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1日 · 第1點,領導者以身作則,培養和鍛鍊個人能力。 高翊紘指出,無論是業務端的銷售、開發能力,抑或是團隊的訓練、輔導和溝通力,都是領導階層必須不斷自我鍛鍊與提升的能力,這也是面對Z世代夥伴質疑時,解決衝突最治本的方式。 同時,高翊紘也會告訴Z世代夥伴:「你自己才是事業的根本,你之後會有渴望站上的位置,也會有自己想要打造的團隊氛圍,別因為一時的歧見而負氣,限縮自己的可能性。 第2點,找到Z世代夥伴獨特的從業目標。 在過去,「五子登科」可能是一般人的共同目標,投身職場就是想要追求職位、豪宅、金錢、名車、家庭等目標,但這些年在帶領團隊的經驗,讓高翊紘發現,相較於物質上的追求,Z世代夥伴更在意「職場氛圍」和「成就感」,也就是「我工作得開不開心」、「是否有得到心靈的滿足」。

  2. 2023年7月1日 · 蘇建榮認為團隊應正視這3點特質並加以調整,才能讓Z世代夥伴在團隊中發揮所長,他認為有以下4個方向:首先,團隊應強調職場專業,賦予彈性空間。 因為在網路世界成長的Z世代,習慣網路中具有的「匿名性」、「去年齡」、「去階級」的特質,因此也有可能挑戰業界過去權威導向的教育方式,在職場中也更強調專業和實力,不會因為職級和年齡等因素就輕易服從指令。 加上Z世代具有挑戰既有規定和價值觀的特質,若沒有善加處理,很可能會在團隊中出現紛爭。 蘇建榮接著提出:「單位文化應具有多元價值並相互理性溝通。 」建立好溝通管道,用正確的方式「過濾」出語言背後的真實想法,並且相互瞭解,才能彼此包容,消除紛爭,進而真正的解決問題。 同時,團隊也應即時關注及鼓勵夥伴,察覺夥伴的心情和背後的問題,在紛爭發生之前就加以處理。

  3. 2023年7月1日 · Z世代成功領導學洞悉所想,提供所需,解析成功領導祕訣. 企劃、撰文 林育瑋.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7 月 1 日. 0. 696. 想要讓團隊充滿創造力嗎? 想要讓團隊裡有讓人忍不住驚嘆連連的新奇想法嗎? Z世代夥伴充滿創造力和獨特性,卻也有挑戰體制的特質, 究竟該如何抓住Z世代的想法,並使其定著於團隊中? 本次特輯邀請2名資深團隊長, 從組織氛圍、領導方式、培育方針3方向進行探討, 剖析Z世代在保險團隊的定位,找到領導年輕夥伴的使用說明書, 讓團隊Z起來! 提供舞臺,發揮創造力,打造不一樣的保險團隊. 掌握核心特質,引領Z世代夥伴投入壽險事業. 剖析Z世代3特質,打造「共好」氛圍. 領導新世代,「淬練」出「雙贏人生」

  4. 2021年12月1日 · 2021 年 12 月 1 日. 1507. 0. 富邦人壽日前與《Cheers雜誌》共同推動「Z世代全方位意向調查」,結果顯示,在被問到每個月主要可自由支配的花費項目中,僅有10.1%的Z世代(27歲以下)民眾有保險規劃,甚至不在前4大項的項目中,相較於X世代(41~55歲)的26.3%以及Y世代(27~40歲)的25.1%有一定的落差。 年輕民眾的保險觀念仍不充足,需仰賴保險業務人員與保險公司持續喚醒風險意識。 富邦人壽南嘉通訊處業務經理黃宸奕表示,從調查數據來看,保險觀念與實際配置情形確實會隨著年齡層愈輕而有下降的趨勢。 而探究其根本原因,黃宸奕認為有2:網路資訊發達以及Z世代民眾對未來力不從心、及時行樂的思想。

  5. 2021年8月1日 · 聯徵分數是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將每個人的資料量化而得的個人信用分數,邵文豪表示聯徵分數不高,通常代表有信用不良或是欠債的情況,而財務長期不佳,生活也會一團亂,進而影響到人際關係與家庭,更不用說工作表現。 再加上保險業務人員的收入會隨著市場波動,不如一般上班族薪資穩定,若是財務分配觀念不好的人,想要在行業內長久定著也不容易。 第3項指標是年齡在35歲以下。 稍加年長的人才雖然有一定工作經驗,但自我意識也會比較強,在接受單位系統性的訓練時更容易有不同的想法,而年輕夥伴如同一張白紙,對規章制度的接受度比較高。 也因為這樣的選才標準,讓邵文豪打造了充滿活力的年輕團隊,夥伴平均年齡僅有30歲。

  6. 2023年10月1日 · 在關鍵根本之上參考環境變數,就能調整出順應時代的因應方法。 看績優業務員如何從不變的關鍵根本產生獨特邏輯,為專業賦予新定義。 從耳熟能詳的從業根本, 發展出獨特的底層邏輯. 寓績優關鍵於系統之中, 減少抽象觀念理解落差. 將客戶當朋友、真心認同保險,是績優業務員的關鍵根本. 與客戶共同成長, 謹守《KASH法則》是關鍵.

  7. 2019年8月1日 · 4項學習敏銳度. 持續成長精進有方向、不盲目. 學習敏銳度是從4個要素來探討,分別是:「自我認知敏銳度」、「學習與運用敏銳度」、「人際關係敏銳度」、「變革與創新敏銳度」,各個要素之下尚有衡量的維度: 1.自我認知敏銳度: 瞭解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以及盲點,並能善用這些資訊來提高工作效率。 個人學習: 致力於自我改進。 反饋導向: 接受他人指教,將批評視為有用的建議。 反躬而思: 檢視自我的經歷,從中吸取教訓,為未來做出調整。 情緒管理: 高壓下仍能冷靜,並保持積極主動的心態。 自知之明: 擁有自知之明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發揮優勢,彌補不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