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31日 · 《捉妖記》的新鮮與尋常──徹底全球化的華語片. 作者 黃治平 2015-07-31. 看了許誠毅的《捉妖記》,觀後第一個感覺是,作品既新鮮又尋常,兩種看似相反的特性兼而有之。 《捉妖記》的「新鮮」 中國講神鬼妖魔的文學與電影,多不勝數。 「妖」是中國一個重要的故事類型,《聊齋》裡不是鬼就是妖,《西遊記》更喜歡講妖;而且,大多數的妖都是女性(「妖」字的結構,就是從「女」,「夭」聲),女妖都要吞吃男人(男人中的極品,當然就是僧)。 這類傳統的鬼妖故事,表達的往往是傳統父權社會對宗族利益傳承的焦慮,以及對來歷不明的女性/他者的恐懼。 而現在的《捉妖記》,這一切都不見了。 妖不但從個體戶變成族群,也就是說,妖不再是女人的專利;而且妖怪也不盡是壞分子,當中多有善良、可愛的。

  2. 2017年6月23日 · 《危樓春曉》主要寫一棟戰前唐樓裏,幾伙租住板間房的窮苦平民互助互諒,共同度過艱難的日子。 自強自救精神 電影裏的世界完全不比今天,那是一個朝不保夕,每日都要為生計、房租、大小開銷而籌謀的苦困歲月。

  3. 2015年5月19日 · Google. 王家衞雖然是九十年代香港影壇的文化新貴(最多文化人討論),但文化界對他的支持卻並非一面倒﹕先是《阿飛正傳》,不少老一輩的影評人嫌它思想深度不足及歷史面貌含糊;然後是《重慶森林》,反過來是年輕影評人提出反王家衞神話的呼籲;《東邪西毒》更極端,不但口味兩極分化,連一般新聞報道也冷嘲熱諷(《壹週刊》的威尼斯影展報道)。 這種情形在八十年代初期新浪潮湧現之後,實在很難想像。 在當時,像王家衞這種嘗試的作品其實並不鮮見(再一次提起黃志強的《打擂台》及方育平的《美國心》),即使給視為失敗作,也不見得會有輿論大舉攻擊,反而還得到不少同情分和支持。

  4. 2010年10月29日 · 「十大香港電影」及「十大華語電影」名單公佈. 作者 editor 2010-10-29.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於1995年成立之初,曾趁著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特邀會員選出「十大香港電影」及「十大世界電影」,亦曾於2001年趁著世紀之交,編撰《經典200─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時,邀請會員及該書作者選出「十大華語電影」。 轉眼到了2010年,新世紀已過了頭十個年頭,距離以上選舉亦有若干時日。 英國電影雜誌《Sight & Sound》每隔十年就舉辦一次影史十大電影票選,看看哪些經典電影能夠經得起時代考驗。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再辦十大選舉,便是對於經典電影名單的再次檢視與更新。 是次選舉結果如下: 香港電影十大: 阿飛正傳(王家衛,1990) 英雄本色(吳宇森,1986) 東邪西毒(王家衛,1994)

  5. 2017年6月9日 · 《地久天長》改編自一段愛滋病路上母子守護相愛的真情故事。 電影宣傳多番以真人真事及改編自同名舞台劇為賣點,這種極力強調真實感的做法,目的是要加強電影情節的說服力。 而不論是舞台劇,或是主人翁和其母親的著作《海闊天空》及《地久天長》,更成為了為故事賦予寫實根據的有力文本。 儘管電影某些場面,仍不免陷於通俗劇常見催淚煽情的窠臼,特別是影片對愛滋病人的實況,只用了一個平面的角度去描寫,並沒有更深入的探討,確實可惜,然而電影特別之處,正正是靈活地將通俗劇為人詬病的缺失,化成了寶貴的賣點。 像電影懂得利用通俗劇幾個長處,一是演員精湛演技,影片裡由張艾嘉飾演的母親,戲路縱橫不在話下,新人李沛誠和配角杜汶澤、何超儀的演出亦婉約自然,而且亦懂得自制,不流於一般煽情片的誇張過火。

  6. 2019年5月2日 · 近日重看姚克編劇、朱石麟導演的《清宮秘史》(一九四八),聯想起戲裏戲外的種種故事,心中不免戚然。. 姚克是四十年代知名的劇作家,也曾編寫過不少電影劇本,一九四八年從滬來港定居,其後任教中文大學,退休後赴美教學。. 朱石麟自二十年代 ...

  7. 2022年6月21日 · 抄襲荷里活猛片. 故事內容空洞,動作場面也是來自二手資料,抄襲《22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的痕迹再明顯不過,值得深思的是,這部荷里活製作的動作指導正是來自香港的袁和平,影片裏面的動作場面神采與氣韻兼備,揮灑從容;但在《東京攻略》裏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