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2月6日 · 1. 腿腫腳踝腫很多原因都會造成腿部和腳踝腫脹不過當心臟出現問題時會使血液無法以正常的速率流動導致水腫四肢水腫的症狀。 2. 頭痛:嚴重的頭痛可能是中風或血栓的症狀,雖然出現頭痛不代表就是心臟有問題,不過如果你的頭痛伴隨著頸部僵硬、疲勞、頭暈等情況,或是常常「突然」頭痛,就可能有動脈瘤的危險,應該盡早就醫檢查。 3. 易累:沒睡好、壓力大…可能有100萬個原因造成你覺得「累累的」,不過若是沒有什麼特別的狀況,只是爬點樓梯就累、小感冒也讓你好疲倦,這可能就是心臟為了供氧而「拼命」努力的徵兆,若搭配其他身體不適的情況,就可能要特別注意了。 4. 胃痙攣:許多人以為心臟疾病只會讓胸口或左手臂感到疼痛,但事實上許多心臟出現問題的人都有胃痛的毛病。

  2. 肥厚性心肌症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 是一種遺傳性心肌病變為引發輕人猝死的最常見原因其臨床表現多樣化可能從無症狀到嚴重的心絞痛心衰竭之症狀和猝死。 發現隱藏基因殺手

  3. 2017年9月4日 · 心臟科專科醫生梁永雄表示有八成女性冠心病患者不會出現典型心絞痛建議女士如長期出現不明原因的肩痛胃痛甚至氣喘問題可留意是否和冠心病有關。 冠心病是心臟冠狀動脈出現狹窄或阻塞引起的疾病。 心臟科專科醫生梁永雄解釋,當冠狀動脈阻塞達五至七成左右,會造成心肌缺血,引發冠心病徵狀。 「典型心肌缺血的徵狀是心絞痛。 不過它的名字不是太貼切,因為它並非絞肚痛般痛到『典牀典蓆』,反而主要是胸悶、胸翳,位置多數出現在胸骨、胸前區及其稍下位置,或是胸口偏左位置。 不適可維持3至5分鐘。 有些病人往往以為只是偶發性事件而沒有去處理。 長者較少典型病徵. 不過,原來會出現典型冠心病病徵的病人並不多,男士只有40%,女士更只有20%! 長者及糖尿病患者亦屬於較少出現典型病徵的人士。

    • 大部分先天形成
    • 治療指標
    • 多數患者可做運動

    陳良貴表示,心漏症的患者心臟於心房中隔或心室中隔有破損,令左右邊的血液可以流通,大部分心漏症是先天性,只有極少數是後天形成,「如破損細小,未必會導致明顯的病徵,較難被察覺;但身體檢查時,當醫生聽到心臟有雜音、懷疑有心漏症,會透過心臟超聲波作進一步檢查。」陳良貴續指,如果破損較大,有可能出現運動量差、氣促、腳腫等病徵,嚴重者更可能出現缺氧性心臟病,例如嘴唇及手指變紫變藍等。

    並非所有心漏症患者都需要治療,須根據幾個指標而決定。心房性心漏症方面,首先醫生會觀察患者有否出現病徵,如該病徵未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釋,就需要治療;如患者沒有病徵,醫生會作心臟超聲波,檢查患者的心臟功能,例如右邊心臟開始發大,或導致肺動脈的壓力愈來愈高。另外,如患者曾中風而未能解釋,很可能是由心漏導致,這個情況亦需要治療。心室性的治療指標與心房性大致無異,同樣觀察患者的病徵及心臟功能等。但如患者曾有心臟內壁發炎,都需要治療。陳良貴解釋,由於心漏症是先天結構問題,用藥物無法改善問題,一般會以介入性治療,並根據破損大小進行微創或開胸手術。 心漏症患者出現病徵後,如果未有得到合適的治療,長遠會影響心臟功能,心房性會令右邊心臟發大,而心室性則會令左邊心臟發大,導致心臟的泵血能力轉差,亦即是心臟衰竭,嘴唇...

    大部分心漏症患者都可以做運動,惟陳良貴建議最好先諮詢主診醫生意見,「有患者的破損位置細小,未有影響心臟功能而毋須治療,其實與一般人無異,任何運動都可以做。患者有病徵的話,運動上或有限制,但在治療後,亦與正常人無分別。」不過,陳良貴提醒,如果患者有病徵而又一直未有處理,可能會導致肺動脈壓力過高,當進行劇烈運動時,或令心臟未能負荷,增加猝死的風險。今年世界心臟日(9月29日),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將舉行一系列活動,包括心臟健康同樂日及心臟健康講座等,有興趣可到http://worldheartday.org.hk/了解更多護心資訊。

  4. 2019年10月26日 · 她指出生活壓力是影響睡眠質素的一個原因皮質醇分泌及交感神經系統會受影響壓力亦導致免疫系統功能活躍令發炎的細胞及因子增加容易引致血液相關成分發炎更會令血小板黏性提高凝血因子變得活躍加速血液凝固而出現血管栓塞。 她舉例,曾有一名59歲的男病人求診,他是一公司老闆,但生意「一腳踢」,平日不吸煙及有跑步的習慣,有日卻在跑步途中腦出血暈倒,曾昏迷一星期,經檢查後發現該名男患者血壓一直不穩定,屬反應性高血壓,「一時去到200(毫米水銀柱),一時冇事」,該名患者有多達3條血管出現閉塞,後確診冠心病。 病人接受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後,血壓才得以控制。 該案例反映人的壓力對健康有極大影響。

  5. 心血管疾病被譽為全球頭號殺手,排行香港最常見致命疾病第三位,當中高血壓與高膽固醇屬常見風險因素,需定時服藥以控制病情。 適逢明天(29日)是世界心臟日,香港心臟專科學院近日進行心血管患者用藥調查,發現大部分心血管病患者,對於降血壓或膽固醇兩類常用藥物的使用及認知情況偏低,部分病人對藥物存有許多謬誤,甚至有21%受訪患者曾自行調較藥物劑量或停服,恐令病情惡化。 逾半人口患高膽固醇 近3成人高血壓.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暨世界心臟日2023籌委會聯席主席梁達智醫生指出,2020年本港心臟病死亡率達6,561人,佔死亡人數13%,當中近六成死於冠心病,數據由2020年起一直上升,至今年已達10年來新高。 而作為冠心病高風險因素,高血壓與高膽固醇的數字亦同樣值得關注。

  6. 成因. 心房心跳過快的成因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心瓣病、心肌發大、病態竇房結綜合症、心肌炎、慢性阻塞肺病、甲狀線病及飲酒過量。 少數病人屬原發性心房纖顫,即是成因不明。 病徵. 不論患者屬於那種的心房心跳過快,病徵的源頭與心臟的輸出率減少及心室跳動不正常有關。 因此,心房心跳過快的病徵與心律不齊的相似,當中包括心悸、胸口 痛、暈眩、乏力及暈倒。 由於這些病徵並不明顯,容易被患者誤以為一般身體不適。 診斷方法. 體表心電圖 (Surface ECG)為最簡單及可靠的方法,然而,若心房心跳過快屬偶發性,常用的診斷方法為24小時心電圖 (24 hours Holter),藉著長時間的監察,以作出準確的判斷。 治療方法. 任何一種治療方法均希望達至以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