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释惟觉_百度百科. 收藏. 0. 释惟觉.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创建了中台禅寺. 惟觉老和尚 (1928-2016),俗姓刘, 四川省 营山县 人,台湾佛教禅宗大师,中台禅寺创建者,其所创的中台禅寺被认为是台湾著名的 佛教四大名山 (中台禅寺、法鼓山、慈济基金会、佛光山)之一,也是倡议发起首届“ 世界佛教论坛 ”的八大高僧之一。 [1]曾在晋德中学(现营山中学)读初中 [2],15岁时辞别故乡,到香港华侨工商学院学习,后入伍于1949年去台湾 [3]。 于1963 年秋在基隆 十方大觉寺 ,依灵泉长老座下披剃出家,字号知安, 法名 惟觉。 在 台北县 万里乡山中,闭关茅棚十余年。 后应大众恳请弘化利众,始出草寮,辟建灵泉寺。

  2. 904年. 逝世日期. 975年. 职 业. 宗教职业者. 主要成就. 法眼宗三祖,净土宗六祖会通禅教,主张禅教一致. 出生地. 浙江 余杭. 信 仰. 佛教. 代表作品. 《宗镜录》、《神栖安养赋》、《定慧相资歌》、《唯心决》 目录. 1 人物介绍. 2 人物生平. 天资过人. 禅法思想. 拈阄立志.

  3. 八正道:此八正道是 道谛 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1、正见:对事的 如实知见 , 出世间 的正见唯有在见道者最为清净;对宇宙人生生死,智所证知,直窥 实相 。. 2、正思维:没有贪嗔等烦恼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故又称为正欲或正志 ...

  4.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 ...

  5. 释惟则约1280-1350年),号天如俗姓谭江西省莲花县坪里乡桃岭村人元代佛教高僧园艺家他倡导禅净双修为开宗立派的大师辟苏州名园狮子林为第一任园主善诗著有师子林别录》、《天如集》、《高僧摘要

  6. 0. 《 唯识三十论颂 》亦称《高建法幢论》,是 印度佛教 大乘 瑜伽行派 论书 ,也是 中国佛教 法相宗所本主要论书之一。 世亲 著, 唐玄奘 译,一卷。 此外尚有梵、藏本传世。 书 名. 唯识三十颂. 别 名. 高建法幢论. 作 者. 世亲. 类 别. 瑜伽行派. 译 者. 唐玄奘. 宗 教. 印度佛教. 目录. 1 内容简介. 2 论述内容. 3 论颂义贯. 信息. 梗概. 4 成唯识论. 5 论颂原文.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全一卷。 世亲菩萨 造,唐代玄奘译。 又作 唯识 三十颂、唯识三十论、三十 唯识论 、高建法幢论。 收于 大正藏 第三十一册。 以三十 偈颂 诠释唯识教义(前二 十四行 颂明 唯识 之相,后一行颂明唯识之性,最后五行颂明唯识之行位)。

  7. 中文名. 十三经注疏. 别 名. 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汇编. 作 者. 阮元(校刻)、中华书局编辑部. 语 言. 普通话. 出版时间. 1998年11月1日. 出版社. 中华书局. 页 数. 2784 页. 开 本. 32 开. 装 帧. 精装. 创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处. 《 四库全书 》 文学体裁. 汇编. 历史价值. 华夏文明的核心典籍. 版 本. 1版. 中 文. 中文. 套装数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