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日 · 「預設照顧計劃」當中最重要是良好溝通,嚴重疾患在尚有決策能力的時候與家人、醫護人員商討醫療和照顧計劃,三方達成共識,當患者失去決策能力時,家人和醫護人員可按病人意願和價值觀選擇治療和護理方式。 而「預設醫療指示」是一張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用書面形式記錄患者意願,例如不接受心肺復蘇法、不接受人工營養或流體餵養等。 「預設醫療指示」需由患者和兩名見證人簽署,而其中一名見證人須為香港註冊醫生,並且兩名見證人均不得在患者遺產中獲取任何利益。 因此,「預設照顧計劃」和「預設醫療指示」均以病人為中心,強調患者的主導權。 僅0.5%人簽預設醫療指示.

  2. 2024年5月19日 · 【明報專訊】紓緩照顧,過去曾被誤為放棄病人生命的消極選擇,隨着生死教育的推廣,愈來愈多人認識和接受紓緩照顧,希望在病人離世前獲得最好和最有尊嚴的照顧。 哪究竟應在什麼時候開始紓緩照顧? 過去10年,有很多機構及專業人士都積極在社會上推行不同形式的生死教育活動,讓大眾對紓緩照顧的認識和接受程度都提高不少。 但在20多年前,紓緩照顧並不受到病人和家屬歡迎,因為他們誤解這是醫療機構為了節省資源而放棄病人生命的消極選擇。 為什麼當時會有這種想法? 這觀念後來又是如何改變? 我認為開展紓緩照顧的時間,或許是其中一個帶來轉變的因素。 在討論應該何時開展紓緩照顧前,首先要認識兩個重要詞彙:根治療法(curative treatment)和紓緩照顧(palliative care)。

  3. 2024年5月20日 · 「生活方式」(lifestyle或style of life)是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於上世紀20年代所創的名詞。 在其經典著作《R小姐的案例:一個生命故事的解讀》中,阿德勒認為,「生活方式」乃是指由童年時期就開始形成的一個人的特質(character)。 他寫道:「生活方式乃是個人直面生活以及回應對於個體存在之各種挑戰的獨有方式……(關乎)一個人怎樣體驗、思考、期望與行動,以及其人如何感知(世界)和如何利用感知的結果。 」(註) 如果生活方式界定每個個人的獨特存在,一個城市的生活方式同樣塑造與錨定這個城市集體的特徵和性格。 可以說,能夠不間斷地保持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每個偉大城市得以卓爾不群的重要基礎,也是其比較優勢得以發揚光大的強大動力源泉。

  4. 2024年4月19日 · 【明報專訊】1994年九龍寨城完成清拆,人人怕的三不管地帶自此湮滅。它消失後的30年間,形象卻慢慢轉變,不再只是罪惡溫牀,創作人愈發投射緬懷舊香港的情愫。新科金像獎最佳導演鄭保瑞,新作改編自余兒的小說《九龍城寨》,寨城於導演眼裏又是個怎樣的地方?

    • 住屋權屬的分佈及變化
    • 「新移民」的構成
    • 遷移身分與住屋權屬的交叉對比
    • 1996至2006年的變化
    • 2006至2016年的變化
    • 沒發現「新移民」在房屋政策上被優待

    簡言之,香港住屋權屬現時主要分四大類別:出租公屋、自置資助出售房屋、自置私人房屋、租住私人房屋。而港府是香港土地的「唯一擁有者」、大業主和發展商,掌握土地發展的步伐與方向。1980年代起,包括公屋和以「居者有其屋計劃」為主的資助出租和出售的房屋便成為差不多一半香港居民的住所。資助房屋能使市民每月省下數千元生活費,亦助市民更易實現置業階梯。 第一任行政長官1997年上任不久後曾宣布「八萬五」建屋計劃,其中逾半為資助房屋,希望提高市民自置房屋比率。不幸的是亞洲金融風暴及其後非典型肺炎的衝擊,令樓價直線下跌,「八萬五」建屋計劃受很大阻力,尤其當時私人市場的業主。 2002年港府宣布無限期停止建造和出售居屋,「勾地政策」同時出台。因滯後效應,2000年代中期以後香港住宅落成量大降,特別是不少居屋項目...

