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24日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長唐飛表示三星堆遺址及金沙遺址為古蜀文明的代表並與黃河流域長江中下游地區文明緊密聯繫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起源的典型實證他期待訪客能夠深入了解輝煌燦爛的古蜀文明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推動文明 ...

    • 燦爛的遺產1
    • 燦爛的遺產2
    • 燦爛的遺產3
    • 燦爛的遺產4
    • 燦爛的遺產5
  2. 2023年11月3日 · 明報文章西夏作為遼金宋時期由党項族在西北建立的政權存在了190年但在二十四史中卻沒有獨立成書不禁讓人平添一分好奇而在內蒙古的荒漠中有這樣一處神秘的古城遺址——黑城遺址融合了西夏和元代文化遺蹟埋藏了千年的神 ...

  3. 2023年9月18日 · 位於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過程歷時13年2010年國家文物局首倡申遺至2021年獲國務院批准為中國2022年申遺項目。「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由5片古茶林9個布朗族和傣族村寨及3片分隔防護林組成

  4. 2023年5月28日 · 北京故宮已是世界遺產 專家拆解申遺原因 「串連大量遺產 講五千年中華文明故事」 【明報專訊】「中軸線申遺故宮不是本來就是世界遺產了嗎? 」儘管中軸線申遺的宣傳遍佈了周邊景點但過程中記者聽得最多的是不解和疑問。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閱讀工具:

  5. 2021年1月15日 · 李浩然在香港出生,8歲舉家移民新加坡,當兵幾年才入大學讀建築。 「我並不是自小就鍾情於古蹟建築。 我熱愛美術,但新加坡大學沒這些科目,爸爸覺得畫畫掙不到錢,於是叫我讀建築,『畫則也算畫畫啦』。 」與建築結緣雖說是無心插柳,但回看卻發現都是有迹可尋。 最近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清拆哄動一時,李浩然當日電話接個不停,有記者問他是否曾去過這地方,就在這剎那,他半世紀前記憶突然被喚起。 「我想起小時候住在九龍,祖母喜歡帶我周圍去,大約是幼稚園年紀吧,有一次她帶過我上去這個配水庫! 那裏有一連串樓梯,上到山頂時,我還疑惑為什麼山頂不是尖,當然後來才知道是削平了,還記得滿天紙鳶畫面,和山上有人煨番薯味道。 多得祖母,李浩然自小雖然未知古蹟為何物,但早已看遍新界舊廟、港九歷史建築。

  6. 2023年5月18日 · 2023年5月18日星期四. 中電鐘樓文化館人為非遺展覽 免費看香港10項非遺項目 (15:15) 圖8之1 - 圖為活字印刷展品。 (康文署圖片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策劃的新展覽人為非遺」,明日19日起開放予市民參觀展覽設於由一級歷史建築活化而成的中電鐘樓文化館展出10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的傳統工藝及表演藝術加深市民對非遺保護及傳承的認識。 客席策展人蕭國健在展覽中以「衣與履」、「裝與飾」、「字與音」三大展區,透過實物、互動裝置和影片,展示10項非遺項目,包括中式長衫、皮鞋及木家具的製作技藝、花帶編織技藝、西金首飾及玉器製作技藝、活字印刷技藝、貼揮春、印章雕刻技藝和南音。 「人為.非遺」展覽詳情.

  7. 2021年11月12日 · 2021年11月12日星期五. 傳承粵劇文化 加強資歷認證助人才發展(文:鄭雅琪) (09:00) 圖1之1. 粵劇在上世紀5060年代間於香港盛極一時名伶輩出深受社會大眾歡迎亦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乃香港首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近年卻面對觀眾流失及人才不足的困難與挑戰。 事實上,粵劇在香港發揚光大,亦承載着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絕對值得我們好好保育及傳承。 最近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及,將支援粵劇年輕從業員的持續專業發展,乃業界之佳音,我期望政府能更深入了解粵劇傳承的需要,在教育、宣傳、產業化等提供全方位協助,讓粵劇文化可邁向國際,成為「說好中國故事」的重要一環,強化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更好地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發展大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