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2日 · 然能隨順引後有集,故立為集攝。. (答:)總體而言,處於「資糧道」和「加行道」者,雖然會積集平常能牽引受生的業,但是,依照你們所說的這種意樂和觀察無我之慧相應的善業,便會成為貪愛後有的對治品類,而且它們的「能」與「所」二分均與無死根本的 ...

  2. 2020年3月8日 · 非尊勝,其非第一,雖依其依處,不能脫眾苦。 若時有歸依,佛法及僧伽,由知苦苦集,正超越諸苦。 八支聖道樂,當趣般涅槃,以智慧觀見,諸四聖諦理。

  3. 2020年3月9日 · 如是雖未棄捨三寶,然俱愛執三寶異品大師等三,亦違不言有餘大師,心未誠,故亦成捨。 若未犯此,僅違學處,非是捨因。 然而,真正捨棄皈依的意思是指我們已違犯「即使性命攸關也不可捨棄皈依」的學處。

  4. 2020年4月15日 · ①依止殊勝士夫。 ② 聽聞正法。 ③ 如理作意。 ④ 修行符合正法之法。 【初中有二四聚。 初四聚中,親近善士者,謂如前說,善知識者,乃是一切功德依處,觀見是已而正親近,由歸依佛即是歸依示道大師,隨順此之正行,即是親近示道師故。 子一 親近善士: ① 依止殊勝士夫。 皈依後的學處有二,一.出自《攝分》者與二.出自教授-口訣者。 《攝抉擇分》中的皈依學處內容,可分兩組四法,兩組再可分為四聚(子項)來說明。 第一個四聚,1.就是親近善知識、2.聽聞正法、3.如理思惟、4.法隨法行。 此即為皈依之後,依次第修學佛法的第一步。 以下說明: 1.親近善知識: 正如前文所說,當我們看見善知識乃是一切功德的根源時,便會依止他們。 由於我們已經皈依佛陀,所以也就是皈依開示正道的善知識。

  5. 今初﹞. 壬二 依此建立的皈依境:分二. ① 認識皈依境。. ② 堪作皈依之理。. 【如《百五十頌》云:「若誰一切過,畢竟皆永無,若是一切種,一切德依處。. 設是有心者,即應歸依此,讚此恭敬此,應住其聖教。. 」謂若有一,能辨是依非依慧者,理應歸依,無 ...

  6. 「皈依之法」分為四種:① 知功德。 ② 知差別。 ③ 立誓。 ④ 絕不承認有其他皈依處。 ※﹝初知功德而歸依者,須能憶念處功德,其中有三: ① 佛功德,② 法功德,③ 僧功德。 今初分四﹞. 癸一 知功德: 子一 佛功德: 「佛功德」分四:① 佛身功德。 ② 佛語功德。 ③ 佛意功德。 ④ 佛事業功德。 【身功德者。 謂正思念諸佛相好,此亦應如喻讚所說而憶念之。 如云:「相莊嚴尊身,殊妙眼甘露,如無雲秋空,以星聚莊嚴。 能仁具金色,法衣端嚴覆,等同金山頂,為霞雲縛纏。 丑一 佛身功德: 此處必須憶念佛陀的相好。 應依照《讚應讚中的一節—喻讚》所說來憶念佛陀的相好:世尊身軀具相莊嚴,極其秀美的眼甘露,猶如繁星點綴的無雲秋季天空。 世尊身軀金黃色,身披端嚴法衣,猶如為晚霞環繞的金山頂。

  7. 2020年10月19日 · 在乞食時,別人給什麼都很滿足,不會挑剔說:“這樣好,那樣不好。 “遠離處”:寂靜之處,梵語是阿蘭若。 住在靜處是為了淨除相續中的煩惱。 “為他供處”:心裡祈願“別人供養我,我要好好修行,給他們種福田。 以下補充有關“糞掃衣”等知識,有助於學人理解出家生活的清淨、高尚、純潔。 “糞掃衣”,在《十誦律》中說有四種:① 塚間衣,即包裹死人、棄於墳間的衣服;二、出來衣,包裹死人再施給比丘的衣服;三、無主衣,在聚落當中,放在空地沒有所屬的衣服;四、土衣,扔在路邊、墳間或者垃圾堆裡的衣服。 這些別人不要的破舊衣服或者碎布洗淨後縫成的衣服,叫“糞掃衣”。 《毗婆沙論》中引佛語說:“糞掃衣,少、容易得、無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