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5 个回答. “闻”的本义即用耳朵听。. 用听觉表示嗅觉,或者反过来,在修辞上是 通感 ,有时也会凝结进入词的层面。. 温州话 今日,即以“听”表示嗅觉(也有用“嗅”的)。. 又如《 衡方碑 》中的“聲香”,即是“馨香”,这就是“聲”和“馨”的 同源 ...

  2. 2018年11月27日 · 1,173. 2 个回答. 万心一. 闻之有余,行之未足。 问题挺好,读书很仔细。 前言(可略): 朱熹以格物为“穷理”,即从事物上推究,穷物之理以求天理。 证据在《大学章句》: 閒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之曰:「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 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 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 ,以求至乎其極。 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 則衆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此謂物格。 此謂知之至也。 王阳明以格物为“致良知”,即反求于心之良知。 证据基本上你看的《传习录》这一段就是: 原文: 愛問:「昨聞先生止至善之教,已功夫有用力處。

  3. 2017年3月9日 · 这几句话就是解答问题的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幻无所著”,也就是说既然是幻,何必执着。如果你执着一个幻境,这不是愚痴的表现吗?“知幻即离,离幻即觉”这要看《圓經》: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亦無漸次。」这就是方法。

  4. 2017年8月11日 · 任爾東西南北風. 先將題中諸字以中古韻攝歸類 (如此分類純爲行文方便,不作預判)——————屬蟹攝的有:“獃”、“嬯”、“儓”、“懛”。. 獃 《 説文》未收,成書於三國魏《廣雅·詁》。. 《廣韻·咍韻》:“獃,獃癡,象犬小時未有分别 ...

  5. 2014年12月15日 · 1,642.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謝丹Barry. 利物浦大学 心理学硕士.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些邀。 中國大陸 寺院因為近代歷史的原因,在宗教活動被允許後,絕大部份還是處於恢復其以往弘法用途的道路上,也有很多還是回到經懺為主的。 而 經懺 為主的道場,往往還是以傳統的思維模式來運營。 何以故? 因為當家和主持的 法師 們本身所接受的教育和所經歷過的時代,往往還是以傳統模式為主。 “包裝”是一個現代的概念,不是每一個道場的住持或當家都有這個想法,或者理解這個概念。

  6. 2021年5月21日 · 通史之例,肇於司馬遷。 故劉知幾《史通》述二體,則以《史記》、《漢書》共爲一體;述六家,則以《史記》、《漢書》別爲兩家。 以一述一代之事,一總歷代之事也。 其例綜括千古,歸一家言。 非學問足以該通,文章足以鎔鑄,則難以成書。 梁武帝作《通史》六百二十卷,不久即已散佚。 故後有作者,率莫敢措意於斯。 樵負其淹博,乃網羅舊籍,參以新意,撰爲是編。 凡 《帝紀》 十八卷、 《皇后列傳》 二卷、 《年譜》 四卷、 《略》 五十一卷、 《列傳》 一百二十五卷。 其《紀》、《傳》刪錄諸史,稍有移掇,大抵因仍舊目,爲例不純。 其《年譜》仿《史記》諸《表》之例,閒以大封拜、大政事錯書其中。 或繁或漏,亦復多岐,均非其註意所在。 其平生之精力,全帙之菁華,在二十 《 略》而已。

  7. 2019年5月7日 · 這是我得「唯物史觀」與「先秦思想」不能相應,所以詮起來,格礙橫生。 事實的真相是,「先秦思想」破了「夏商周」所延續下來的「渾圓橐籥」境界,更因為「渾圓橐籥」思想初破,所以諸子百家的思想動能十足,史謂「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