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8年11月24日 · 国内刊号:11-5368/P. 国际标准刊号:1673-1719.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是受国家气候委员会委托,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在气候变化科学领域内惟一的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期刊。. 遵循面向政府相关 ...

  2. 2017年11月8日 ·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国天气网讯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2012年发布《2012年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 调研从“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度”、“公众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度”、“公众对气候变化应对的认知度”、“公众对气候 ...

  3. 2013年6月30日 · 人类真正熟悉臭氧还是在150多年以前,由德国化学家先贝因 (Schanbein)博士首次提出在水电解及火花放电中产生的臭味,同在自然界闪电后产生的气味相同,先贝因博士认为其气味类似于希腊文的OZEIN (意为“难闻”),由此将其命名为OZONE (臭氧)。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称之为臭氧层。 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 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 (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 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与氧分子 (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 (O3)。

  4. 2021年1月12日 · 丁一汇院士解析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之关系. 1月10日,从北到南狂扫中国东部大部地区的寒潮基本结束。. 6日至8日,在这场几乎与2016年隆冬“霸王级”寒潮量级相当的天气过程中,降温8℃以上的国土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降幅12℃以上面积达40万平方 ...

  5. 小. 分享到.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 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我们为什么要低碳生活呢? 过多的碳排放使地球变暖. 什么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直接原因呢? 简单来说,就是温室效应。 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非常特殊,它有一个“被子”,即大气圈,里面有一定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水汽。 如果没有这层被子,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负18摄氏度;有了这层被子,大气圈短波辐射的热量通过长波辐射反射出去的时候,就会使温室气体产生增温效应,使地表平均温度成为正15摄氏度,非常适合人类生存。 如果“被子”变厚,也就是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会产生什么情况呢?

  6. 5 天前 · 王式功,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主任。 “了解天气、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老百姓就能趋利避害、未病先防,以达养生健身之目的。 “医学气象成果是可以救人一命的,未来的医学气象指数预报需要做准做精做深,并且重视后续的评估和完善机制。 “歪风邪气”让疾病肆虐? 气象与人体健康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 早在一二千年前,我国医学典籍《伤寒论》、《黄帝内经》、《难经》中就有这方面的论述。 古代医学把自然界中正常的气候变化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 如果六气变化急剧,则可能成为致病的邪气。 那么风云变化是导致疾病的罪魁祸首吗? “气象条件是各种疾病的诱发要素,并非直接致病因子。

  7. 事件概述. 30年来最严重海冰灾害 海冰覆盖半个渤海. 浩瀚的渤海和黄海北部在冷空气持续不断的袭击下,于2009年年底开始出现海冰。 2010年1月4日至8日,渤海和黄海北部冰情范围迅速扩大,并发展成为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冰情,汹涌澎湃的黄渤海沿岸顿时凝固,变成了“冰塑”的世界。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监测显示,截至到2010年1月23日下午16时,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的海冰范围达4.6万平方公里,其中,渤海海冰分布面积占渤海总面积的51%。 这次海冰灾害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冰层厚,已给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据报,截至2010年1月21日,山东省渔业受灾人口达9.5万人,山东渔业直接损失过10亿元人民币。 【 详情 】 海冰灾害影响. 渤海辽东湾海冰灾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