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5日 · 現時政府有提供精神健康服務但僅有400多名精神科醫生及600多名臨牀心理學專家難以應對社會需求。 有關服務未能達致有效分流,建議一些普通情緒病可在基層健康處理,嚴重個案例如思覺失調,分配給精神科專科醫生,臨牀心理學家集中資源診治。 飽受精神困擾的市民增近兩成,精神健康問題呈惡化趨勢。 要短時間內重新訓練大量精神科醫生和臨牀心理學家並不現實,希望可利用現有人手分擔相關支援工作。 例如現時本地註冊社工逾2.7萬人,若增加資源並給予足夠培訓,部分人可為精神健康患者提供支援,或者加強輔導員的訓練,協助處理抑鬱或者面對壓力問題的個案。 政府2017年發表檢討報告,目標最遲於去年,將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病患者的比例,由1比50降至1比40。

  2. 2014年7月30日 · 看著2013年香港精神大使之一的楊小芳大家首先會留意到她的笑容而不是她與別不同的身體。 出生於內地的楊小芳,在9歲時因誤觸高壓電而要切除雙臂,但她沒有因此抱怨一句,反而覺得上天能給她重生的機會,更要努力活下去。 自己經歷一次「死過翻生」,來港後她不理解青年人可以為小事結束生命,於是她開始向年青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幫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她積極的人生故事並不單憑口說,她也以身作則積極生活,動靜皆宜的她學繪畫、學唱歌,更是一名運動健將,運動比賽獎牌更沒少過。 音樂老師憶述與她初次上課時,小芳自己一個到錄音室:「她很獨立,她不需別人幫忙,她更反過來幫忙別人。 」別人以為她需要幫助,但小芳卻反過來鼓勵別人:「無論遇到甚麼困難一定要積極面對,千萬不要逃避。

  3. 2023年8月26日 · 東南亞內陸國家老撾的夏天可達攝氏四十多度,入村辦一場義診,除了付出心血還要流不少汗水,共享基金會項目總監劉思達四年前選擇離開冷氣房,脫下西裝換上Polo裇,成為共享基金會第一位員工。 劉思達帶領基金會在老撾的團隊聯同廣西援外醫療隊來到首都萬象北部一條鄉村,篩查患白內障村民。 有一位33歲男士,由姐姐陪同來到現場,初步檢查適合進行白內障復明手術,「他這個眼睛沒有辦法去做手術,跟經濟、家裡收入條件有關係嗎? 」他透過翻譯了解這位病人的情況。 「老撾共享基金會全球第一個開展全面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的國家,目標幫助全國因為白內障致盲的病人,為他們提供免費復明手術。 」劉思達指出,中國以前接受很多其他國家的援助,「隨著我們國家開始發展,我們現在都有能力,去幫助其他有困難的國家。

  4. 2020年7月9日 · 聯合國早前發布有關新冠肺炎疫情和精神衞生的政策簡報世衞總幹事譚德塞表示疫情對人類心理健康的影響令人擔憂。 報告指出,疫情已令不少國家的抑鬱和焦慮症個案大幅增加,未來數個月內,有逼切需要在精神健康服務上投放更多資源,否則相關個案將會大量湧現。 遙距輔導服務熱綫求助. 在這關鍵時期,使用創新科技和大數據相信能有助了解市民情緒。 香港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有團隊共同進行研究,嘗試透過內地和香港主要社交網站的討論區中,蒐集與疫情相關帖文的大數據,以了解兩地市民在疫情下的情緒變化。 研究顯示,無論是內地或本地市民在疫情期間的情緒均有明顯波動,而且,波動現象跟疫情發展和防疫措施有密切關連。 這些分析對政府的精神健康政策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可按此加強心理輔導服務,以避免出現社區精神健康危機。

  5. 2023年8月18日 · 共享基金會總幹事陳英凝教授表示,基金會一個很有趣的團體,很多有心的年輕人參與,從事人道救援工作,亦有一些退休人士做義工,「 我們常常說笑,最大的義工就是我們的梁振英主席。 共享基金會項目專員王瑋彤、沙雅晴今年初亦曾參與吉布提的項目,王瑋彤憶述幫患者做術後檢查,為病人揭開紗布時的情景非常難忘。 「她很開心擁抱我,她已失明很多年,我為她揭開紗布她第一眼見到我時,她擁抱我我也很感動。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沙雅晴在吉布提待了近一個月,辦事處亦掛了一幅她為病人做健康問卷時拍下的照片。 她在大學修讀的專業公共衞生,一直都希望能夠學以致用,而這種人生難得的經歷,從未想過有可能實現。 她認為能夠在一個香港成立的慈善機構開展職業生涯、學習技能、累積經驗,會比較輕鬆自在,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6. 2023年9月25日 · 日前,秀茂坪邨發生一宗倫常慘案,兩名分別55歲及53歲的兄弟被發現倒斃屋內,懷疑餓死。 因兩人都智力有問題且不能自理,過去一直與母同住,由媽媽獨力照顧。 近年母親患有腦退化,今年5月更因病入院,無人照料兄弟,智障兄弟不懂求助,食光家中食物後,懷疑困在家中活生生餓死。 每次社會上有駭人聽聞的死人塌樓事,大家總會第一時間問:為什麼? 誰的錯? 勞福局長孫玉菡兩次重申,政府社會福利署及其他社福機構均沒有該家庭的求助紀錄。 雖然說的事實,難免讓人覺得,政府又第一時間在卸責。 一個七十多歲腦退化媽媽,照顧兩個五十幾歲不能自理的智障兒子,這樣的個案全港竟沒一個社福部門或志願機構處理跟進,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其實,細心研究,這家庭的狀況並非無人知曉。

  7. 2024年1月19日 · 五十歲的Amado在一間礦業公司任職駕駛員,他這天來到毛里塔尼亞首都醫院準備做手術,這裡共享基金會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的項目點。 基金會由香港人創辦及營運,目標用十八個月,提供三千五百台免費手術,協助毛里塔尼亞消除白內障致盲積壓病例。 原來他之前一天已經做好檢查,而為他檢查和做手術的,都他信任的中國醫生,來自黑龍江的五人醫療隊。 黑龍江省眼科醫院護士盛可鑫表示:「我想多出來看看,然後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我們那邊護士會很多,大家會協同合作,來到這邊之後,所有工作都要我一個人完成。 黑龍江省眼科醫院醫生徐佳琪表示:「我們領導徵求一下我的意見:要不要來? 我就報名來,感受一下風土人情,想看一看其他國家的人的眼睛什麼樣,看看與國內的人有什麼不一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