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7日 · 原文講述楚國人和氏把珍貴的璧玉奉獻給楚厲王,但楚厲王認為那只是普通的石頭,憤而懲罰和氏,下令斬其左腳。 後來楚武王繼位,和氏又前往奉獻璧玉,可是楚武王派工匠檢驗後也認為那只是石頭,斬其右腳以示懲戒。 楚武王逝世,文王繼位,和氏抱玉於楚山下痛哭,哭至淚盡流血。 文王知悉後派人去查問為何他哭得如此悲哀,和氏回答他並非因被斬腳而哭,而是因為珍貴的璞玉被當作石頭,忠貞誠實的人被當成騙子。 於是文王再派工匠雕琢一下,果然從璞玉中得到珍貴的寶玉,取名為「和氏之璧」。 和氏璧背後極具可歌可泣的故事,再加上它美麗的外表,成為無價之寶,也是秦昭王垂涎的其中一個原因。 《史記》以記載人物的事迹為本,譽為中國紀傳體史著鼻祖,開後世以紀傳為史的先河,分〈本紀〉、〈世家〉、〈列傳〉、〈書〉及〈表〉五個體例:

  2. 2015年10月23日 · 1. 聖人之例: 聰明,但仍然從師學習,結果得到大學問,由此可見從師學習的必要性,更突顯了眾人不從師學習的愚昧。 2. 學子之例: 只是學習句讀之學,屬於小學問,但仍然要找老師學習,可見求教於師的重要性,更突顯了士大夫在大學問上不從師求教的荒謬。 3.

  3. 2022年4月1日 · 1. 正氣凜然. 釋義: 形容人物剛正不阿,受人敬畏。 文中句子: 我們受了感染,碰見慷慨激昂、正氣凜然的人發誓,往往信以為真。 2. 美言不信,巧言鮮仁。 釋義: 指好聽的話,內容並不可信;花言巧語的人,很少有仁心。 「美言不信」出自《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巧言鮮仁」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 文中句子: 美言不信,巧言鮮仁。 在現實世界裏,像荊軻、尾生那樣的人,少之又少。 3. 信誓旦旦. 釋義: 發誓誠懇。 語出《詩經.衛風.氓》。 這首詩說的是一個衛地女子與外地男子相識後,男子催逼女子結婚,卻在成婚後苛待她。 原詩「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意思是年少時日子安樂,彼此言笑和悅。

  4. 2023年2月7日 · 立意及聯想. 1. 有理想者仍會遭受挫折. 子路因遭此斷糧絕境而生氣,問了孔子一條問題:「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 」子路提出這條問題,大抵是心中認為君子既已遵循正道而行,應當萬事順遂才對,但事實卻不盡如他所想。 司馬遷質疑天道並不賞善罰惡. 有道德理想的人,世道不一定會接納他,命運不一定會善待他。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便曾發出類似的感嘆,他在《史記.伯夷列傳》引用了《老子》的一句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可是他觀察史事,善人如伯夷、叔齊履仁蹈義卻最終餓死,又如孔子稱讚其好學的弟子顏回,一生貧困而早卒。 相反,春秋時惡名昭彰的大盜盜跖殺害無辜,殘暴非常,聚眾千人橫行無忌,卻得長壽。

  5. 2022年4月1日 · 1. 正氣凜然. 釋義: 形容人物剛正不阿,受人敬畏。 文中句子: 我們受了感染,碰見慷慨激昂、正氣凜然的人發誓,往往信以為真。 2. 美言不信,巧言鮮仁。 釋義: 指好聽的話,內容並不可信;花言巧語的人,很少有仁心。 「美言不信」出自《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巧言鮮仁」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 文中句子: 美言不信,巧言鮮仁。 在現實世界裏,像荊軻、尾生那樣的人,少之又少。 3. 信誓旦旦. 釋義: 發誓誠懇。 語出《詩經.衛風.氓》。 這首詩說的是一個衛地女子與外地男子相識後,男子催逼女子結婚,卻在成婚後苛待她。 原詩「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意思是年少時日子安樂,彼此言笑和悅。

  6. 2022年9月13日 · 1. 賢士君子之難得. ‧〈試筆說〉謂「今夫所謂賢士君子者,天之生也難,生而不夭死、不疾病、獲全其美也,尤難。 」一個人出生困難,幼年時不夭折,長大後不生病已是難得,而在進入社會後仍能保全自身美好的品德才能更是困難。 ‧儒家講「智」,智以仁義為本,人的聰明才智用在成德的努力上才有意義。

  7. 2017年6月2日 · (插畫:鍾錦榮) 簡媜. 【明報專訊】孔子先生您好: (第1段)很不好意思佔用您的寶貴時間,我是您的崇拜者,現在在做家庭主婦,我一共生了三個孩子,一個老公。 (第2段)實在是很不得已的啦,我也不知道您家電話 (一 四說沒有登記),只好寫信;那我也沒有唸很多書 (因為家庭環境不是很好,只有唸到小學三年級就完畢了),如果講得不清楚,請您不要給我見笑。 (第3段)我不是有三個小孩嗎? 生也是我,養也是我,教也是我,我那個老公只管賺錢,只會「呷得肥肥,裝得錘錘」什麼都不管,他連小孩唸幾年級都不知道。 現在大的唸高二,老二升國三,最小的小學六年級;功課都在四十名左右,反正不要「吊車尾」最後一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