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4日 · 安樂死,死後真能得到安樂?. 以下為幾位師兄姐對「安樂死」提出的個人分享,內容如下:. 分享一:. 今天有朋友問我關於「安樂死」這個問題,我在腦海中自然出現了這句話:「人,只是囿限在自己的知識裏面。. 」我們每個人都一樣,但人類是可以 ...

  2. 2022年4月3日 · 一、身安樂行 二、口安樂行 三、意安樂行 四、誓願安樂行 教導眾生,要做一位不請之師,要很歡喜說法來教化,用這個真實的道理,去入人群教化眾生,用方法去親近他。 第二是「誡口過,令善說法」,叫做「口安樂行處」。

  3. 「天下溺,援之以道。 今逢上天道劫並降,善惡分班之際,吾等得遇亙古不傳的真理大道,得而不修不辦,機緣錯過,悔之晚矣! 依元會運世,自開天、闢地、生人,至今六萬餘年,才有這一次普渡三曹,實難得而易失,豈可不慎思乎! 十六代祖時,佛教有「子午訣」,子午相掐,表示子會開天為緣起;午會陽極陰生,萬物天地漸入歸藏之時期,為傳道,由開天分十二元會,子會開天;丑會闢地;寅會生人;卯、辰、巳會為七佛治世,發展的萬事萬物以正規範;午會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伏羲先帝時,所謂日麗中天大道明,才開始「傳道」,才有了「道」的名詞,三佛收圓。 如果不是大開普渡,仙佛指我們迷津,這些天機,我們也不會知道。 天恩垂金線,不忍玉石善惡俱焚,大開普渡。 明明靈靈一點光 , 上帝賜兒真寶藏 , 無量慈懷懿旨 , 清虛大化救原皇 ,

  4. 2021年10月26日 · 「髻珠喻」為「迹門」最後一個譬喻出自第十四品《安樂行品》,「醫子喻」為「本門」唯一一個譬喻,出自第十六品《如來壽量品》。 《安樂行品》「髻珠喻」比如轉輪聖王,想以威力降伏眾國,而眾小國王並不順從,這時轉輪王便起兵前往討伐。 王見到兵士中有戰功之人,心生歡喜,論功行賞,或給予田宅、或城邑、或衣服、或嚴身之具,或種種金銀珠寶。 但是,轉輪聖王有髮髻中有一明珠,大王捨不得送人。 但是,轉輪聖王見到眾兵士立如此大功,於是毫無吝嗇地將髮髻中的明珠賞賜將士。 經中的轉輪聖王比喻如來,髺喻二乘權教,珠喻一乘實理。 珠在髺中,就如實理為權所隱。 這就是說如來於法華會上開權顯實,授記二乘而得作佛,就像輪王解髺中之珠授與功臣。 佛在人間說法四十二年中,所講的正法都有大乘法,只是眾人根機不足無法體會。

  5. 2021年5月29日 · 但在中國漢佛教系統內,並未特別重視此品,倒是由於隋代南嶽慧思禪師特重〈安樂行品〉而撰〈立誓願文〉;天台智者大師因讀〈藥王菩薩本事品〉的「是真精進」句,而悟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觀音菩薩普門品〉則形成家喻戶曉的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的信仰。 可見由於民族文化背景各異,衍生出對於《法華經》的內容輕重取捨,亦有出入。 關於如來壽量的討論,依據吾師坂本幸男的《法華經注》(岩波書店袖珍本)說,他將《法華文句》卷九下之〈釋壽量品〉整理而得: 如來有法、報、應三身,法身壽命非有量非無量; 報身在金剛心以前為有量,在金剛心以後為無量; 應身雖有量而其救濟活動不斷,故亦無量。 雖言三身,正是報身。 因為報身之智,上契法身之理,下為利益眾生,成為應身之根源。

  6. 2020年10月22日 · ① 教誡修學斷除墮罪的四種對治. ② 即便輕微的佛制學處也不能放鬆. ③ 若以罪業染汙,須立即懺悔. ④ 如是不護戒,則不能解脫輪迴. ⑤ 當今護戒功德極大之理. ⑥ 以“造罪可悔而不防護”極不應理. ⑦ 修密者也須如是護持淨戒 ⑧ 單獨教誡煩惱的對治. 巳一、教誡修學斷除墮罪的四種對治. 四種對治: 無知對治、放逸對治、不敬對治、煩惱熾盛對治。 如何修學之理者,四犯因中,無知對治者,謂當聽聞,了知學處。 四種犯因當中,無知的對治是應當在善知識、善友處聽聞,求得對學處的瞭解。 《正法念住經》說:“一切法覺,要因聞法,若不聞法,於法不覺。 ”(所有對法的覺知要通過聞法而獲得,如果不聽聞,就不會理解法。 )通過長期聽聞戒律學處,知道戒律的開遮止犯,就能對治無知。

  7. 2021年1月12日 · 金剛經現代靈驗錄誦金剛經親見世尊癌症消失事業亨通人生安樂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021-01-12 15:56:50| 人氣2,1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訂閱站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