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腓特烈·奧古斯特·馮·海耶克,CH(德語: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是出生於奧匈帝國的英國知名經濟學家、政治思想家,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 [2] [3]

  2. 1899CE 5 月 8th to 1992CE 3 月 23rd. Vienna. 海耶克研究科學哲學、政治哲學、自由意志問題與知識論。. 就這些問題來說,他比較像刺蝟而非狐狸。. 他畢生的工作,包括在 1974 年獲得諾貝爾獎,都在揭示自發秩序 (spontaneous order) 的性質與意義。. 海耶克在 1899 年生於 ...

  3. 2020年3月23日 · 海耶克是上世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與政治哲學家,他被廣泛認為是當今全球化資本主義大獲全勝背後的智囊。海耶克闡明自由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解釋市場價格信號(price signals)如何協調個體經濟活動,為經濟學理論做出重大貢獻。

  4. 2019年1月18日 · 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899-1992)正是二十世紀西方古典自由主義的代表思想家之一,他一生從事跨學科的探索,整合經濟學、方法學、理論心理學、政治學、思想史、法哲學等學理,建構出一套發人深省的社會哲學。. 此外,他更為個人自由 ...

    • 腓特烈·海耶克1
    • 腓特烈·海耶克2
    • 腓特烈·海耶克3
    • 腓特烈·海耶克4
    • 腓特烈·海耶克5
  5. 腓特烈·海耶克在《通向奴役之路》一書中指出某些社會主義者主張的通過生產資料的國有化更平均的分配財富沒有政治、經濟和人身權利的喪失不能實現。

  6. 2019年1月18日 · 海耶克指出,在建構式唯理主義思想主導之下,加上近代科技發達致使政府掌握的資源、權力日益增加,包括民主政府在內的公權擁有者愈來愈野心勃勃,認為可以把他們所理解的政治理想透過理性規畫,以組織性的規則形式在政治社群中得以落實。 海耶克認為,這種信念與自負是虛妄又致命的。 by: 哲學新媒體, 01/18/2019 - 18:00. Please, enable ads on this site. By using ad-blocking software, you're depriving this site of revenue that is needed to keep it free and current. Thank you. 首頁 » 來稿.

  7. 海耶克(Friedrich A. von Hayek)在《自由的構成》(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的導言指出,他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作一個對「自由哲學之基本原理的全盤性的重述」1。 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對自由哲學的基本原則作一個全盤性的重述,都不可以說不是一個龐大且艱巨的工作,因此,海耶克指出,雖然「我仍把自己主要視為一經濟學家,但我日益深切地體認到,對我們這個時代諸多迫切的社會問題的答案,最終須取決於對於一些基本原則的認識,而這些原則實超出了專論的經濟學或任何其他專門學科的範海耶克的這本巨著雖然已經出版了將近四十年了,但是,我認為對它作一個討論仍然有相當的必要性。 這個必要性我認為是由於它與絕大部分的自由主義理論對於自由基礎有É截然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