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2日 · 自从九十年代到新世纪之初,香港电影人通过上海/香港的双城记来想像香港的前世今生。 在以往的很多香港电影中,香港电影彷彿在遗失於传奇时代的旧上海镜像中企图找到自己的繁华的倒影。

  2. 2023年1月29日 · 八股文的前世今生 ─浅评《稀见清代科举文集选刊》. 科举制度于1905年废除,科举文体(如八股文、论、表、判、策、试帖诗等)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渐为人们所淡忘。. 卢前于1933年撰写《八股文小史》时就已感叹“文献不足”,对于八股文、策 ...

  3. 2018年9月26日 · 大公报自今日起推出“爱乐港青的乐与忧”系列,讲述几位青年音乐人的打拚故事,以及他们在创作时为实现文化身份认同所经历的迷茫和解决途径。 流行音乐的普及,不仅抢佔了音乐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让现代音乐被劃归到小众範畴。 无论作曲家努力,纵使有比肩莫扎特快速写完一部交响乐的功力,追不上流行乐不消数分鐘就能诞生的速度,更何况在讲求时间就是金钱的当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港有一批现代音乐的青年创作人正在迅速崛起,他们将香港元素融入创作,作品逐渐得到海内外的器重。 其中,叶浩堃(Austin)、卢定彰(Daniel)和陈启扬,是近来曝光率颇高的三位现代音乐作曲家。 看似光鲜的音乐之路,背后其实布满孤寂,只因他们内心有团火,所以才能心无旁骛地以音乐为媒介,分享生命中的乐与忧。

  4. 2023年10月1日 · 苏屋保育. 每次经过邮局这段路,我仿佛走进时光隧道…… “住进了苏屋邨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生活。 苏屋邨保留了这么多文物,每件文物都承载着不同的人和事,让我们这些新搬来的居民慢慢细味。 ”年已七旬的萧润萍婆婆,六年前由慈云山公屋迁来苏屋邨樱桃楼独居,邨内邮局前一段路,是婆婆外出必经之路,“每次经过这段路,我仿佛走进时光隧道,望着这一排窗,我会想,以前的屋邨办事处职员在这里做什么? 绿柳楼及樱桃楼之间的邮局,前身是屋邨办事处,外墙以花岗岩砌成,六、七十年代流行的铁窗经复修后得以保留。 绿柳楼旁边的小白屋,新、旧居民都喜爱。 萧婆婆说,很高兴小白屋能保留下来,“我经常会向人介绍,你知不知道这间屋是什么?

  5. 2024年4月1日 · 与陈先生相识多年也有不少机会访谈请教。 可是当开机录影时,他道出的不少资料都是首次听闻的。 例如他早年上海家庭文化背景、到兰心大戏院看话剧,以及战后返回上海报读复旦大学,之后来港与哥哥一起在《南华早报》当记者,然后转职到丽的呼声,遇上挚爱,改行当老师,后来成功获聘为即将开幕的大会堂副总经理,自此走上文化建设不归路。 作为行内人,陈氏道出昔日政府文化政策的巨大转变,从原来“积极不干预”,到大会堂开幕的“消极不干预”。 一直到一九七三年开始投资艺术及文化建设至今,包括发展职业艺团,以及一系列演奏厅以至香港文化中心建设,过程的甜酸苦辣,包括大会堂音乐厅因台风水浸,他身先士卒抗洪情景,也为女高音江桦等本地艺术家作支援(见附图)等。 用他在结论的原话,文化工作,核心原则是“以人为本”。

  6. 2021年12月8日 · 就教师教节多且散问题,有人要求教育当局在原来20至30多人一班的情况下再推行“小小班教学”,有人提议政府拨款增聘更多教师分担,惟从没有人关注香港学校规模太小(以2020/2021计算,全港589所小学,平均每校618个学生;506所中学,平均每校也只有 ...

  7. 2019年8月25日 · 图:禾木村现已成为新疆旅遊景点. 去新疆旅行,期盼着与禾木相遇。. 禾木是个村莊,也是个景点,位於新疆喀纳斯湖畔。. 很久之前受了一幅禾木村照片的诱惑,一直想去会会她。. 相片中的禾木风景如画,氛围安适、悠閒与惓慵,牵动了闹市人的嚮往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