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27日 · 研究:英醫療遠遜同儕國 醫護比例低於平均 「枉死」比例較高. 【明報專訊】周一(26日)發表的一項國際研究顯示,英國醫療系統在多個範疇上都遠差於其他同級別國家,包括病牀和醫護比例、磁力共振掃描(MRI)儀器數量和可避免死亡率等,換言之 ...

  2. 2023年4月18日 · 【明報專訊】公立醫院醫護流失嚴重,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本月初前往英國「搶人才」,吸引在英就讀醫科或正執業的醫生回流返港。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昨透露,局方共發出約100封「有條件聘書」,截至周日(16日)已逾20人簽約,其餘正在考慮,他相 ...

  3. 2023年4月17日 · 英國的醫生,尤其是前線醫生,似乎對負責提供全國醫療服務的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 NHS)有很多不滿,醫生流失率大增,許多空缺都未能填補。 醫生士氣大不如前,尤其是守在最前線的全科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s,簡稱GP)士氣最為低落。 根據一個針對歐美10個發達國家的調查,英國GP比其他9個國家的同行感到工作壓力更大,情緒更沮喪,而且最缺乏工作滿足感。 除了工作量多和收入普遍偏低,英國醫療服務還飽受種族問題困擾。 NHS轄下的醫生約42%屬少數族裔,他們有部分因種族膚色導致的不公平競爭、欺凌及歧視而離職,令本來就人手短絀的NHS更捉襟見肘。

    • 沒發展基層醫療和預防醫療
    • 大力發展專科醫療 如「901戰術」
    • 引進海外醫生 無助改善香港醫療
    • 疫苗接種不理想主因:市民多沒家庭醫生

    其實現時香港的醫療制度是港英殖民地時代遺留下來的產物(留給特區政府的炸彈之一)。英國1990年在當時的首相戴卓爾夫人領導之下,不理民意的反對,強力推行《全民健康及社區照顧法案》(National Health Service and Community Care Act),並於1997年通過《基層醫療法案》(Primary Care Act),強行關閉多所大型醫院,將資源投放在全民家庭醫生制度,加強基層醫療(primary health care)和預防醫療(preventive medicine)。而差不多同一時間,在香港卻設立醫院管理局,加大撥款(由1987年約40億元增至1997年約250億元)加強香港醫院的專科治療,改善醫院的設施,市民在回歸前無一不滿意這約200億元的改善,而醫生護...

    香港捨棄了發展完善的基層醫療系統,卻大力發展專科醫療,專科醫生提供的是特定的專科醫療,而對非其專科範疇的病症,會轉介其他專科跟進。因為缺乏前線的基層醫生在統籌,結果導致專科醫生互相轉介,沒完沒了,走回英國失敗的老路。放棄了前鋒,只屯重兵在後防,大打「901戰術」。英國在香港設立這個901醫療系統,是先天注定要你失敗。 特區政府自1997年承受了這個901醫療系統,過去20多年,醫療撥款由250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750億元,醫管局醫生由1997年的約3100人,增至2020年的約6600人,而香港的人口增幅相對較小。香港的醫療不但沒有改善,其實是每况愈下。 過去20多年見不到任何的整體醫療檢討,於1993年、1999年、2008年、2014年的4次香港醫療檢討及建議,都是怎樣利用財政和融資...

    今次政府建議的引進非本土受訓的海外醫生,現實上充其量會增加專科醫生,但只是進一步加強901醫療系統的後衛,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香港的醫療不會因此有改善。 過去24年,香港沒有任何一個檢討,去改變自港英留給香港人的醫療的錯誤系統及錯誤方向,是後天要你失望。 現實上香港對沒有能力付出醫療費用的市民,無法提供基本醫療保障及預防,即是市民有「三高」也可能不知道,知道了也無法受到醫療系統的保護。政府的普通科診所的容量小,只是杯水車薪。一般市民要由三高發展至心腦血管病,才會得到醫管局的專科治療。

    最近的新冠疫苗接種計劃推行不理想,主要是大部分市民沒有家庭醫生,沒有前線的醫療諮詢,只被報章及電視媒體的報道牽引着,政府以為出些宣傳片,和媒體報道,就可以代替基層醫療的功能,結果只是見到大部分市民對疫苗的焦慮及無助,有能力的就要看醫生做完檢查才夠膽打疫苗。 英國殖民地政府留下這個901「糖心炸彈」,時間拖得愈久,情况愈惡劣。特區政府的政務官系統對醫療政策問題完全沒有反應和心跳,24年來的醫療檢討都是瞎子摸象,帶大家遊花園浪費時間。香港的醫學界政治上腦,一片混亂。醫療改革,不是藝術創作,不是高新科技,只要看一看英國人用什麼醫療系統,就應該知道如何去做,如果要政治正確,也可參考大陸鄉鎭的基層醫療系統。24年都解決不到深層次的民生問題,實在令人惋惜。

  4. 2023年4月3日 · 上一篇. 醫局英國招聘 應屆畢業生最快年底來港報到. 圖1之1 -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台上右二)一連兩日在英國倫敦出席招募活 . . . . . . (政府新聞處) 【明報專訊】醫院管理局一連兩日在英國倫敦「搶人才」,吸引在英港人回流加入公營醫療系統。 該局在當地時間昨天(2日)主辦招募日,有興趣回流者可填寫意向書,合資格更可即場獲有條件錄用。 醫管局提供不同方案給醫科生及現職專科醫生等回流,其中針對正修讀最後一年的醫科生,醫管局建議他們先完成實習,料可於今年8月在當地註冊,翌月安排面試,至年底可申請本港相關註冊,一般需時兩三個月,料最快今年12月底至明年1月初可來港報到。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5. 2024年4月22日 · 2024年4月22日星期一. 醫管局英國招聘活動約300人參與 高拔陞:參加者反應踴躍 (14:24) 醫管局代表團參與特區政府於上周末在倫敦及曼徹斯特舉辦一連兩日的招聘活動,約300名醫學生及執業醫生親身或網上出席。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形容參加者反應十分踴躍,指代表團與參加者交流香港公營醫療服務的待遇後,參加者皆表示會認真考慮回港工作,又稱招聘活動反應非常理想,有信心可以招聘到不少合適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加入醫管局服務病人,當局並會繼續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積極推廣,全力招聘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加入醫管局,應對服務需求增長。 相關字詞﹕ 編輯推介 高拔陞 醫管局. 上 / 下一篇新聞.

  6. 2023年6月19日 · 專門研究精神健康法律議題的港大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張天目稱,英國曾有研究顯示CTO對降低精神病患再入院率並無顯著作用,提醒不論推行什麼制度均要避免醫患權力不平衡。 有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諮委會)委員則稱,CTO屬「管制式治療」,治療成效較病人主動求診差,現階段應先填補現有制度不足之處,而非急於引入新機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