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很喜歡《親子天下》雜誌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期中考後最大驚喜!老師狂曬素養考卷,孩子考完不再只問「你考多少」〉當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之際,臺灣

  2. 防治對象:誘引小型昆蟲之成蟲,如粉蝨、蚜蟲、斑潛蠅、薊馬、葉蟬、瓜蠅、果實蠅及小型蛾類。 利用不同顏色粘紙或水盤誘引並黏著各種小型昆蟲,如粉蝨、薊馬、蚜蟲、斑潛蠅、葉蟬、瓜蠅或果實蠅等,可抑制害蟲之族群密度外,並可作為害蟲田間發生密度或疫情之偵測,所得資料可供防治之依據。 表一:小型昆蟲對誘殺板顏色之偏好性. 註: 1 .設置高度以作物生長點上0~50公分為佳。 宜5公尺置1塊。 2.黏紙可用木板或保麗板或以圓型塑膠瓶或寶特瓶固定。 套袋. 防治對象:瓜蠅、果實蠅、其他病蟲害及鳥害.

  3. 如果真正發起隨時會死的心,譬如確定「今天或是明天就會死」,那麼只要對正法稍微有點了解的人就會明白,親屬和財物這所有的一切,死的時候都帶不走,因此大多能自然而然地遮止對親屬和財物等的貪愛,而會樂於透過布施等善行去累積堅實的果報利益。 如是若見為求利敬及名稱等世間法故,一切劬勞皆如扇揚諸空穀壳,全無心,是欺誑處,便能遮止諸罪惡行。 如果「念死」之心,平常就能生起的話,當看到人們為了世間名聞、利養、恭敬等虛妄不實的東西終日奔波、費心追求,就會認識這一切無知的行為像是對著空心的穀殼(稻穀)揮扇一般,毫無意義。 空心的穀殼隨風就會飄散,世間的利益也一樣是迅即離散。 當我們認清為世間法付出的一切辛苦都沒有意義,都是被今世的常執給欺騙了,眼前的種種罪業惡行,我們就不會再去做了,而且會想要如法去修行。

  4. 2003年8月21日 · 面對殖民地時期的結束,極欲追尋家族歷史和身份認同的故事敘事者——一位回流專業人士,便在上環一幢面臨拆御的舊樓裡寫下了一章永盛街興衰史。 這是香港作家董啟章一九九五年的小說〈永盛街興衰史〉的背景 (1)。 〈永盛街興衰史〉離不開作者最感興趣的創作主題:城市和歷史。 甚至跟後來的《地圖集》、《V城繁盛錄》和《The Catalog》一樣專注香港的尋根過程,大部份評論亦因而集中討論當中的歷史意義,但除此以外,作品還有其他鮮為人所論及的課題嗎? 筆者嘗試挖掘永盛街,看它可以挖深到一個怎樣的程度。 二、 有別於其他同樣以香港﹙非主流﹚歷史為題材的作品如海辛的《廟街兩妙族》和心猿的《狂城亂馬》等,〈永盛街興衰史〉並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

  5. 2020年7月30日 · 由捨離所愛而造成的五種痛苦:. 第一,“心生憂戚”,即內心憂傷。. 第二,“語生愁歎”,即言語中透出哀愁歎息。. 第三,“身生擾惱”,即頓足、捶胸、拔扯頭髮,或者呆坐不動、飲酒解愁等。. 第四,“念彼功德,思戀因緣,令意熱惱”,即憶念 ...

  6. 雖是不捨秋貴妳,終須得捨別面顏; 願妳發心又向道,將吾志願來續傳; 妳也知道我最愛,修道辦道渡坤乾; 不要有怨不要恨,不要責怪諸前賢。 我非道場職責累,妳要知道可好焉? 秋貴秋貴聲聲喚,妳我夫妻之情緣,

  7. 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人文科兼任講師 淑娟. 天地自閑曠,世間何迫仄。 欲作天池遊,共誰借羽翼。 墮地生為人,悲傷多惶惑。 前途障礙地,努力披荊棘。 ~〈定寨崗〉(1924)~ 未能憂民先天下,辜負生存在世間. 賴和人生哲學的基調,係建立於人道主義的思想,其思想以「人」為主體來思考,因此,以「人」為本的思想貫串了賴和的新舊文學作品,在他終生持續創作的舊文學作品中,更可以發現他以舊詩形式來呈現新思想的決心與具體成果,因此本文由賴和的漢詩入手,對賴和的人本思想作一探討。 賴和之所以形成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可歸納為三個主要因素:其一,在歷史方面,賴和生於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發生,導致次年臺灣被迫割讓給日本,直到一九四三年去世,終其一生,賴和都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之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