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月12日 · 此三句由懷古思緒返回現實由追憶古人聯想到自己當下處境泛舟江上因見眼前的赤壁磯神思回到八百多年前想像三國時代的赤壁大戰再想到意得志滿的英雄人物能在此建功立業。 回顧自己,雖然早於二十一歲中進士,懷抱匡扶社稷之志;但後來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被外放杭州,數年前又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只擔任團練副使。 四十有七,年華老去而壯志未酬,因遊覽赤壁磯聯想起英雄人物,竟嚮往不已,不禁自嘲多情。 雖然看似輕描淡寫,但「早生華髮」反映他年近半百而功業未成,與周瑜的「雄姿英發」構成對比,其沉鬱苦悶可想而知。 第四段﹕首尾呼應巧妙.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作者神遊三國戰場時,懷緬千古英雄,多情難禁;正如詞開首所言,一切古代英雄皆被時間淘盡,早已煙消雲散。

  2. 2017年4月7日 · 運用這個語例成功點出三國以地賂秦的不智割讓土地給秦國只會滋長秦國的野心加速自己滅亡。 事例——作者通過多個事例,說明多個論點,包括: (見表) 設例——作者通過兩個假設,推論戰勝秦國之法: (見表) [介紹十二篇指定篇章精要所在 (〈人與責任〉之十)]. 文:甄沃奇 - 高考3A,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一級榮譽,哲學碩士,現職中學中文科教師,曾任《5**作文系列》、《5**作文預備班》顧問。 [語文同樂 第249期]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3. 2021年5月4日 · 蘇洵分別闡述兩種滅亡情的因果細節割讓土地的後果不但強秦弱己更養大秦國慾望蘇洵直接抄引戰國策說話為類比指出兩後果之間的惡性循環以至割讓土地的韓魏楚三國必然滅亡的唯一終局同時論證了秦亡三國非全因軍事力量

  4. 2016年10月28日 · 好品德:寬容禮讓 管寧言傳身教. 【明報專訊】若每人都互不相讓,社會就會紛爭不斷。. 《三國誌.管寧傳》中,記述了漢末三國時期,隱士管寧的禮讓事跡。. 在管寧居住的村子,村民常為了打井水而爭吵。. 因此,管寧在井旁添置很多取水工具,方便村民 ...

  5. 2024年2月28日 · 大人ing演戲讀三國 英語做劉備. [2024.02.28] 發表 推文. 《鬥智》中Milo飾演劉備,為了演活角色,他重讀〈出師表〉,對諸葛亮及劉備有全新了解。. 《鬥智》是英語舞台劇,念文法中學長大的Milo要突破難關,學習以英語念台詞。. Milo表示,演戲需留意演員之間 ...

  6. 2015年3月6日 · 【明報專訊】 我是誰. 諸葛亮,字孔明,生於三國時代,為人足智多謀,擅長使用各種計策,包括著名的「激將法」。 赤壁之戰時,曹操想攻打劉備,諸葛亮見孫權時使用激將法,對他說:「你自己衡量形勢吧。 如果能與曹操打,就早點跟他打,不然你就早點投降。 」孫權反問諸葛亮:「那麼你們家劉備為什麼不投降呢? 」諸葛亮說:「我們家劉備是王室之後,英雄蓋世,怎能投降呢? 」孫權聽了就勃然大怒,決心與曹操一戰。 後來諸葛亮促成劉備與孫權結盟,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 成語趣談. 三顧茅廬. 劉備為招攬諸葛亮,曾三次親自拜訪,但前兩次都沒能見到諸葛亮,最後一次才見到他。 諸葛亮深感劉備的誠意,最終答應輔助。 後人以「三顧茅廬」比喻誠心的邀請。 小趣聞. 天燈的由來. 相傳天燈是諸葛亮發明的。

  7. 2021年10月29日 · 語譯. 不要因為小小的壞事就隨便去做,也不要因為小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出處和背景. 這句話出自三國雄主劉備的遺詔。 劉備起兵於東漢末年,得到諸葛亮輔佐,聯孫權、拒曹操,大敗曹軍於赤壁,其後稱帝於成都,立國號為漢,史稱「蜀漢先主」。 可惜在位未及三年,就病死白帝城。 臨終前寫下遺詔,告誡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他勉勵兒子要進德修業,才能服眾,而修養必須由存小善,去小惡做起。 內容分析. 這句話讓我們反思兩個問題: 1. 為什麼一般人會小惡多為、小善不為? ?隨性而行: 人性中有些陋習,例如貪利圖便、好逸惡勞等,容易滋生惡行。 因惡事總不離貪欲,善事多摒除貪欲。 若一時不察,貪歡逐樂,就必然作惡多而行善少。 ?不拘細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