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9日 · 作者. 最新文章. Readmoo編輯團隊. 閱讀最前線編輯群。 文/朱耀偉. 八十年代初,是標誌著粵語流行歌詞中香港圖像的重要轉化階段。 香港經歷十多年經濟增長後,已逐漸富裕起來,部分香港人生活開始富足。 香港經濟神話雖然塑造了「大香港意識」,香港人在中英政府就香港前途作出談判之際,亦體會到不能自主的迷惘,因而在文化上努力建構本土意識,粵語流行曲亦肩負起喚起香港身份認同的文化重任,以製造集體回憶。 當年粵語流行曲廣受歡迎,不少金曲數十年後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如〈獅子山下〉面世至今已有三十年,同樣令人感同身受,樂評人黃志淙更稱之為「港歌」。 〈獅子山下〉原是香港電台電視劇集的主題曲,反映小市民心態,極富於「香港人」的意識,可謂香港粵語流行曲的代表作。

    • 1959年諾獎得主科恩伯格
    • 1993年諾獎得主繆里斯
    • 繆里斯的靈感
    • 什麼是pcr
    • 捲入官司

    這兩位獲獎者是科恩伯格(Authur Kornberg,1918−2007)和繆里斯(K. B. Mullis,1944−),前者是 195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後者是 1993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科恩伯格於 1918 年 3 月 3 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市的布魯克林區。1933 年,他得到紐約州的獎學金進入紐約大學醫學院,1937 年以優異成績獲得學士學位。接著,他又獲得巴斯韋爾獎學金,進入羅徹斯特醫學院學習,1941 年獲該校醫學博士學位。 在攻讀研究生學位時,他對酶有了強烈興趣;十年後在美國公共衛生組織任醫學顧問時,仍然醉心於酶的本質及作用這一重要課題。科恩伯格對一個重要的遺傳學問題更是特別鍾情:一個特殊的細胞何以會產生這種酶或那種酶?為什麼產生酶的是某種細胞而不是另外的細...

    繆里斯於 1944 年出生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哥倫比亞市。他從小就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他的母親曾回憶說:他是一個活潑的孩子,但常常把事情弄得一團糟。3 歲時,有一次他把雞蛋與顏料混到了一起,然後把房子塗成黃色。我經常發現他把各種甲蟲和蚯蚓放到大小不同的瓶子中。這個野孩子簡直對任何事情都有興趣。當時我還為此擔心,現在才明白他的大腦是超人的。 繆里斯的童年是無拘無束的。他家就住在一個原始森林區的邊緣上,那兒有一條小河,林子裡和小河邊有負鼠(opossum)、浣熊、毒蛇等動物。繆里斯和一幫男孩子如果在這兒玩夠了,就會興致勃勃地鑽進城市的下水管道網中去玩。他熟悉那個黑暗的地下迷宮,雖說進去後常常被恐怖籠罩,但正是這份刺激讓他著迷。 大約是十六、七歲吧,繆里斯完成了他的第一個「發明」,他以加熱的硝酸鉀...

    在 1983 年 4 月一個週末的夜晚,繆里斯在家附近的森林散步。空氣潮濕涼爽,七葉樹的花香彌漫……就是在這醉人的夜晚,繆里斯突然靈感大發,奇妙的思想一個接一個從潛意識裡向外冒,他幾乎應接不暇了!正是這時,他有了 PCR 技術的最初想法(關於這一技術,下面一個小節將作稍微詳細的介紹)。他驚歎於自己的靈感:天啊!如果這一過程真能迴圈進行下去,那 DNA 的產量是多麼驚人啊!2 的 10 次方大約是 1000,2 的 20 次方大約是 100 萬,2 的 30 次方大概是 10 億……真是驚人的增長! 那天晚上,繆里斯滿腦子想的都是 DNA「擴增」的神奇過程。但繆里斯有些擔心:這樣簡單的想法,怎麼以前就沒人想到過呢?恐怕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吧? 星期一的清早,他急忙趕到大學圖書館,檢索文獻。奇怪的是...

