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17日 · 如果被人話你「」,你會有咩反應?麥耀邦(James)曾經係網絡上知名「男」,為了「脫」,他幫襯配對公司一年相睇44次,他分享自己的經驗成為網上熱話,吸引不少「」者。如今不但抱得美人歸,更自己成立配對公司,幫人「脫」。

  2. 2024年4月23日 · 世界上有許多危險的工作,但你可能沒想過辛苦爬上金字塔的頂部後,即使成為了CEO(行政總裁)級別的高層人員,這份職業仍然很危險,值得公司花數百萬元、甚至千萬元重金為你加強保安。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之一貝萊德(BlackRock,美:BLK)CEO Larry Fink成為「反覺醒」活動人士和陰謀論者的目標,2023年保安費增加了兩倍多至600萬港元。 去年保安費增至609萬元. 貝萊德本月提交的委託書中披露的高管薪酬顯示,該公司在2023年花了563,513美元(約440萬港元)升級Larry Fink住所的家庭安全系統,此外還支付了216,837美元(約169萬港元)的保鏢費用,總共780,350美元(約609萬港元)。 因ESG投資立場 成兩派攻擊目標.

  3. 2019年6月28日 · 甚麼是「反社會人格者」? 對於「反社會人格者」,有些讀者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一班無法參與社會運作的人,還會被監禁。 或許和大眾的理解有所出入,但不少社會精英其實都是「反社會人格者」,雄踞了一定數量的跨國企業管理層或政府要職。 「反社會人格者」當中,有部分人不但不會被社會排斥,反而性格上冷血無情的一些特徵,更得天獨厚的優勢,令他們更容易踏上「精英之路」──這類人我們姑且稱爲「高能力反社會人格者」,而下文探討的也是這一類人。 高能力「反社會人格者」的主要特徵有: 1.迷人、機智、個性沉著冷靜. 2.能言善道,面對強大的壓力也能處變不驚. 3.思考由理性主導,不常妄想. 4.不誠實,不可靠. 5.不容易感到羞恥或懊悔. 6.難以在經驗中取得教訓. 7.病態式的自我中心,缺乏愛人的能力.

  4. 2024年4月13日 · New Money︰ 這類富豪通常是白手起家,其財富與個人/家庭的社會地位大都靠個人商業得到,亦是所謂的「新貴」。 「Old Money通常擁有世代積纍的財富,無論是長期持有的土地,還是某些名下的企業。 」 Earle表示,New Money大都出身於創業企業,擁抱新興產業,導致這一代人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積纍財富。 專家:富有≠精英 有錢人很分化. 美國艾德菲大學(Adelphi University)金融與經濟系教授Mariano Torras表示,現代富裕階層並非一成不變。 老錢與新錢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 「用階級衝突來形容可能有點誇張, 但他們確實不認同彼此。 」Torras稱。 低調奢華 VS 張揚華麗. Old Money繼承的財富是幾代人的積纍,有時甚至可以追溯到舊世界的貴族階層。

  5. 2020年8月14日 · 雨欲來,Simone被科學家父親Frederik從校園匆忙帶走,會合弟弟Rasmus和母親經歷一場高速公路飛車,一家四口及時躲進一座逃生資源充足的地堡。 一種靠雨水傳播的病毒隨即降下,父親失蹤、母親枉死,Simone只好與弟弟相依為命地在地堡生活,一躲6年。 兩姊弟再次呼吸新鮮空氣時,已發現文明先進的丹麥,回到弱肉強食的原始世界,首都哥本哈根也變成末日失樂園。 他倆與一群年輕倖存者踏上尋找安全之地冒險旅程,亦渴求解開病毒之謎。 第2季開始黑化的Rasmus,學懂如何操控病毒,執着於傳染給所有人等如拯救世界,那就不再自覺是怪人了。

  6. 2023年12月2日 · 1986年,芒格在哈佛-西湖高中(Harward-Westlake School)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稱,嫉妒「和化學物質一樣,因製造痛苦而贏得某種數量上的價格」。 在《每日日報》(Daily Journal) 2022年年會上,擔任董事的芒格說:「世界不是由貪婪驅動的,而是由嫉妒驅動的。 2. 避免怨恨. 1986年的演講中,芒格也告誡畢業生不要怨恨,並說:「如果你渴望痛苦,那我向你強烈推薦它」。 3. 不要超支. 2022年的巴郡年度股東大會上,芒格提出了一些明智的財務建議:「花的比賺的少,精明地投資,避免有的人和有的活動,一生不努力斷學習,做很多延遲滿足,這很簡單。 如果你做了所有這些事情,你幾乎肯定會成功。 4. 面對困難保持樂觀.

  7. 2024年3月7日 · 在商界打滾多年,現身兼教育公司CEO和企業顧問等身份的中國投資理財作家林薔七,在22歲那年因消費超支而負債,於是發憤振作... 她開始『主業+副業』並行的日子,在職涯規劃和財富累積上屢創佳績: 26歲存下第一個50萬元,開始學投資; 31歲年薪超過500萬元; 五年內在舊公司一路升職到運營總監後辭職創業; 曾只用兩年時間,收入翻了十倍! 林薔七卻為以上成就大大犧牲生活,及後醒悟財自其實不需太多錢:「時間自由才是目的。 「有錢 = 自由」 是陷阱是迷思. 林薔七在其著作《財富哪裡來:做好這5件事就能實現富足人生,年收入翻10倍》中提到,經常都聽到有社會人士有以下抱怨聲音: 我周末也想帶老婆孩子出去玩,但實在太忙,好希望可以想休息就休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