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6日 ·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01月 02月 03月 04月 05月 06月 07月 08月 09月 10月 11月 12月 以言入罪,噤若寒蟬的港英年代 / 吳海傑 科技取締人類?. / 陳文敏 「高分低能」的生活困難 / 吳思諾 「活着」最好 / 吳靄儀 好像 ...

  2. 2023年3月27日 · [ facebook短片 ]. .什麼是「回南天」? 「回南」是指風向。 香港冬天主要受東北季候風支配,空氣一般較凍和乾燥。 春天時,東北季候風逐漸減弱,當轉吹偏南風的時候,就稱為「回南」。 「回南天」意指經過冬天,建築物石屎已被冷卻,而偏南風將海洋上面溫暖潮濕的空氣帶來,當遇上較涼的牆身、地板或天花,水氣會冷卻凝結成水珠,便會出現濕𣲷𣲷情況。 .為何用冷氣機抽濕無咁? 冷氣會降低家中物件溫度,當關閉冷氣機開窗後,水氣很容易在物件表面凝結。 家居抽濕 實用資訊: 潮濕天氣使用電器注意. 家居抽濕一文睇:吸濕防潮、室內晾衫、牆身除濕、抽濕機使用注意. 毛巾現黑點怎辦? 白醋梳打粉浸毛巾去黑點助防霉【附使用毛巾4貼士】 家居防塵蟎5招. 防潮妙法 剷除家居4大「濕地」

    • 2009至2019年貧窮人口上落不大
    • 香港貧窮問題嚴峻是不爭的事實
    • 收入分佈不均是造成貧窮的根源
    • 社會安全網的作用未能追上時代變遷

    有關貧窮人口的數字,最早是2009年,香港有貧窮人口134.8萬,貧窮率20.6%(即總人口的百分比)。經政府恆常及非恆常現金、非現金福利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減至64.4萬,貧窮率9.9%;到了2019年,貧窮人口是149.1萬,貧窮率21.4%,經政府各項福利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是64.2萬,貧窮率9.2%。綜觀過去這11年的變化,香港貧窮人口徘徊在總人口19.6%至21.4%間,經政府各項福利政策介入後,貧窮率降至7.1%至9.9%間。 為什麼香港貧窮率的差別,總是在兩三個百分點間?這個不難理解,因為政府是以每月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作為貧窮線,也就是一般稱的「相對性」的計算方法;所以,除非香港的經濟結構有改變,入息分佈跟現在不一樣,入息中位數才會有較大的調整,否則,按照現時情况,家庭...

    筆者不厭其詳的解釋貧窮線和香港貧窮人口的數目,想說明的是:以香港現有收入分佈的情况而言,如果政府繼續使用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作為貧窮線,香港貧窮人口只會在總人口19%至22%間上上落落,窮人的數目不會大升、也不會大跌。但5個港人中,有1個貧窮,這是官方訂立的貧窮線計算出來的數字,並不是坊間偽造出來罵政府。所以,無論怎麼說,香港貧窮問題嚴峻是政府必須面對的事實,不容扭曲。 其實,現在訂立的貧窮線,能夠反映的貧窮現象十分有限;香港貧窮的根本問題,追源溯始,還是香港整體社會的收入分佈不平均,令不少市民無法過着合理的生活。收入分佈如何不平均?以2020年第三季的數字為例,月入1萬元以下的佔14.1%(外傭除外),1萬至19,999元的佔37.1%;即是說,月入2萬元以下的佔勞動人口51.2%,這...

    這樣,香港嚴峻的貧窮問題可有解決方案?方案是有的:就是改變香港現行收入的分佈,使嚴重不均的情况得到改善;但這樣做,香港的稅收制度便得進行根本性的改變,也就是一般說的「收入再分配」,但這樣難免動搖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這卻是《基本法》不容許的!可以這樣說: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一天不變,香港收入分佈不均的情况將持續下去,而香港5個市民中有1個貧窮的宿命,看來也不會改變。 香港是這樣收入分佈不均和貧富懸殊的社會,政府可有什麼辦法緩和這個深層次社會問題?1981年,也就是40年前,當時港督麥理浩離任前的《施政報告》有以下的說話:「我們的社會安全網,雖不算完整,但總算使那些不幸人士,只要證實他們有此需要,便可得到治療、教育、生活支持或庇護,而我們也有租金廉宜的公共房屋計劃……在1974至1975...

    社會安全網的作用,應否停留在避免資本主義醜惡一面的出現?40年前,當時筆者受社會福利署的委託,進行了一項關於貧窮線的調查,研究的結論是:昔日「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已經過去,現在貧窮的定義應是相對的,政府的社會保障制度不應止於滿足市民的溫飽,應為全港市民提供合理的生活保障。當日政府並沒有接納研究報告的建議,只稍微提高公共援助(即今綜援)的金額,並強調,政府的政策仍是「幫助那些不能自助的市民」(Help for those least able to help themselves)。 40年過去後,港英政府變成特區政府,政府對福利和社會保障的態度,思維上看來並沒有改變,仍然把政府的責任限於那些有需要的市民:在醫療服務上,政府的重點是醫治患病的市民,並不是保障每一位市民的健康;在房屋上,政府是...

  3. 2020年6月4日 · 每天都有爆炸消息拋出來,心情有如坐着過山車。就在這個不知是最好 還是最壞的時刻,縈繞着大家心頭的關鍵詞應該有二:一是安全感,二是保障。【明報文章】香港人過去一周一同見證大時代,每天都有爆炸消息拋出來,心情有如坐 ...

  4. 2024年3月31日 · 今年第四十八屆,開幕電影挑選了一齣叫《從今以後》的戲,英文名All Shall be Well,是快將公映的簇新港片。. 《從今》早前在柏林影展贏得泰迪熊獎,香港電影節是影片的亞洲首映,據說一公開售票旋即賣光了。. 影片的編導楊曜愷,這是他繼幾年前《叔叔》後 ...

  5. 2021年1月7日 · 2019年香港社會運動頻生,其中尤以學生的參與備受社會關注。過了一年,新冠肺炎肆虐,學校因而停課,公開試的安排也要到最後一刻才能確認。種種事件擾亂了學生的學業和生活。學生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都有什麼想法?他們對未來有怎樣的願景?

  6. 2024年4月21日 · 相較三屆得主游乃海的輕鬆自若,首度獲獎的李春暉略顯緊張,雙手捧着自稱全晚第一張紙仔,向生命中的恩人們一一道謝。 由記者邀約到正式對談,李春暉不止一次提醒,他不會說一個勵志熱血追夢的故事。 台上自嘲編劇「又感性又清高又窮」,他受訪時強調這份工確實好玩有趣。 「不過慘烈啫。 」以精闢用字,這位最佳編劇補上一記回馬槍。 捨穩定工作 帶6000蚊回流. 執筆寫故事的經驗多得很,李春暉這次要親口解構自己的人生。 「真係好奇怪啊接受訪問」,閒談間他不時「反客為主」問問題,果然記者本性難移。 未成為編劇以前,李春暉曾經相繼在《明報》文教組和《明周》文化版任職記者,撰文介紹電影,訪問過不少當紅明星。 說短不短的三年記者生涯,與他踏足影視圈的契機有莫大關係。 進入故事高潮前,先回帶認識一下主角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