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6日 · 本集《全新一週》專訪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來跟我們談談華碩將 AI 結合物聯網所打造出的 AIoT 解決方案有哪些,應用在智慧工廠的發展與應用又有什麼,以及華碩在未來的整體產業擘劃與發展願景,有著怎樣的宏觀視野。. 華 ...

  2. 2022年1月5日 ·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Z 世代,出生於 1990 年代中期到 2010 年間,被認為是截至目前為止「地球上最多元化的一代」。就由史丹佛與牛津學者帶你深入瞭解,長輩有所誤解的Z世代!!(責任編輯:陳怡君) 25 歲以下的 Z 世代一出生就有網路,透過強大數位工具獨立學習和互相合作,擁有更 ...

    • Type 1. 我想要當好人
    • Type 2. 習慣自我懷疑
    • Type 3. 過度在乎別人感受
    • Type 4. 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

    「這個我不會,你可不可以幫我~」「這些工作真的好多,我做不完,你幫我好不好?」「我上次團購東西沒有時間去面交,你可不可以幫我去面交?」「你打字好像很快,我打字比較慢,這份資料可不可以拜託你幫我打啊?」⋯⋯ 「你人真的好好~」同事、同學、朋友、家人的要求,總是讓你難以拒絕⋯⋯你是這樣的人嗎?如果你是,那麼,你多半是大家口中的「好人」。 以我自己實務工作的經驗,我發現,在台灣,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好人」;而,或許是因為男女教養文化不同的原因,希望自己是「好人」的比例,女性又比男性多很多。 「你為什麼希望自己是好人?」當我這麼問時,回答的理由不外乎:「我不希望別人覺得我難相處」、「我不想要造成別人的困擾」、「我不希望別人討厭我」。 那什麼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不好」呢?當我詢問有這種困擾的人時,...

    「可是,我每次聽到對方對我的責備與要求時,雖然我腦袋知道他說的不對,可是我總是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我真的有做錯什麼,所以他才會對我這麼說?否則他怎麼會指責我呢?我如果沒有好好反省自己,把錯都怪在對方身上,那我不就是很不負責任嗎?說不定我真的有做錯什麼⋯⋯」 你常常出現上述的想法嗎?如果是,你可能就是一個「習慣自我懷疑」的人。 習慣自我懷疑的人,對於自己是很沒有信心的。 當我們是個習慣自我懷疑的人,我們很容易就會掉進了「自責的陷阱」中。而這樣的人,對於習慣將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並且貶低別人的情緒勒索者而言,簡直是個「非常完美的對象」。 當面對情緒勒索者不合理的需求時,習慣自我懷疑的人,可能會在接收情緒勒索者一貫的貶低、推卸責任的手法時,覺得惶惶不安。即使在面對情緒勒索者的要求,其實是非常痛苦而勉...

    「我的確總把別人的感受放在前面。當別人有需求的時候,如果他提出需求,而我沒有答應,我就會很有罪惡感;尤其如果他因此而覺得失望、生氣或難過,甚至因此對我有些指責的言語,我就會更覺得我好像做錯事了。我好自私,我讓他失望了,甚至我也會害怕他因而討厭我。所以,最後,不管再怎麼勉強,我總是會答應,然後讓自己疲累不堪⋯⋯」 當我有機會遇到遭遇情緒勒索、深陷其中而痛苦不已的人們,常會發現他們有一種共同的特質:在乎別人的感受。 「在乎別人的感受」,並非是被情緒勒索的必要特質之一。事實上,在人際關係中,如果你是個在乎別人感受的人,別人與你相處是相當愉快的。你將會體貼、善解人意、隨和,可能會有很多人與你相處時,都覺得如沐春風。 但問題是,如果「在乎別人感受」的特質太過放大,變得以「別人的感受好壞」作為自己的行為...

    當我們檢視情緒勒索互動關係時,我們會發現,在這些關係中,「上對下關係」是情緒勒索中很常見,卻也是最難掙脫的互動循環。 所謂「上對下的關係」,指的是父母對孩子、上司對下屬、老師對學生⋯⋯這種明顯有「權力位階」的關係。有時候,甚至在伴侶親密關係中,也常見這種隱性的權力位階。 當出現這種權力關係時,這段關係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有一方可以定義、評價另一方,而由於這個權力位階的影響,另一方不得不接受對方的評價」。 如果,這個時常被定義、評價的一方,是個很在意別人看法,希望獲得別人肯定的人,就更容易陷在這個互動裡面。因為,如果你是這樣的人,你可能會下意識地去確認對方對你的評價與看法,你會努力做一些事,只為了能夠得到對方的肯定。 危險的是,如果這個「上」,也就是這段關係中的權力擁有者,他是個具有情緒勒...

  3. 2017年1月26日 · 千禧世代,泛指約 1980 年到 2000 年之間出生的網路原生世代,至今 2017 年,換算起來現在約 17-40 歲,幾乎是社會中最具衝勁的年齡層。 不過這個世代目前帶來的失望似乎遠遠多於成功,集寵愛於一生的千禧世代究竟卡關在哪裡,辜負了全世界的期望。 於此,Simon Sinek,暢銷書《先問,為什麼?》的 ...

  4. 2020年8月21日 · 身為李天祿的兒子,陳錫煌沒有得到特別禮遇,小學畢業後就加入戲班,跟著父親到各地演出布袋戲,李天祿沒什麼時間教他,陳錫煌就靠著自己的觀察、揣摩,一路做到李天祿的二手。. 但父親對他甚是嚴厲,時常記錯口白或拿錯戲偶而遭修理,最後他逃到 ...

  5. 2021年12月14日 · 4. 可以把低潮期看做進入人生中一個短短的冬眠,在這期間我們只能好好休息,補充體力,等待春暖花開,又可以繼續活力滿滿的上路了!. 質感提案都在這!. 追蹤 生活報橘 IG,朝理想生活邁進. 愛心理 沒來由的提不起勁?. 四種脫離莫名低潮期的方法 ...

  6. 2016年11月25日 ·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我們過去接受的教育,是以「牛頓」的思維運作,認為宇宙一切的運動都守著他的三大定律,所有東西都有跡可循,任何事物都是能被預測和計畫的。 但來到互聯網時代,「不確定性」是這時代的最大特點,許多事物快速變化和發展,逐漸顛覆我們認為世界運作的方式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