    儘管繆里斯實驗成功了,仍然很少有人能洞察到其偉大的實用價值。但繆里斯可是毫不含糊地相信自己,並把自己的技術稱為「PCR 技術」。他一方面積極申請專利,一方面設計了一張廣告,描述 PCR 技術,宣揚它的重要實用價值。 據說在開始,繆里斯的宣傳只引起了一個人的「關注」,這個人還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1958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洛克菲勒大學校長萊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1925−2008)。他在看廣告時轉頭對站在旁邊的繆里斯問道:「這個方法行得通嗎?」 由這句話可以看出,人們當時對繆里斯的技術是多麼生疏和不信任。可是幾十年後的今天,情形大不相同了,PCR 技術已經成為分子生物學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突破,它使得生物學能夠研究古代標本中的 DNA 片段,...

    英國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說:「嫉妒是沒有假期的。」 英國作家菲爾丁(Henry Fielding,1707−1754)說:「一些人攻擊另外一些人,是因為另外一些人擁有他們極想獲得而又沒有得到的東西。」 當 PCR 成了一項利潤豐厚的技術,為塞特斯公司帶來上億美元的利潤時,其他一些公司當然也躍躍欲試。但人們沒料到的是,實力雄厚的杜波特公司突然向法院起訴說塞特斯公司侵權,要求塞特斯公司必須停止 PCR 技術的應用,並賠償由此帶來的損失。 這話從哪兒說起呢? 杜波特公司的理由是,PCR 技術是根據麻省理工學院教授、1968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柯拉納(H. G. Khorana,1922−2011)在 70 年代初的工作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因而...

  2. 2021年7月7日 · 愛麗絲,沒有掉進仙境的那位,a.k.a雷文克勞榮譽校友,文字就是魔法。. 「二十五歲時,莎莉.魯尼(Sally Rooney)以出道作一鳴驚人,對比其年紀,她的寫作成就或許令人眼紅,但更重要的事實是:我們喜愛她的作品。. 」《The Cut on Tuesdays》Podcast ...

  3. 2020年7月31日 · 為了大刀闊斧地調整出他想要的國家樣貌,且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對抗國家黨內、甚至是政府內部反對他的勢力,清波不管黨內或黨外,黑白兩道,國外或對岸,乃至任何有用的媒體新聞,只要能為其所用,黎清波都願意靈活運用。

  4. 2021年7月6日 · 從歐洲排名第一的大學辯士到作家. 與 《正常人》 中的梅黎安康諾相同,莎莉高中畢業後,進入都柏林三一學院就讀,並開始關注那些她曾認為很「無聊」的事情,譬如馬克思主義。 莎莉稱自己的父母是是社會主義者,「我在一個秉持強烈社會主義原則的左翼家庭長大。 我的母親是奉行這樣的思想來撫養孩子:全面考量、權衡每個人的能力與需求,並以此方式裁決家庭內各式爭端。

  5. 2015年10月12日 · 作者. 最新文章. 陳慧敏. 編譯/陳慧敏. 記者出身的白俄羅斯作家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以四十年的時間,紀錄蘇聯和後蘇聯時代歷史轉折下的個人命運,融合紀實報導和小說的作品,榮獲 2015 年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學院稱讚她,「那有如複音音樂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英勇樹立了一座紀念碑」。 亞歷塞維奇在獎項宣佈前,已是英國博奕網站最熱門的押注人選,臺灣讀者熟悉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從 2009 年入圍以來,七度落榜。 紀錄歷史下的個人感受和靈魂深處. 亞歷塞維奇是諾貝爾文學獎第 112 位得主,也是第 14 位女性得主;最獨特的是,她以融合新聞紀實和文學的非小說類作品得獎。

  6. 2022年8月3日 · 因緣際會之下,她認識一位有妥瑞氏症的男生康諾,由於病情的關係會出現歪頭和發出狗吠聲,他經歷過的困難和人際挫折讓艾玟頗有共鳴,兩個人很快地成為好朋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