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1日 · 語譯. 掀起門簾拜別母親,無奈地跑去河梁辦事。 只見她白髮蒼蒼,我的淚水已是滾滾而下。 不禁想到,今夜風雪交加,柴門之內,一片愁慘。 此情此境母親心內必然感嘆有子倒不如無子好了。 出處和背景. 黃景仁,字仲則,江蘇常州人,清代詩人。 他的一生,窮困潦倒,雖然早有詩名,始終懷才不遇。 乾隆36年,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他又辭別母親和家人,繼續長年漂泊的生活,於是寫下了這首沉痛哀傷的〈別老母〉。 內容分析. 這首詩前兩句寫詩人無奈地辭別母親,心中充滿淒苦;後兩句代入母親的處境,想像她孤獨地度過風雪交加的晚上,心中必然百感交集,於是產生「有子不如無」的感嘆。 古人多以有子為福,母親為什麼會有這種異乎尋常的想法呢? 難道是責怪兒子不孝? 那當然不是。

  2. 2021年11月9日 · 本來小我,何處惹愁煩呢?兩者境界上似乎不相伯仲,難分軒輊。 問題 問:以上五招,彷彿放置在傳統藥材店舖百櫃裏的解憂藥材,人們按自己處境,抓不同藥材,合成給自己的解憂方劑。

  3. 學習要點. 引用與用典. 引用、用典都是修辭手法,兩者的基本含義是相同的,都是藉他人的話、故事闡明自己所說。 引用與用典的分別主要有兩點: (1)引用可以引古今的例子,用典則專指「引用」「古人」的話、「古代」的事. (2)引用除「抄錄」古今的例子外,還會加上個人分析、說明,甚至就所「引用」借題發揮,而用典則只是用「古人」的話、「古代」的事「點明」作者所說,通常只用片言隻語交代用典含義,有時甚至不加分析、說明。 以下是用典的例: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 《錦瑟》

  4. 2022年3月18日 · 經典金句.時窮節現:士窮乃見節義. [2022.03.18]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一個人衣食無憂時吹噓自己品格高尚容易面對生死關頭仍然堅持道德理想不肯妥協那就殊不簡單。.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氣歌》. 語譯. 處境艱危時,個人 ...

  5. 2015年4月13日 · 明報記者 張煒明. 城浸擬於東利道的4萬呎地皮,興建17層新教堂,包括4個可分別容納300至4000人的禮堂、牧師宿舍、幼稚園、200個車位的停車場及空中花園。 當局正審理有關換地申請,方案會交行會審議,城浸亦須召開「會友大會」表決,相關程序料本年內完成。 該會牧師黃嘉樂在城浸網頁一段介紹建堂的短片上說,新教堂建築費大概10億,未來至少需籌款4億至5億;該會有約5000名恆常參與崇拜的會友,若以此計算,每人平均或要捐獻至少8萬至10萬元。 需籌5億 主席:會友按能力捐款. 九龍城浸信會執事會主席何鏡煒回應說,捐獻多少不能以平均計算,因《聖經》教導「多給誰,就向誰多取」,有能力的會友應多捐款,能力較少可祈禱,又指將最好獻給神是基督徒的責任。

  6. 語譯. 好學求進接近知, 實踐為善接近仁, 知辱圖強接近勇。 出處和背景. 這句話出自中庸第21章魯哀公 (魯國的君主)問孔子有關治國的方法。 孔子解釋「為政在人」,政治始終離不開人的管理,故此人的修養十分重要。 身之不修,何以治人? 未能治人,又怎能安國? 孔子於是提出「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的說法,認為這是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主要能力。 《論語》中談到知 (智)和仁,各超過100次,談到勇的也不在少數,可見知仁勇是儒家學說的重要概念。 不過,有時講論太精微,同學往往弄不明白。 孔子這次談話的對象是魯哀公,所以話說得較為簡單易明,重點也主要在知、仁、勇三者的修養方法。 內容分析. 有人說好學、力行和知恥都不難做到,於是指出所謂「三達德」倒也輕鬆平常,可以手到拿來。

  7. 解說. 第一段對話惠子以大瓠大而無當,比喻莊子在〈逍遙遊〉中的見解是廢品。 莊子藉不龜手之藥的寓言,指出惠子以個人的世俗眼光看世界,因此只看出世俗的狹隘視野,才以為事物無用或小用,勸喻惠子放下世俗短見,破除成見,便能看出世俗單一標準之外的更多可能,更上一層樓,超越小用,而見大用。 惠子見莊子連廢品的大瓠也看出用途,因此,在第二段對話很聰明地另舉樗樹為喻,一種人所共知完全不可用的臭樹,更挑釁地嘲諷莊子的見解是垃圾。 於是莊子提出狸狌和斄牛的寓言作反駁,以提煉出無用之「用」的觀點。 狸狌和斄牛有何寓意,乃全篇樞紐,可是,解釋也最紛紜,一般有三種解釋: (表一) 莊子覺悟. 不以「用」的觀點看世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