    移居香港的人士絕大部分來自中國內地。1980年取消「抵壘政策」後,單程證成為內地人移民香港的主要渠道。除了已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的內地移民,「新移民」還包括內地來港居住不滿7年、但同時內地戶籍已被註銷者(即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移民,簡稱PMR)。 另外,為加強香港競爭力,1990年代起,港府推出數個計劃,吸引包括內地出生的人才移居香港,如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等。但因數據所限,筆者無法分別各類型非單程證移民。我們以下將重點探討3種不同的遷移身分(本地出生者、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以及PMR)和他們的住屋權屬在20年來(主要集中討論1996、2006和2016年)的情况和變化。

    附表是作者基於各年人口統計5%抽樣微觀數據而製作。如上所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到本世紀頭幾年持續的樓價下滑,對業主來說或是噩夢,但對還未「上車」者來說是難得機會。1996到2006年間,全港住戶居於自置私人房屋比率由35%升至38%。其中本地出生者的升幅(2個百分點)較明顯,高於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1個百分點)。至於PMR在1996年高達35%的自置私人房屋比率,相信是因1996年人口統計對此類人士的定義較寬鬆,涵蓋範圍較大(篇幅所限,在此不詳細討論)。2006年數值是較合乎預期的16%。

    對比自置私人房屋,居於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絕大部分為居屋)的住戶升幅更明顯。在本世紀初政府雖已削減居屋的建造和出售,但因滯後效應,全港住戶在1996到2006年居於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的百分比由12%大幅上升至17%。其中以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升幅最大:本地出生者升3個百分點,至18%,而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則上升了8個百分點,至17%。PMR雖然也升2個百分點,但能居於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的仍是極少數(4%)。 租住私人房屋方面,整體上,對比1996年,2006年的比例有所下降,側面反映回歸初期港府希望提高自置住宅比例以及持續提供公屋的政策有效。但這似乎對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和PMR更有效。話雖如此,即使PMR租住私人房屋的比例下降了3個百分點,46%(2006年)仍是3種...

    受難以預料的客觀環境及港府對房屋計劃的方向變化影響,2000年代中期以後,隨着居屋和公屋興建量大削和停滯,加上私樓樓價和租金不斷上升,香港房屋問題再次加劇。2006到2016年間,全港住戶「上車」自置資助出售房屋和私樓的比率平均下降了1和3個百分點。租住公屋百分率維持不變,租住私樓的住戶比例升4個百分點。其中,本地出生者和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的住屋權屬變化基本同步。兩組人士在這10年間居於自置私人房屋以及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的比例下降,同時租住公屋和私樓的比率上升。 雖然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的「新移民」和本地出生者,住屋情况的變化在這10年間大致相同,不過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新移民」情况卻非常嚴峻。其「上車」比率的下跌在這10年間最明顯:私樓由2006年的16%下降到20...

    本文淺析回歸以來約20年香港住屋的情况和變化,從而了解新移民在香港住屋方面情况。篇幅所限,我們重點關注本地出生者、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以及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移民(PMR)。回應文首問題,經上述交叉對比,並沒發現「新移民」在房屋政策上被優待。一來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的新移民在這20年中的住屋權屬變化基本上和本地出生者同步,二來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新移民」不論在能夠住上公屋,以及「上車」居屋及私樓的比率,也及不上其他遷移身分者。2016年,有接近七成PMR被迫租住私樓,包括劏房。 由於本世紀初香港房地產市場受到大環境的衝擊,令到前特首「八萬五」建屋計劃成眾矢之的,政府也被迫修改。現在看來,整體而言,當時政府進取的房屋供應政策確能改善香港居民住屋環境。可惜在2000年代...

  5. 2020年12月5日 · 根據發展局在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網站的資料,三種樹木的葉片形狀十分相似,單看葉形難以分辨,可透過花瓣顔色及花期分辨。. 洋紫荊: 花期在11月至翌年3月,花瓣呈紫紅色。. 紅花羊蹄甲: 花期在10至12月,花瓣呈粉紅色至淡粉紅色。. 宮粉羊蹄甲 ...

  6. 戰勝癌魔戒盡惡習 63歲李麗霞認無樂趣卻活得精彩. 圖1之1. 【明報專訊】63歲李麗霞(黑妹)回首將近50年歌手生涯,當年13歲輟學立志當歌手,17歲未婚產女,任性半生。. 2017開始身體出現警號,她先發現頸椎有腫瘤,其後肺部確診癌症接受切除肺葉手術,再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