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7日 · 4.彼此預約時間,同心協力. 更重要的是,一些重要的家庭計劃,透過共用的 Google 行事曆就能一起「提前」規劃,一起為重要家庭活動「事先預留」時間,大家都能付出,並且知道什麼時候要付出時間,不會到了重要活動時有誰總是無法抽身,這樣家庭同心協力 ...

  2. 2021年2月17日 · 這個意思是,我們只是用行事曆記住被交付事件的時間,於是行事曆總是處在一直被慢慢的填滿,甚至充滿的各種衝突事件的情況,因為我們只是在「填寫」。 問題在於,行事曆真正的功能不是填寫, 行事曆真正的功能是「預知、調配與保護」: 預知:知道哪些時間已經被明確佔用。 調配:知道還有哪些時間可以調配。 保護:知道哪些看不到的時間需要先保護起來,重要任務才能完成。 解決問題: 但是在第一個思維中,我也提到不要直接把任務安排在時間表上,因為很難照著時間表安排,但是這裡又說要預先保護時間,要如何解決這樣的兩難衝突呢?

  3. 2018年7月19日 · 我介紹其中幾個。 「個人空閑」情境,把我想在一個人空檔出現時做的任務放入,可能是玩一個遊戲。 這樣當這種情境出現時,立刻打開這個情境分類下的任務,就知道可以優先執行甚麼。 「兩人時間」情境,把我想和老婆一起看的電影、一起討論的話題放入,當出現這樣的情境時,就優先執行這樣的任務。 「想和孩子一起做」情境,把想要帶孩子一起去的餐廳、遊樂園,或是想跟孩子一起讀的書,或是想跟孩子一起練習的事情,放入這個任務情境,當出現適合情境時,就優先執行這樣的事情。 我們很難為上述任務安排明確的時間,但或許可以安排好情境 ,這樣時候對了,就可以去做他。 用「情境」而非「時間」安排任務,可以總結為下面的步驟和優點: 把任務分配到適合的情境. 情境到了,做適合的任務. 善用每一刻隨時變動的時間.

  4. 4 天前 · 但有時候就是需要拿到「實際照片」,例如: 小朋友學校的勞作作業 想要製作家庭相框 用照片來當小禮物 把照片貼在紙本手帳上 這時候,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把數位照片「洗」成實體照片?而且最好能不花時間、立即拿到、價格也不貴呢?

  5. 2015年5月18日 · 你常常忘東忘西嗎? 要怎麼改正這個壞習慣? 很多時候,要記得去完成一件瑣事,讓生活或工作上不再丟三落四,你需要的是把瑣事放入正確的提醒流程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找到這個正確的提醒流程在哪裡。 有些任務我們會「拖延」,有些瑣事我們會「遺忘」,拖延與遺忘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而今天要講的是相對比較容易解決的:「忘記去做瑣事」這個麻煩要如何解決。 通常,怕自己忘記什麼瑣事,我們直覺想到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加上一個時間提醒鬧鐘」(泛指任何會在指定時間彈出通知的提醒方法),然而仔細回想你設定過的各種提醒,其中有多少根本沒用?

  6. 2011年6月7日 · 雖然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但我自我感覺每天起碼有八成的時間是用在線上閱讀。 今天我早上起床時忽然靈光一閃很想記錄一下自己到底怎麼閱讀網路上的內容呢? 於是有了這一篇記錄文章,也反思一下,自己從起床開始後,一整天的網路資訊吸收流程 有多瘋狂 還有沒有什麼值得改進調整之處。 一日之計在於晨 : 每天早上起床後(通常是五到六點),第一個閱讀動作就是打開 Google Reader ,查看我的「每日必讀」資料夾,看看從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有沒有什麼重要消息(而且國外資訊大多都在是台灣時間晚上到半夜更新)。 這個動作大概需要半個小時解決,我覺得這應該算是很快的閱讀動作,因為早上時間寶貴,與其仔細閱讀,不如快速掃過重點。 但是能夠做到快速閱讀,其實裡面包含了兩大關鍵方法:

  7. 2021年10月10日 · 最近我在工作上剛好需要整理許多跟高效率會議相關的案例分析與解決方法,其中許多素材都是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的心血結晶,今天用比較簡單易懂的方式,也整理如下跟電腦玩物上的讀者們分享。 一,案例:會議失焦,時間超時. 問題點: 會議討論過程中,某一段的討論變成大家各自發揮「感覺想法」,或是忽然岔出到「其他的主題」,討論時間愈拉愈長,內容就愈來愈發散,卻不知道如何拉回來。 議程上只出現模糊議題或發言人順序,沒有時間限定。 每個模糊議題或每位發言者,沒有被限定要討論的目標結論。 關鍵步驟: 一個明確的 「待辦清單導向」議程 ,把會議變成解決任務的現場。 會議一開始就跟所有人說明每一段要確定的任務,並限制每一段的時間。 例如我常常會在會議一開始就說: 今天我們要討論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