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26日 · 這些額外任務有沒有可能成為我前面想要達到的加薪目標的談判籌碼呢經過這樣幾個層次的分析我們就從我與主管不合這樣模糊的問題感覺轉換成怎麼談到我想要的加薪額度

  2. 2020年11月18日 · 這次課程的單元雖然範本多但基本上是一套完整的職場筆記模組從月曆每日行動清單專案筆記任務筆記會議筆記談判筆記到覆盤日誌都是彼此環環相扣結合成一套可以自成系統的職場筆記本

  3. 2013年10月4日 · 我稱其為具體可行的小技巧而這或許就是改善生產力最需要知道的關鍵今天這篇文章就要從我自己的經驗來分享時間管理上真的可以被具體執行的小技巧。 一、 幫自己留下「神聖時間」 我有一個習慣是每天都有預留一段「神聖時間」,可能是晚上10點到12點,或是早上5點到7點,但也有可能是某個假日中午的12點到2點,當然這個神聖時間是留在我自己心裡的,只有我自己知道。 但是無論任何人要給我安排什麼事情、無論任何任務需要安排什麼時間,都絕對不會碰觸到我心中的這段每日的「神聖時間」, 當我跟別人說:「不好意思,這一天真的沒有時間了。 」 實際的意思就是除了神聖時間外,沒有其他時間可以安排了。

  4. 2018年5月12日 · 我自己也是上班族每天面對許多公司內行政會議客戶專案開會甚至有時需要談判決策的會議。 回顧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各種冗長會議、高效率會議,兩者對比, 或許可以從我自己的經驗,整理出讓會議變得「高效能」的七個習慣 。

  5. 2021年10月10日 · 最近我在工作上剛好需要整理許多跟高效率會議相關的案例分析與解決方法,其中許多素材都是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的心血結晶,今天用比較簡單易懂的方式,也整理如下跟電腦玩物上的讀者們分享。 一,案例:會議失焦,時間超時. 問題點: 會議討論過程中,某一段的討論變成大家各自發揮「感覺想法」,或是忽然岔出到「其他的主題」,討論時間愈拉愈長,內容就愈來愈發散,卻不知道如何拉回來。 議程上只出現模糊議題或發言人順序,沒有時間限定。 每個模糊議題或每位發言者,沒有被限定要討論的目標結論。 關鍵步驟: 一個明確的 「待辦清單導向」議程 ,把會議變成解決任務的現場。 會議一開始就跟所有人說明每一段要確定的任務,並限制每一段的時間。 例如我常常會在會議一開始就說: 今天我們要討論三個問題.

  6. 2017年8月27日 · 壞習慣1. 先做瑣事: 當然瑣事也是工作流程裡的一部分,也是需要處理的。 但是如果讓瑣事把工作時間填滿,而最後我們一定還是要把重要的事完成,那就只好加班繼續完成重要的事了。 (延伸閱讀: 把瑣事管理好? 專案做到死也做不好 ) 郵件、即時通裡的新交代任務,專案裡的行政流程等瑣碎環節,雖然都是工作裡的一部分,但是 他們不一定是那麼的緊急與重要,是「可以稍微延後一下」甚至「有些暫時不做」也沒關係的事情 。 (延伸閱讀: 找到拖延瑣事的四個有效節奏 ) 而每一天的工作時間有限,這些「可以不做」的事情就是最好的「不加班緩衝器」。 我今天先把重要的任務完成,如果不想加班了,那次要郵件留到明天處理也可以。 但是反過來說, 如果我都先把這些瑣事做完了,剩下那些「不能延後」的重要任務,那不加班也不行 。

  7. 2019年3月21日 · 反思一,我們常常覺得「興趣」是「工作」的平衡 ,工作時間累積許多壓力,所以要利用做有興趣的事情的時間來紓壓。 但如果這樣想的話,很容易工作時更沒有動力,更想要趕快放假去做有興趣的事。 做有興趣的事情時覺得很開心,但回到工作上時覺得更累更想逃避。 反思二,我們或許也常常希望自己的「興趣」可以培養成一個「斜槓」 。 但真正的斜槓其實也就是另外一個專業工作(要不然也無法稱之為斜槓了),既然是工作,那麼一樣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並且要面對工作上一樣的壓力。 例如我在寫作這件事情上投入的時間、練習與工作量,絕對不再只是單純興趣的程度。 當然,興趣如果成為工作的平衡,興趣如果可以發展成斜槓,也都是好事。 但我想分享的是,如果能用有效方法培養一些小興趣,就會對忙碌的工作真正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