的區域,將這群人分成兩組:一組是住在整體而言跟自己差不多富裕的社區,另一組則是住在年收入比自己略低的社區。你可以猜猜,在年收入差不多的基礎下,哪一組人過得比較快樂? 許多人認為,經濟條件變好之後,理應要往更高級、更舒適的地方移動...

    網路時代,比較這個快樂殺手更是暢行無阻。 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曾針對Facebook、Instagram、Twitter這些社群平台用戶的心理狀態做了調查。結果發現,常常使用這些社群平台的人,往往睡眠品質不佳,許多用戶還出現焦慮、憂鬱、孤獨等情緒。 相關研究發現一種稱為「臉書憂鬱症」的現象,目前幾個調查的初步結論是: 曾帶給我們許多歡樂、歸屬與社交連結的臉書,怎麼反而讓我們變得不開心了?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臉書雖然讓資訊流通,卻也讓「比較」變得容易。 滑一下你的臉書,一般而言,我們很少在臉書上一一細數、公開展示自己的「不幸」。相反地,放眼望去,臉書上分享的幾乎都是好消息:誰升遷、誰結婚、誰脫單、誰買車、誰買房、誰跑去旅遊了⋯⋯。 看到這些好消息時,我們的內心難免比較:「為什麼某某正在日本開心地...

    「比較」讓人不快樂,這個現象甚至可以轉化成一個數學公式。2016年,拉特利奇(Robb Rutledge)和其他四位研究者做了一系列研究後,把實驗者感受到的快樂,寫成這個公式: 第一次看到這個公式時,我也傻住了。不過,把公式每一項拆開來理解,就會發現這個公式其實很有意思。 總共有47位彼此互不相識的人參與研究,在隨機分組之後,參與者必須按照指示完成任務。有些任務需要賭一把,可能會輸錢或贏錢;有些任務獲得的報酬則是可預測的,不用賭。 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參加實驗的人可以看見其他組員贏錢、輸錢的狀況。同時,在執行任務的特定時刻,實驗者也會一一詢問每個人當時覺得自己有多快樂。 在不用賭博的任務裡,實驗參與者得到的錢是w1這一項,稱為「有把握的報酬」(certain reward, CR)。而在賭一把...

    「得到之後卻沒有帶來快樂?」臨床心理師:明察多巴胺的計謀,想要不等於喜歡 【給高敏感族的情緒整理術】丹麥心理諮商師:練習察覺快樂、悲傷、焦慮、憤怒的「感受強度」 真的需要這樣做,還是「害怕錯過」?心理學透露:比起得到,人更害怕「失去」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由時報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4. 2021年3月23日 · 圖片來源: unsplash.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我靠交易賺大錢:從散戶到專職操盤手的真實獲利法則 》,由 今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VO》導讀:. 《我靠交易賺大錢》作者伊恩.墨菲,師承交易導師亞歷山大.艾爾德 ...

  5. 2019年3月7日 · 「愛情銀行」(或愛情帳戶)的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 Willard Harley 提出,在臨床情感諮商領域被廣泛運用,是將親密關係中伴侶的相互作用,比喻成存款與提款。 所謂「存款」指的是鞏固、修復關係的事,能讓彼此開心,感覺被欣賞、被肯定、被疼愛;而「提款」則是那些使關係降溫的行為,會讓彼此感到挫折、痛苦,被批評、被傷害。 #「存款」往往來自生活中的小事. Willard Harley 認為管理「愛情帳戶」有幾個要訣: 1. 管理戶頭是雙方的責任 ,不能只有一方負責存款,另一方都在花錢。 2. 有收入必然有支出, 只會存卻從不花錢的關係索然無味 。

  6. 2020年8月18日 · 步驟① 算出自由數字. 所謂4%法則,其公式為「退休金×4%=1年生活費=財務自由」。 所以倒過來,只要你能知道自己1年需要多少生活費,再乘上25倍(1/4%)就是你需要存到的財務自由基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