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日 · 外媒報導,Tidal Financial Group和ZEGA Financial因應近期科技股炙手可熱,為旗下YieldMax ETF系列推出了一款全新ETF, 已於1月29日掛牌 ,旨在發運該行業在美股的龐大影響力, 基本資料簡明如下 : YMAG將其資產配置到隻既有的YieldMax個股ETF, 分別與巨頭掛鈎 : YieldMax表示, YMAG ETF操作方式如下 : 利用 備兌認購期權策略 (covered-call options strategies)從大明星科技股獲得資本利得和收入。 目標是擴大股東的可及性並簡化所有權,透過單一ETF為他們提供間接投資巨頭的機會。 投資組合每月重新分配,以確保基金持有的隻YieldMax ETF權重相等。

  2. 2024年4月15日 · 強積金. 撰文: 黃正軒. 發布時間: 2024/04/15 20:00. 分享:. 【MPF】滙豐強積金10年表現考核 美股及環球股票近1年賺2成 懶人基金長線較佳. 強積金是港人退休儲蓄重要一環,涉數十年投資,基金長期表現自然是關鍵。. 本文羅列「 滙豐強積金智選計劃 」20隻強積金 ...

  3. 2021年4月29日 · 「五窮六絕翻身」為港股自1980年代至今的一個投資金句,意即股市每逢在5月時都會開始跌市,並會在6月份迎來大跌,但及至7月份則會出現反彈。 據了解,這是由於香港公司多在3月31日公布年度業績,並在隨後除淨,因此股價自然會在5月份出現回調,直至7月份派發中期股息為止。 究竟對港股來說,5月到底有幾「窮」? 如果大家唔想「窮」,不如先看看以下數據,了解一下5月是否真的如此「窮」、6月又是否真的如此「絕」,再決定投資策略。 【第二季港股尋寶 新舊經濟輪轉完結未? : 按此 】 過去20年港股5月、6月份變幅 . 點擊圖片放大.

  4. 2024年2月13日 · 這是白手興家的美國富豪、個人理財網站「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創辦人Ramit Sethi分享的真實案例,他形容對年收入位數的夫婦正在犯下一個「災難級」的理財錯誤。 Ramit Sethi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分享一對30多歲的夫婦如何花費他們近28萬美元(約218.9萬港元)的年薪。 這對匿名夫婦的收入、儲蓄、投資和消費習慣如下(銀碼以港元計算): 上表可見,這對夫婦每月合共淨入息約14萬港元,每月開支則約13.8萬港元,月內僅能撥出約1,700港元作應急之用,正式儲蓄欠奉。 此外,要注意他們合共約140萬港元的債務是包括學貸及信用卡卡數,然而每月的「還款」(Debt payments)開支為零,是拖欠學貸、卡數及相關利息,還是有清償但沒有納入該名目?

  5. 2024年4月8日 · 發布時間: 2024/04/08 18:35. 最後更新: 2024/04/10 18:15. 分享:. 【樂悠咭】2024長者優惠大集合 | 8月底長者八達通2元乘車優惠取消. 老友記要注意了!. 據運輸署公開信息,由 2024年8月25日 起,不記名長者八達通及一般個人八達通將不再適用於2元乘車優惠。. 若65歲或 ...

  6. 2021年12月24日 · 1. 保障+儲蓄: 要建立穩健的風險管理,可藉人壽、醫療及危疾等的保障計劃,將風險轉嫁給承保的保險公司。 雖然危疾是港人健康的一大威脅,然而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19年11月發表的數據顯示,平均每7個人僅約1人同時享有醫療及危疾保障。 危疾保障的滲透率偏低,主要因為不少人認為於投保後,若然身體健康無恙,便會感到所繳的保費等同一項「消耗性開支」,付不得其所。 現時市場有些危疾保障計劃同時提供危疾保障及儲蓄功能,若不幸患上危疾,便可獲一筆過賠償;若然健康一直無恙,便可藉計劃累積財富的功能,當選擇退保時或於保單期滿時,獲得現金價值回奉,誠然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風險保障規劃;既可為健康建立安全網,亦可為財富增值。 【港人太長命? 怎樣確保退而無憂? : 按此 】 2. 儲蓄+傳承:

  7. 2022年2月24日 · 經濟 鄭家純 李嘉誠 香港 福布斯富豪榜. 美國財經商業雜誌《福布斯》(Forbes)公布2022年50大香港富豪榜,而50位富豪的總財富由去年的3,310億美元微跌至3,280億美元。 不過逾半上市公司的財富有所增加,而李嘉誠則以360億美元蟬.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