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7日 · 這本書最終提出了一套獨特的日記方法論。 你可以在章節編排上看到他的結構,但我這裡用不一樣的角度,重新幫大家看到方法論深沈的意蘊。 首先是「SLOW(慢)日記法則的三重性」。 第一重是要怎麼寫出能檢視人生的好日記? 這是本書第一部中所討論的,個人寫日記的SLOW法則。 第二重是如何能夠維持長期的寫日記習慣? 累積得愈久,反饋的能量愈大,這是本書第三部用SLOW法則延伸出來的習慣養成方法。 第三重是永錫令人驚豔的又一個獨創,他將SLOW日記法則擴充到他的企業顧問領域,在真實企業中帶領團隊去每日覆盤,並創造工作上最強大的溝通、目標訊息流,這是本書第四部分的重點。 SLOW法則從個人到企業,從內容到習慣,也從自我檢視到完成自我價值,這就是他的三重性。

  2. 2018年5月31日 · 《 知識內容寫作課 》這本書,就是要提供這套系統化方法。 另一個讓我深感認同之處,則是這本書談論的「個人知識品牌經營方法」。 我自己在工作上也製作過不少社群行銷主題的書,但一個產品、企業、網紅的行銷手法,和一個專業知識的行銷手法,有相同,一定也有不同的地方。 我自己多年來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分享我的知識內容,隱隱感受到這中間的不同,但並沒有深入思考方法論上的差異。 而泛科學總編同樣用其精準而深入淺出的論述能力,為我點破其中許多行銷方法的關鍵差異,這部分對我來說非常有收穫,對於想要單純依靠你的知識力量來發揮影響力的朋友,我相信也一定會有收穫。 因為這本書的知識品牌經營法,是為專業者設身處地著想,最「舒服自在」但又有效的經營方式。 這本書其實已經推出一個多月,目前也進入二刷。

  3. 2016年8月23日 · 1. 用「玩」幫妳做到,特別適合 低動力 的日常任務. 我不會說任何事情一定要遊戲化才做得到,我也不會說遊戲化就是更好的學習方法,因為要達成目標本來就可以有很多方式,例如你真的有「強大心理動機」時,不需要遊戲化你一樣會充滿動力去做。 就像我之前討論時間管理技巧時,談到理性朋友適合的「 1-3-5 時間管理方法 」,或是感性朋友適合的「 自動聚焦時間管理法 」,方法本來有很多樣,最重要的是「可以做得到」。 而「玩」這件事,就我這一年來的經驗,特別適合用來解決下面這樣的日常任務: 「低動力」 「低成就感」 「有點討人厭但知道必須去做」 例如「 知道要早起但有點討厭 」、「 需要減肥但每日的成就感很低 」、「 想要讀點書但動力不高 」,這時候,遊戲化一下,會把討厭的事情變得不是那麼討厭。

  4. 2016年3月27日 · 在數位工作中,先思考搜尋得到嗎? 再思考這樣分類有必要嗎? 然後讓分類整理愈來愈簡單,這是數位工作的簡明原則。 什麼時候要懸崖勒馬? 簡明,是最好的評估: 簡明原則,也是我為自己或為團隊挑選數位工具時的關鍵評估標準。 後來還有讀者詢問到使用 ifttt 這類自動化工具的問題,理應我會喜歡這類自動化工具,但其實我對 ifttt 反而有所戒心。 這個戒心不是安全或隱私,而是可能大量研究與玩耍其自動化方案後,獲得的效果卻很小 (例如只是讓Facebook訊息會自動進入Evernote),導致花費的時間效益不成正比。 或是獲得的效果不穩定 (例如不時同步失敗),導致還要花更多時間檢查。

  5. 2020年1月16日 · 一,設定外幣台幣即時匯率. 讓我們直接進入教學。 透過「 GOOGLEFINANCE Currency」的相關函式運算,可以建立「自動匯率換算」的表格,支援各國貨幣兌換。 匯率是即時更新的,資料大約每 20 分鐘會更新一次。 在這篇教學中,我利用這個函式來做兩件事情: 在一次日本旅行中,把每一筆日幣記帳,自動換算成新台幣。 抓取過去一年每一天的日幣兌換台幣匯率,製作成日幣走勢圖。 首先,假設我已經擁有一份用 Google 試算表製作,日幣記帳的旅行帳目表。 教學可見:「 出國旅行記帳分帳不混亂教學:免裝 App 的記帳表格範本下載 」。 接著,我可以在表格欄位中,使用下面的函式: =GOOGLEFINANCE ("Currency:JPYTWD")

    • 劉威煌1
    • 劉威煌2
    • 劉威煌3
    • 劉威煌4
    • 劉威煌5
  6. 2016年10月12日 · 怎麼做? 這或許值得來 寫一本書 ,或是 開一系列課程 才能仔細講清楚,但在這篇文章裡,我可以先分享自己幾個基本的做法。 1. 「減少」重複做的事. 十多年的工作經驗,我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我們常常因為「 重複做一樣的準備 」、「 重複彌補一樣的錯誤 」而浪費了許多時間。 所以減法工作首先就是要:避免做重複的事。 我們工作上很容易陷入一個問題: 每一次要執行一個新計畫時,都要花很多時間做準備,但是我們之前的工作、學習、思考難道沒有任何可以立即使用的材料嗎? 說不定我之前做過類似工作,說不定我之前想過類似問題,說不定我之前收集過相關資料,但我們如果「缺乏一套有效的準備系統」,那麼就很有可能遇到每個新任務都要「從頭開始做」。

  7. 2021年10月10日 · 一,案例:會議失焦,時間超時. 問題點: 會議討論過程中,某一段的討論變成大家各自發揮「感覺想法」,或是忽然岔出到「其他的主題」,討論時間愈拉愈長,內容就愈來愈發散,卻不知道如何拉回來。 議程上只出現模糊議題或發言人順序,沒有時間限定。 每個模糊議題或每位發言者,沒有被限定要討論的目標結論。 關鍵步驟: 一個明確的 「待辦清單導向」議程 ,把會議變成解決任務的現場。 會議一開始就跟所有人說明每一段要確定的任務,並限制每一段的時間。 例如我常常會在會議一開始就說: 今天我們要討論三個問題. 每個問題希望達到什麼程度的下一步行動. 但因為會議只有一個小時,每段問題希望在20分鐘內達成可推進的行動結論. 如果發生討論失焦、時間超時的狀況,可以這樣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