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25日 · 新一屆政府架構重組下年屆64歲的謝展寰亦於今年升任為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而負責市政衞生及食物安全的食環署亦併入該局面對新挑戰令他更有期盼面對新工作謝展寰表示對食環工作好有期望」,相信在5年任期內的最大滿足亦是從這方面而來他解釋環境衞生和食物安全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亦影響香港形象及生活文化。 而在港生活數十年,謝展寰認為香港的市政工作固然比40多年前有改善,但以香港經濟、科技發展程度,「似乎可以再好啲」,他直言這會是一個挑戰,需要花時間和功夫改變整個社會習慣和文化。 作為新任局長,謝展寰亦以身作則奉行綠色生活。 他雖自謙不如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和前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慳電」,平日亦有開冷氣,笑言自己「會貼近正常人嘅生活」。

  2. 1 天前 ·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 (資料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2日)接受訪問時表示,垃圾徵費此種達致污者自付的工具仍有其必要性,又指會研究優化政策,提到香港原計劃逐戶按袋收費的做法似乎沒有其他地方採用,舉例台北的做法是整幢大廈的住戶攤分大廈的用袋,或會參考之。

  3. 5 天前 ·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晚澄清有關廢物資源一體化是指推動大灣區共同發展廢物回收再造的綠色產業及相關設施強調絕對不是將垃圾送上大灣區焚燒」。 他指出當局下月將到立法會申請撥款興建第二座焚化爐並在北部都會區物色選址興建第三座焚化爐謝展寰日前日在立法會指出,「減廢回收只是整個廢物資源管理的一部分」,當局會加快建設垃圾焚化設施同時探索推動大灣區廢物資源處理一體化共同發展綠色產業」。 童學園. 星二代學校|安排龍鳳胎就讀不同年級 蔡一鳳後悔讓女兒做「細B」 否認運垃圾北上焚化. 外界對大灣區共同處理香港廢物有不同解讀。 今日(29日)有報道引述政府消息指,當局正同內地探討將垃圾運往內地焚化的可行性,更稱可能選址深圳及珠海等地,但要考慮運送途徑、內地民情及法規等問題。

  4. 2022年7月25日 · 「實際上保育的重點是甚麼呢? 保育的重點應該放在物種上。 」謝展寰認為保育的重點在於增加生物多樣性以北部都會區為例可將分散的濕地集中將荒廢或已破壞的土地復育連成一大片保育地再以積極保育方式達至增加物種才是一個好方法。 北部都會區 (資料圖片) 「總目標增強保育 非犧牲濕地」 他指漁護署會一併研究北部都會區的「濕地保育區」及「濕地緩衝區」,重新檢視保育範圍,並重新劃界,在保育的土地加強適當管理,集中積極保護物種,其他地方可以釋出發展。 他否認是「積極干預」,「總體目標仍是增強保育,不是為了發展去犧牲濕地,目標不是這樣。 上屆政府提出收回700公頃私人濕地及魚塘,他說當初的概念圖「基本上只是望兩眼估嘅啫」,當局會加快在明年底完成研究,之後才有準確收地面積。

  5. 2 天前 · 至於宣傳教育方面,謝展寰指出,校園亦會加入推廣回收,已有約300間中小學參加計劃,當局會提供資料教導學生在家中將廢物分類,並要求其將回收物帶回學校回收,政府亦會在今月起會向公共屋邨居民派發指定袋,鼓勵居民嘗試在一個月內只用20個指定袋。

  6. 2022年7月25日 ·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明新一屆政府要以結果為目標」,將全力提速提效減廢追落後雖然有焚化爐設施但重點策略仍是源頭減廢盡量加大回收轉廢為材餘下的才以焚化轉廢為能。 他指,隨着垃圾徵費明年下半年推行,而今年底前亦會將調高膠袋徵費至1元的條例修訂提交立法會,相信會逐步見到成效。 環保署2020年統計數據顯示,本港每人每日的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為1.44公斤;比較2000年,即20年前的人均棄置量為1.4公斤,棄置量不跌反升。 至於回收率就不升反跌,2020年都固回收率跌至28%,同樣不及2000年的34%。 重點策略源頭減廢 轉廢為材.

  7. 6 天前 · 謝展寰指希望鼓勵住戶嘗試在1個月內了解20個指定袋是否足夠若不足夠便要另購垃圾袋又稱讓市民實踐及教育分類回收斬件式推行更好未來環保署的綠展隊亦會聯同區議員及關愛隊等推行宣傳教育相信可提升參與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