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日 · 受到疫情影響,高資產客戶第一次有時間妥善搭建他們資產傳承的架構,他們讓孩子只繼承蘋果,而不是樹,如此樹木就能永遠生長下去。 這樣的收入贈與可以由6種資產給予,包括股票分紅、債券的債息、租金收益、定存的利息、社會保險的收益,最後則是 ...

  2. 2024年1月1日 · 我認為保險公司將來開發的商品方向,以及在市場上主要銷售的商品會有5大走向:1.高CSM(合約服務邊際)、2.低資本耗損、3.保證少、現金流短、4.資產負債易匹配、5.非投資成分(投資成分少、儲蓄比重低)。 保險公司販賣愈多高CSM的商品對於未來財報上的獲利表現愈有幫助,不過這樣高獲利的商品,往往銷售的難度也會更高;未來ICS 2.0上路後,嚴格的資本要求會增加保險公司的資本負擔,低資本耗費的產品,如短期低保證、投資型保單等,能降低資本負擔;資產負債易匹配的商品則有助於提列資本及避免財務波動,如外幣保單;而由於將來保險公司透過保單收取大量的現金,作為儲蓄使用而非風險移轉,對於收入及績效不會帶來幫助,因此會聚焦在開發非投資成分(投資成分少、儲蓄比重低)的保單。

  3. 2022年6月1日 · 0. 3157. 金管會於2021年12月底宣布開放純網路保險公司,預計今年8月將受理申請,而值得思考的是,純網路保險公司開放後,在未來對於消費者、保險公司以及保險業務人員3方各有什麼樣的影響? 又有哪些舉措可以事先預想並做因應及規劃? 金管會於2021年12月底宣布開放純網路保險公司,期望能藉由更多元的通路管道擴大保險保障功能。 可預見未來純網路保險公司興起後,可提供民眾更為便利、快速且保費相對便宜的保險。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表示,傳統業務人員的實體通路相較於純網路保險公司,在銷售過程中對於商品、條款等的說明與解釋會相對立即、容易;銷售上也能夠較為直接、實際。 比如業務人員能夠透過自己的關係、人脈再到環境等,直接營造出一個銷售的契機與情境。

  4. 2023年2月1日 · 已故的前蘋果公司執行長史蒂夫‧賈伯斯(Steven Paul Jobs),就是一個能夠預判未來的絕佳例子,正是因為他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瞭解世界的趨勢,知道該做些什麼事情、該往哪個方向前進,才讓蘋果公司成為世界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5. 2022年2月1日 · 新冠疫情至今已延燒2年,隨著病毒不斷變種,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中。 由於病毒傳播速度相當驚人,引發了近代最大規模的確診病患隔離行動,每個國家為了防堵疫情繼續擴散蔓延,實施了相當多的防疫措施,而這些管制措施也連帶影響了所有人的生活。 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就是全球經濟活動的衰退。 許多倚靠人流的產業如航空業、餐飲業或是娛樂產業等,因為防疫政策而使金流收入瞬間大幅下降,使得整體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 聯合國在2021年初的報告即說明新冠疫情會導致2020年全球GDP萎縮4.3%,遠高於2009年時因金融海嘯而衰退的1.7%,其中如歐美等先進的經濟體下降的幅度最大,來到4.5%。

  6. 2020年12月1日 · 1757. 0. 臺灣為全世界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長照與失能是每一個民眾未來都要面對的風險,保險公司應趁早建立民眾觀念,並為其做足保障。 而老化風險更應該由個人、雇主、政府3方共同努力面對。 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郭長榮指出,隨著醫療科技及品質的進步,民眾的平均壽命逐年增加,長壽已然不是新聞。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數據,2018年臺灣全國的平均壽命為80.69歲,且有逐年上升趨勢,然而臺灣健康平均壽命僅約72歲,代表有近9年的時間需要被照護;加上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少了因國際遷移產生的外籍配偶及子女,臺灣出生率首次低於死亡率。 種種因素導致人口結構快速轉變,而早在2017年臺灣便已步入高齡社會,推估在2025年,臺灣將轉為超高齡社會。

  7. 2022年3月1日 · 2021年台灣人壽與經濟日報聯合報系民調中心合作推出人身暨醫療風險認知與需求調查」,可以從調查結果中總結出幾個現象: 1. 長照險民眾最想要,擁有長照險的民眾比例卻偏低。 2. 民眾逐漸重視保障型商品的「他益效果」。 3. 民眾近年最常調整實支實付險相關的保障內容。 4. 民眾意外險擁有比例最高,但有4%民眾完全沒有醫療保障。 5. 醫療險保單理賠最常遇到的情況為理賠金額的認知與實際有落差、理賠流程過於複雜、相關醫療證明文件不完整須補件等。 長照風險可以用定期險種加自我理財來補齊. 余仲倫表示近幾年醫療科技快速進步,使得民眾在醫療的過程有更多的選項,治療的結果亦產生更多可能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