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日 · 富邦人壽富創通訊處處經理許博堯表示,據壽險公會統計,2022年壽險業業務員登錄人數呈現負成長,表現不佳最大原因在於疫情,近3年受到一波波疫情的影響、政策的管控,讓保險業務員接觸客戶相當不易,進而造成人員流失。 不過即使沒有疫情,由於產業性質關係,業務員是保險公司業績主要來源之一,因此當增員出現困難,保險公司也會受到影響。 疫情加速了數位轉型,許多業務作業,如拜訪、服務、需求分析等轉為線上進行,業務員在轉型過程中一旦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與過往有極大差異的作業模式,就很可能讓績效快速下滑,進而產生離開行業的念頭。 就他的觀察來看,疫情期間中、低產能的業務員,業績平均下降30%左右,而高績效的業務員則不受疫情影響。

  2. 2023年11月1日 · 「面對現在的客戶,財務顧問需要有更高的能量與更多的技能。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IARFC)主席Barry L. Dayley在42年的財務顧問職業生涯中,歷經3個不同的世代,每當世代轉變時,都會存在新舊交替的關鍵轉折期,而他認為現在正處在關鍵轉折期中,有3點值得關注: 1.科技對財務顧問造成的影響 ──Barry在1981年開始銷售保單時,客戶繳交保費僅有現金或支票2種方式,而現在的繳費方式卻相當多元,僅從繳費方式就能發現,科技帶來顯而易見的改變。 2.市場上對專業財務規劃的需求大於供給 ──客戶對於尋求財務顧問的專業幫助及對財務顧問的需求,成長幅度大於財務顧問的供給量能,意指財務顧問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不僅需要更多人力投入,同時更加要求專業。

  3. 2022年11月3日 · 富邦人壽高佳通訊處業務經理張綺玉認為,這是業務員常見的一大經營誤區。. 那麼,該如何掌握好客戶溝通第一步的「傾聽及提問」,深掘客戶需求;又該如何建構客戶「安全感」,讓你在眾多業務員當中脫穎而出?. 「深耕經營現有客戶名單,陪伴其 ...

  4. 2023年5月1日 · 愉羚建議,業務員應用懇切、真誠的方式提出轉介紹名單的邀請。 舉例來說,當今天業務員遞送了一份保險建議書,客戶看過建議書之後非常肯定業務員的規劃,此時,業務員就可以誠懇地說:「您身邊是否有同樣困擾的朋友呢?

  5. 2018年7月1日 · 中國人壽洪慶通訊處資深業務經理黃敏卿則表示,保險屬於金融業之一,而金融業是一直在變遷的行業,過去銀行是一棟建築,現在則是在我們的口袋裡。 智慧手錶、智慧手環、智慧眼鏡、指紋識別等都會出現在銀行;掃碼支付、聲波支付、光學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也會成為金融交易的手段。 透過大數據,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客戶的消費行為、關注的興趣是什麼,進而讓業務人員得以精準行銷。 過去保單屬於產品導向(Product-based),現今逐漸轉為客戶導向(Customer-based),業務不再只是銷售保單,而必須要學會做需求分析。 透過RFC的課程,我們就能學習如何幫助客戶找到他的需求,進而精準地做規劃。 所以面對新時代,只要找到新的價值,就不用太過擔心。

  6. 2021年10月1日 · 保險行銷集團保險資訊研究發展中心IRDC院長. 經歷:企業管理一等榮譽學士,主修金融與市場學;曾在多個大中華區保險公司擔任業務通路總經理、總經理、首席執行官、董事及顧問等重要角色。 其實大部分主管及業務人員,理性上都贊同壽險件數是壽險事業的生命,但在內心裡又期望多成交大單,最好是一個月成交1、2保單就可以完成目標,因此總是在件數及件均間徘徊,最後兩頭皆不到岸。 在我剛入行時,有一位前輩大肆提倡「活動為王」。 當時我以為他只是在鼓勵業務人員多見人、多談保險。 後來在這個行業沉澱了一段時間後,方知他所說的「活動為王」不是只要求業務人員努力,而是希望透過活動量努力成交保單,以讓壽險事業的「根」紮得更深。

  7. 2019年2月1日 · 科技會讓我們的保險行銷更美好,它是一個契機:它讓我們能夠與每一位客戶建立一對一的情感聯繫,用不一樣的方式獲得不同的客戶體驗,與客戶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息息相通。 科技讓客戶擁有更美好的體驗.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58期.

  1. 相關搜尋

    張伯禮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