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 GDP近4年中有3年出現收縮. 在中美貿易摩擦全球經濟放緩和香港本地社會事件的三重利空疊加下,香港經濟在2019年陷入全球金融海嘯後首次負增長。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迅速傳播蔓延讓香港經濟雪上加霜,居民消費和社會投資顯著下降,上半年GDP 實質收縮約9%,創有紀錄以來最大半年跌幅;全年GDP 萎縮6.5%,整體經濟陷入深度衰退。 2021年,得益於疫情影響減弱,貿易活動增強和前期基數較低,香港經濟止跌回升,GDP 錄得6.3% 的反彈,但經濟總量仍不及2019年。 進入2022年,本地新一波疫情嚴重打擊經濟活動和氣氛,使得原本正在復蘇的經濟再受重創,疊加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和世界主要央行急劇收緊貨幣政策,全年將再現負增長,跌幅或在3%左右。 2. 失業率呈現M型走勢.

  2.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爆發並持續出現了四波疫情,切斷香港與世界各地的人員往來,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3.6%的訪港旅遊業陷於停滯為控制疫情,香港持續多月實施嚴格社交距離措施,對零售餐飲食肆娛樂場所個人服務和運輸等行業帶來巨大打擊,實體經濟雪上加霜此前一段時間,香港經濟陸續受到中美大國博弈及社會事件的衝擊,美國針對中國出口商品徵收巨額關稅,繼而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制裁內地和香港官員,打擊國際投資者對香港作為國際工商業和金融中心的地位;2019年香港出現了修例風波事件打擊正常經濟活動和旅遊業,導致香港經濟陷入衰退;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政治爭拗為特區政府的長遠基建和投資項目帶來阻滯,香港經濟在下行周期失去了重要支撐,2020年香港經濟陷入深度衰退。

  3. 2021年危與機. 新冠肺炎帶來公共衛生危機,引發全球經濟深度衰退,金融市場大幅震盪。 在2020年快將完結之際,疫苗面世,為我們生活逐漸回復正軌、以致全球經濟復甦帶來曙光。 然而,多國政府為了應對疫情衝擊而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所產生潛在金融風險值得我們警愓;與此同時,疫情加速經濟發展模式演變過程,以及國際宏觀格局變化,在新形勢下,帶來機遇。 在2021 年,全球經濟將會在危與機中前行。 資產價格泡沫爆破風險. 疫情以來,全球央行開啟新一輪寬鬆浪潮,力度更甚於2008 年金融海嘯時期。

  4. 進入2019年的香港經濟,由於受到內外需求不足的雙重夾擊而嚴重下滑, 並出現了如下五個重要特點: 一是整體經濟十年後再陷衰退。 今年以來,香港經濟表現欠佳,且逐季下滑, 上半年GDP 升幅從去年同期的4.1%,急降至只有0.5%;第三季更按年大跌 2.9%,對比上半年的輕微增長明顯惡化,使得首三季GDP出現0.7%的負增長。 鑑於經季節性調整的實質GDP在第二、三季度按季分別收縮0.5%和3.2%,本 港經濟已步入技術性衰退。 預計第四季度經濟表現只會更弱,全年GDP將收縮 1.0-1.5%,這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的首次衰退,也是香港有GDP統 計以來的第五次經濟衰退。 二是本地修例風波乃引發經濟衰退的主因。 與歷次經濟衰退不同的是,今 次衰退是“內患”所致。

  5. 詳情. 人民幣兌換限制風險 (只適用於個人客戶) 人民幣投資受匯率波動影響而可能產生獲利機會及虧損風險。 客戶如將人民幣兌換為港幣或其他外幣時,可能受人民幣匯率變動而蒙受虧損。 目前人民幣並非完全可自由兌換,個人客戶可以通過銀行賬戶進行人民幣兌換匯率是人民幣 (離岸)匯率,是否可以全部或即時辦理,須視乎當時銀行人民幣頭寸情況及其商業考慮。 客戶應事先考慮及瞭解因此在人民幣資金方面可能受到影響。 人民幣兌換限制風險 (只適用於企業客戶)

  6. 一、中國製造業升級緊迫性. 製造業是中國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製造業增加值最大國家,2020 年製造業增加值為26.6萬億元人民幣,佔全球製造業增加值28% ,規模約是排名第二美國兩倍(圖1)。 然而,近年來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 比重呈現趨勢性下滑,已由2004 年32%逐步下降至2020 年26%。 雖然製造業佔比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服務業佔比持續提升(圖2),但是在面對“十四五”時期新國際環境以及多重挑戰下,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要防止製造業在中國經濟中比重過快、過早地下降,並積極實施製造業轉型升級。

  7. 一、中國製造業投資早已出現結構性轉變. 近年來,中國勞工及土地成本跟隨經濟高速發展而上漲不少,使部份企業減少 在中國投資利潤較低製造業,繼而轉向生產成本較低地方,說明中國製造業已 由高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根據固定投資數據, 2015 年製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 長開始放慢至 10% 以下, 對比2011 年至2012 年 20% 已出現顯著回落,直 至在2016 年至2017 年穩 定於4% 左右。 2018 年製 造業投資回升至 9.5%,但 2019 年上半年再度回落至 3%。 與此同時,中國工業 增加值整體實現 5-6% 左右 中國工業增加值與製造業投資走勢. 資料來源:CEIC,中銀香港經濟研究. *本刊所持觀點,不一定代表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意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