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 江南西路 抚州临川县(今江西省南昌市 进贤县 ) [59]中国 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 [55] 晏殊自幼能作文章。. 景德二年(1005年),以 神童 召试,赐 进士出身 ,任 秘书省 正字 。. 累迁至 知制诰 、 翰林学士 。. 因为人慎密而 ...

  2. 工具. 晏殊 (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 同叔 , 撫州 臨川 文港鄉(今 南昌 進賢縣 )人, 北宋 前期政治家、 婉約派 詞人,與 歐陽修 並稱「晏歐」。 晏殊是詞人 晏幾道 父親,世稱晏殊為 大晏 ,晏幾道為 小晏 。 生平 [ 編輯] 晏殊自幼聰穎,七歲能文,十四歲時( 景德 初年)因宰相 張知白 推薦,以 神童 召試。 複試時進行了詩、賦、論的考核,晏殊稱「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題。 」宋真宗認為他很誠實,讚賞有嘉 [1] 。 被朝廷賜同 進士 出身,之後到 秘書省 做 正字 。 及後累遷 太常寺 奉禮郎、 光祿寺 丞等,並成為當時太子趙禎 (即後 宋仁宗 )的 太子舍人 。 宋仁宗 繼位後,進右 諫議大夫 兼 侍讀學士 ,後官升 禮部侍郎 知 審官院 ,遷樞密副使。

  3. 晏殊简介. 晏殊 (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 诗 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 与其第七子 晏几道 (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 尚书 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 大学 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 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 范仲淹 、 韩琦 、 欧阳修 等,皆出其门。 分类: 全部. 端午节 (17)

  4. 晏殊 (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 同叔 , 抚州 临川 文港乡(今 南昌 进贤县 )人, 北宋 前期政治家、 婉约派 词人,与 欧阳修 并称“晏欧”。 晏殊是词人 晏几道 父亲,世称晏殊为 大晏 ,晏几道为 小晏 。 生平 [ 编辑] 晏殊自幼聪颖,七岁能文,十四岁时( 景德 初年)因宰相 张知白 推荐,以 神童 召试。 复试时进行了诗、赋、论的考核,晏殊称“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 ”宋真宗认为他很诚实,赞赏有嘉 [1] 。 被朝廷赐同 进士 出身,之后到 秘书省 做 正字 。 及后累迁 太常寺 奉礼郎、 光禄寺 丞等,并成为当时太子赵祯 (即后 宋仁宗 )的 太子舍人 。 宋仁宗 继位后,进右 谏议大夫 兼 侍读学士 ,后官升 礼部侍郎 知 审官院 ,迁枢密副使。

  5. baike.baidu.hk › item › 晏殊晏殊_百度百科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江南西路撫州臨川縣今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中國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晏殊自幼能作文章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試賜進士出身任秘書省正字累遷至知制誥翰林學士因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賞識

  6. 基本介紹. 本名 :晏殊. 別稱 :晏元獻. 字號 :同叔.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撫州臨川(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 出生時間 :公元991年. 去世時間 :公元1055年2月27日. 主要作品 :《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 主要成就 :北宋名相、婉約派著名詞人,與子晏幾道並稱“二晏” 代表作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等. 官職 :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 諡號 :元獻. 爵位 :臨淄公. 人物生平. 年少德高.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有“神童”之稱。 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撫 張知白 聽說這件事,將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薦。 次年,14歲的晏殊和來自各地的數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晏殊的神色毫不膽攝,用筆很快完成了答卷。

  7. www.wikiwand.com › zh-hk › 晏殊晏殊 - Wikiwand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撫州臨川文港鄉(今南昌進賢縣)人,北宋前期政治家、婉約派詞人,與歐陽修並稱「晏歐」。晏殊是詞人晏幾道父親,世稱晏殊為大晏,晏幾道為小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