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3日 · 廉政公署上周五(10日)落案起訴兩名女子,涉嫌以一疊鈔票行賄一名銀行職員,以助開立個人銀行戶口,同被控一項向代理人提供利益罪名,違反《防止賄賂條例》,兩人已獲准予保釋,明日(14日)在東區裁判法院答辯。. 廉署指,報稱任職行政人員 ...

  2. 2020年11月3日 · 「肥貓」的太太Iman是香港人,兩夫妻時而廣東話,時而英語加西班牙文溝通與打情罵俏,墨西哥式的輕鬆愉快氣氛總是伴隨着兩口子行走江湖。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明報跨年大激賞 限時優惠. 訂閱低至74折及. 豐富禮券回贈. 立即訂閱.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閱讀工具:

  3. 2024年4月27日 · 經營近半世紀的總統戲院將於下周二(30日)結業,有工作超過20年的員工表示心酸,認為戲院的生意不敵互聯網的發展已逐漸息微;又指與其他員工的關係很好,相信離職後會十分不捨。 有市民認為總統戲院的門票較同區戲院便宜,對於戲院結業感到可惜。 本報記者今午(27日)到位於銅鑼灣的總統戲院觀察,看到有零星的市民到場購票;現場暫時未有張貼告示,提及即將結業的安排,大部份受訪者均不知戲院即將結業。 已退休的陳先生每周會與太太看兩套電影,形容自己是總統戲院的常客。 他指相比同區戲院,總統戲院的門票便宜,一般80元就可以買到,故即使居於黃大仙區,亦特意來銅鑼灣看電影,笑稱「省下的金錢,足夠到附近食下午茶」。

  4. 2022年4月1日 · 據了解,X早前失蹤,其後發現身處一間酒店。 她稱受朋友介紹與被告性交,其間沒有採取安全措施。 被告被捕時表示不知道X只有15歲。 另被告被搜出數個電子裝置及十多個儲存裝置,包括相機及電腦,內含至少400條片段,並有10張與兒童色情有關的圖片。 相關字詞﹕ 編輯推介 法庭.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發表評論. 明報即時新聞. 一名43歲地產中介涉於上月與15歲女童在寓所內性交,其間拍下片段。 他被控一項與年齡在16歲以下的女童非法性交及一項製作兒童色情物品,今(1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 裁判官按控方要求將將本案押後至5月27日再訊,以待警方進一步調查。

  5. 2024年4月15日 · 國安部表示,通過這十大典型案例,起底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滲透、竊密、策反的各式手法,樹牢民眾的反間防諜意識,讓間諜無處遁形。 據「國家安全部」微信公號昨披露的「十大反間諜案例」專題片顯示,鏡頭前,一頭白髮的美國「功勳」間諜梁成運,操着並不流利的普通話說:「我很後悔。 我想告訴所有的華人、中國人,他們(美方)的甜言蜜語是假的。 專題片提到,梁成運,1945年出生於香港,1983年赴美國某中部城市經營餐廳。 1986年,美國間諜情報機關人員多次約談梁成運,向其出示證件,表明身分,要求梁成運與其合作。 1989年,美間諜情報機關與梁成運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將他招募為線人,約定秘密聯絡方式,承諾每月支付1000美元,並根據業績發放獎金。 同年,梁成運加入美國籍。

  6. 2024年5月10日 · 《九龍城寨之圍城》改編自余兒《九龍城寨》小說及司徒劍僑創作的同名漫畫,以動作包裝昔日九龍城寨的故事,由於片中夾雜粗口及血腥場面,評IIB級上映,鄭保瑞笑說:「算乾淨版,盡量保持原汁原味和個人風格,有些勁血腥,好似朱栢康掟女吸毒者落街攝在大廈罅,已剪走了。 」他稱整個製作從創作至拍攝、上映,花了8年心血,耗資3億元,單是九龍城寨搭景已用上3個月,「拍完後,劇組話要用鏟泥車推冧個景,我出名是補戲王,都無得再補戲,但即刻攞部攝影機返去拍低覺得有價值的景物,都打算剪輯一個導演版,放上網跟戲迷分享,要想辦法谷票房」。 他呼籲觀眾多多入場支持,希望保持電影娛樂事業生態,「幫老闆回到本,電影從業員才有出路,我都好驚以後無戲拍! 無想過《智齒》得220萬票房.

  7. 2024年3月13日 · 2024年3月13日星期三. 劉銳紹. 下一篇 上一篇. 劉銳紹:金風玉露一相逢 庸人自擾天下窮——金庸百歲冥誕、創作自由和《基本法》第23條. 【明報文章】武俠小說名家金庸的百歲冥誕剛過,香港和內地也有紀念活動。 金庸的創作影響深遠,成就有目共睹,可以用「金風玉露一相逢」(語出宋代秦觀《鵲橋仙》)形容,燦爛奪目,百年少見。 不過,中國經常出現《新唐書.陸象先傳》之句:「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豈不是互相抵消,思絕文窮? 際此《基本法》第23條立法之時,不少人擔心當中禁忌會否在意識形態領域氾濫? 憂心之餘,故引出今天標題。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