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5月31日 · 历史. 中华民国(1912-1949) 民族. 国学大师. 王国维为何自杀? 在满清皇帝被冯玉祥驱逐出宫之后,王国维投金水河而死。 造成他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 外因? 关注者. 547. 被浏览. 603,453. 8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知乎用户. 196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关于王国维所谓殉国之事溥仪在《 我的前半生 》中,有详细的记载,仅供参考。 大体如下: 罗振玉并不经常到宫里来,他的姻亲王国维能替他“当值”,经常告诉他当他不在的时候,宫里 发生的许多事情。 王国维对他如此服服帖帖,最大的原因是这位老实人总觉得欠罗振玉的情,而 罗振玉也自恃这一点,对王国维颇能指挥如意。 我后来才知道,罗振玉的学者名气,多少也和他 们这种特殊瓜葛有关。

  2. www.zhihu.com › topic › 19673574王国维 - 知乎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 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 故紙堆裏寄此生.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 ...

  3. 中国文学. 王国维. 作为词人的王国维其作品水平是怎样的指王国维自己的词作人间词话》。 关注者. 293. 被浏览. 64,934. 27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张睿德. 272 人赞同了该回答. 长文慎入。 首先声明: 1、本回答不评价王国维及其词作的历史地位,不对比他与同时代作家的作品优劣,只试图从“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词”这一角度谈一下个人看法。 前面铺垫较多,有基础者可略过。 2、喜不喜欢某个作者和他的作品是个人的事,不彰显品位优劣。 不过,在没有读懂的情况下说“不喜欢”和读懂了仍然不喜欢,是两回事。 3、引述观点是为了说明事实,不代表认同此观点。 为求精简,很少引用原文,若概括有误请指正。 一、老门槛. 欣赏古诗词是有一定门槛的,对于不同的作家和不同的作品,门槛也不一样。

  4. 王国维是近代中国的学术大师一生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多举凡文学哲学美学教育学古文字学文献学以及历史学的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蒙元史西北史地等都有所涉猎和研究并作出了杰出贡献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治学特色宋人朱熹咏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们在艳羡王国维杰出成就的同时,必须对王氏之学的大本大原进行探究。 王国维治学的特色,体现为圆融中西学术而又为我所用。 乾嘉学派从事历史研究时,更多地是“为考据而考据”,并不作史学理论的梳理与阐释,也不敢表白他们对现实的关心,更谈不上文化上终极关怀的追求。 因此,他们更多地是固守传统小学的研究路数,如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等。 兼之他们囿于时代的局限,根本谈不上援引西学和圆融中西学术。

  5. 263,967. 2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布衣书生. 证券投资顾问资格证持证人. 270 人赞同了该回答. 人间词话王国维 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即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该句选自晏殊的《蝶恋花》: “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 寄彩笺 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写的是妻子与丈夫的相思离别之苦。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意思是,天上的 明月 不懂我们离别后的痛苦,它穿过朱红色的门斜照进来,我一夜无眠,看着满屋子月光从深夜直到天明。

  6. 2019年2月6日 ·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一部评词的论集其主要的观点就是用意境说来衡量诗词之高下他在人间词乙稿序里就很明确的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 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 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 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王国维的意境说,不仅表现在文艺观上,还扩大到他的治学态度,以及整个人生观和与对世界的观照上。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7. 王国维. 为什么王国维会被很多人黑? 甚至被诗词吧,宋词吧,以及一些诗词论坛上的词友戏称为“王尼玛”! 是因为《人间词话》过度赞誉一些词人的原因吗? 显示全部 . 关注者. 68. 被浏览. 70,456. 20 个回答. 杨子 .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王静安没什么可黑的,可黑的是读了几句人间词话就以为自己掌握真理的那批半吊子。 静安先生身后评论,流传最广无过于陈寅恪先生的碑铭,好友、同事,同为史学大家的陈先生怎么说的?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