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22日 · 1. 顏淵:顏回(西元前521年~西元前481年),字 子淵,又稱 顏子、顏淵。 唐代為避 李淵 名諱, 曾改其字 為子泉。 春秋魯國人。 孔子 七十二門徒之首。 孔門十哲中 德行科之一。 2. 季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 子路,或稱 季路,魯國卞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 十哲之一,少孔子九歲,也是 弟子中 侍奉孔子最久者。 3. 侍:侍立 ,陪侍。 4. 盍:通 「何」。 5. 爾:你們。 6. 敝:用壞了。 7.

  2. 2020年3月8日 · 非尊勝,其非第一,雖依其依處,不能脫眾苦。 若時有歸依,佛法及僧伽,由知苦苦集,正超越諸苦。 八支聖道樂,當趣般涅槃,以智慧觀見,諸四聖諦理。

  3. 今初﹞. 壬二 依此建立的皈依境:分二. ① 認識皈依境。. ② 堪作皈依之理。. 【如《百五十頌》云:「若誰一切過,畢竟皆永無,若是一切種,一切德依處。. 設是有心者,即應歸依此,讚此恭敬此,應住其聖教。. 」謂若有一,能辨是依非依慧者,理應歸依,無 ...

  4. 2020年3月11日 · 【是故歸依,是於佛教,能入大門。 若有歸依,非唯虛言,則是依止最殊勝力,內外障緣不能違害。 功德差別,易生難退,倍轉增長。 故如前說,由於怖畏及由憶念功德等門,受持歸依,勵力不違歸依學處,是極扼要。 既然如此,皈依即是進入佛教的大門,如果具有皈依,而且並不是只有空言,那就是依止最殊勝的力量,因此內外障難以侵損,功德易生難退失,且能不斷增長。 因此,應如前文所說,由畏懼受苦,憶念皈依處的功德等而受持皈依,並且努力不違越各種學處,這是極為重要的關鍵。 【設作是念:如是念死及思死後當生惡趣,而起怖畏,能從其中救拔處,是為三寶。 若三寶不違學處,然其處,如何救拔? 有人會這樣想:「即使我們由念死、思維死後將會生於惡趣而產生畏懼、能把我們救離這些情況的皈依處是三寶。

  5. 2020年10月29日 · 1.中士意樂——希求解脫之心, 2.中士修行——戒定慧三學之道, 3.中士之果——解脫生死。 論中“修習生死種種過患”,即思惟三苦、八苦、六道諸苦。 長期修苦的結果為“見一切有如同火坑”, “一切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 “如火坑”,是比喻有漏蘊周遍三苦的自性。 見三有皆苦之後,即可激發出離心——希求證得息滅一切煩惱、痛苦的解脫,再以希求解脫之心為動力,就能策勵自心精進修學戒定慧三學之道,從而成辦徹底解脫生死的聖果。 以下再觀察,這條道是否究竟? 如果究竟,則不必再希求,若不究竟,則須進一步抉擇。 又此解脫無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是一分,故於自利且非圓滿,由此利他亦惟少分,後佛勸發當趣大乘。 故具慧者,理從最初即入大乘。

  6. 消文74 74頁6行 – 75頁1行. 壬一、未修念死所有過患. 如是於其有暇身時,取心藏中有四顛倒,於諸無常執為常倒,即是第一損害之門。. 其中有二,謂粗及細,於其粗劣死無常中,分別不死是損害門。. 如同上述在閒暇所依身中獲取心要時,會有「常樂我淨」四種 ...

  7. 2017年5月15日 ·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讀論語心得. 夏、商、周之禮制及典籍和天命傳承,各有優缺點,孔子經過深入的研究後有些心得,況周禮自武王施行至戰國時代,已有些失序,必須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