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13日 · 一旦白帶出現顏色、味道,以及不適症狀持續超過幾天,如白帶增多、色澤轉變(灰白、黃或綠)、帶血絲、異味(腥或惡臭),就有可能是陰道、子宮、子宮頸出現問題,應及早找婦科醫生了解問題並給予適當治療,別自行亂用陰道塞劑或洗劑,否則會破壞

  2. 2022年3月14日 · 常見問題. 什麼是黃疸病? 初生嬰兒很常見? 黃疸病是是指嬰兒於出生後 1 個月內,由於嬰兒身體積聚過多的膽紅素,令皮膚及眼白有發黃的現象,又稱為「初生嬰兒黃疸(Newborn Jaundice)」。 黃疸病在初生嬰兒中很常見,根據 NHS 的統計數字,10 個 BB 之中有 6 個會出現黃疸,而早產嬰兒更易出現黃疸。 黃疸分甚麼種類? BB 黃疸何時會出現及減退? 初生嬰兒的黃疸可以分「生理性黃疸」(Physiological jaundice)、「病理性黃疸」(Pathological jaundice)及「母乳性黃疸」(Breastmilk jaundice),當中 初生嬰兒黃疸大部分屬「生理性黃疸」,若嬰兒出現的黃疸是由於體內存在潛在的病患所致,則為「病理性黃疸」。

    • 乳房腫脹
    • 經常感到疲倦和渴睡
    • 孕吐
    • 陰道出血
    • 尿頻
    • 便祕和脹氣

    不少女生在月經前期都會有乳房腫脹的情況,但這亦有機會是懷孕初期的徵兆。女性懷孕時,體內激素會發生改變,乳頭與乳暈會變得較黑且敏感,乳房可能會感到疼痛、腫脹,這些現象都屬正常。除非持續多天出現劇烈的痛楚,就建議趕快諮詢醫生。

    準媽媽在懷孕後,體內的循環系統發生變化,心率增加、心臟的輸出功率也增加,新陳代謝連帶地也會加快,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適應懷孕的過程,因此特別容易感到疲倦。 另外,身體在排卵後,會因黃體素分泌增加,使體溫上升進入高溫期,而一旦受精之後,會持續高溫,同時黃體素不斷增加下,使肌肉變得放鬆,身體就會呈現無力狀態,倦怠的情況自然時有發生。

    並非所有準媽媽都會有孕吐的問題,有研究顯示與 β-HCG(人類絨毛膜性腺刺激素)濃度相關,當人類絨毛膜性腺刺激素與黃體素大量分泌時,會刺激大腦的嘔吐中樞,使準媽媽容易有嘔吐感;其次是黃體素分泌較多時會令腸胃蠕動速度變得緩慢,有機會讓食道括約肌變得鬆弛,因此準媽媽容易有胃酸逆流、腸胃不適的症狀。 通常在懷孕 8 到 10 週時為最高峰,14 到 16 週之後會逐漸趨緩,約有四分之三的孕婦,會出現嘔吐和噁心症狀,也有少數孕婦會因為嚴重的嘔吐導致脫水,並且需要入院治療(妊娠劇吐 Hyperemesis gravidarum, HG)。

    明明驗到有孕,卻發現有出血的問題?當在懷孕初期,有些準媽媽會有少量的出血,多為淡啡色或暗紅色的分泌物,通常維持 1 到 2 天,大多數出現在受精後的 2 週內。如果出血量多且是鮮紅色的血,就應該及早就醫,排除有機會是子宮外孕或子宮頸息肉等問題。

    準媽媽由於膀胱收到子宮增大的擠壓,導致經常會感到尿意,排尿次數也會變得頻繁,這是懷孕初期常見的症狀,甚至晚上睡到一半也會被突如其來的尿意打斷。千萬不要忽視這個問題,沒有好好處理的話可能演變為急性膀胱炎或急性腎盂腎炎。準媽媽不要怕跑洗手間,反而應該多補充水分,養成一個好習慣。

    「每天都能有健康的排便!」是不少準媽媽的願望,事關懷孕後子宮增大同時壓迫直腸,導致腸道無法正常蠕動和消化,加上準媽媽為了讓寶寶安穩成長,體內會持續分泌大量黃體素,讓子宮穩定增厚。由於黃體素會將水分滯留在細胞中,影響腸胃道的水分含量,加上黃體素等賀爾蒙作用需要大量的水分,會直接吸收大腸內的水份,導致腸道內水分不足,引起腸胃蠕動減慢,造成便祕的問題。

  3. 2021年1月14日 · 了解成因及化痰方法. 轉天氣、食熱氣野容易起痰、卡痰。 原來痰顏色及質地可反映你健康,馬上睇睇痰成因及化痰方法! Bowtie請來註冊中醫師吳敏清詳談,吃/ 飲甚麼可以化痰! 仲教埋你點煲! 作者 怡健堂中醫. 日期 2021-01-14. 更新 2023-02-15. 目錄. 為何會有痰? 痰會引發其他病症嗎? 不同顏色/質地成因及化痰方法 化痰方法 日常調護及飲食禁忌 作者簡介. 分享. 為何會有痰? 痰會引發其他病症嗎? 在中醫角度,痰是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病理產物,多因肺、脾或腎臟功能出現異常而形成。 痰雖然是病理產物,但留在體內,亦會影響氣機升降和經絡運行,從而引發其他病症。 例如: 當痰留在肺,會引起咳嗽咯痰、鼻塞流涕. 當痰留在胃則會引起嘔吐胃脹等其他症狀.

  4. 2022年4月28日 · 陰道分泌:小便後拭抹陰部,觀察陰道分泌,並加以記錄,在排卵期間分泌白帶)會較多並呈蛋白狀。 排卵試紙 :利用尿液測試,以結果判斷陰性或陽性,並將結果紀錄下來觀察變化。

  5. 2020年3月2日 · 常見甲狀腺疾病主要有:腺體腫大問題 (俗稱大頸泡) 及分泌功能異常。當中,分泌功能異常又分為兩種,分別是甲狀腺功能亢進和甲狀腺機能低下,而 甲狀腺機能低下 便是這篇文章重點。

  6. 2021年4月22日 · 注意口腔衛生,做好清潔,並於進食後用漱口水或淡鹽水多漱口,以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 宜少食花生、果仁、薯片或薯條等食物,因此類食物較易形成積聚在口腔渣滓. 若患上急性或慢性扁桃腺發炎,應該盡早求醫,以防形成扁桃腺結石. 延伸閱讀. 【扁桃腺發炎】會不會自己好? 注意飲食禁忌及治療方法. 扁桃腺切除手術幾錢? 自願醫保提供保障嗎? 扁桃腺結石會否自行脫落? 若屬於藏於表面扁桃腺結石,部分可在患者咳嗽時自行排出;若結石藏於較深入位置,則難以自行脫落。 扁桃腺結石可如何清理? 自行清理可以嗎? 對於比較容易鬆脫扁桃腺結石,可以嘗試輕力用棉花棒挑出,但需緊記避免用尖銳工具自行清理,因為會導致流血甚至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