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23日 · 而古典現代化理論其實都有類似信念認為現代化即西方化他們會從不同角度分析西方現代社會特徵例如工業化民主化資本主義等並樂觀地認為只要後發國家移植這些制度就能追上先發國家。. 當然,這種「制度一元論」(institutional monism ...

  2. 2023年6月5日 · 她們傾向運用變革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意指她們更傾向以激勵人心的方式帶領下屬以情商和智商雙管齊下領導較少依賴賞罰來換取下屬的服從她們更強調透過以身作則激勵下屬改變他們的態度和信念她們更會先人後己更關注提升他人另外相比起男性領袖女性領袖更願意指導和培養下屬她們更有同理心更會關懷下屬更樂意建立個人聯繫。 紐約梅隆Hanneke Smits談管理概念. Hanneke Smits剛接棒成為30% Club全球主席,該會的目標是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性別多樣性,而女性比例可以提高到至少30%。 在Hanneke Smits的領導下,繼續擴大其國際影響力,在全球20個地方推展,充分認識種族、殘疾、性取向等。

    • 新選舉制度強化了關係政治?
    • 以「政治為終身志業」的院系教育
    •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
    • 「平等政治」與「希望政治」

    「完善選舉制度」落實,需通過「選舉委員」提名方能獲參選機會,門檻提高。不少人直觀認為「素人」及「新秀」更不易獲選委青睞,變相有利「政商後代」。政治領袖不取決於門第,重要的是,是否懂民生、有手腕、具遠見。本文想探討一個過去鮮有觸及的課題:究竟在香港有否條件在「政商後代」培養出政治領袖? 「貴族參政」在不少政體屢見不鮮。貴族參政歷史根深的英國,過去多屆首相都來自中產或以上家庭,部分更是富甲一方的貴族之後。可合理預期他們生活無憂,並與上層名流及跨國企業高層擁有特殊私人及家庭關係。簡單地說,英國首相年薪約170萬港元(香港特首年薪約500萬港元);實際上要維持上流社會生活,根本不可能沒家族支持參政,僅依賴微薄薪俸明顯是杯水車薪。 綜觀大部分政治領袖一生仕途,都要廣結人緣,累積口碑是很重要條件。無疑出...

    除了人脈,政治領袖能否具感召力,組建有相同理念的團隊,亦是重要條件。筆者發現,學院的教育,實際帶來相對穩定及公平的政治培養機制。比較英國的政治領袖及港督,會發現在學歷及學科專業上都有很特定方向。英國本地常有說法形容,牛津大學是國會議員的搖籃;工黨領導則有不少來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內地政治也有相似情况,政商領導不少出自「北清」兩所國家頂尖學府。 有云「學而優則仕」。收分要求最高的學府,吸納的都是被社會認可的精英。其一,不論出身,都需通過公開考試而被取錄,確保公平性及個人能力。其二,同窗在求學時期坐而論道,建立識於微時的信任;也對當下時政、未來政局產生共同理想與社會關懷,為團隊建立雛形。其三,個別學院的政治學科訓練定位明確,培養世界各國管治人才;學科設計上兼備理論和實用。 顯然香港各大院校的政治...

    回到本地,政商二代何以多年難有政治領袖?筆者私下訪談,歸納了幾個主要問題。 第一,政商二代對參政或加入「熱廚房」都心存顧忌,機會成本較高。大部分香港「政商家族」都有商業背景,即使不考慮自身情况,也要顧及企業或家族利益。過多參與政治,有機會影響企業發展。有時高調的表態更像是為滿足組織要求及需要,參與政治更像是社交、維持政商關係。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香港絕大多數企業都涉及全球業務,香港只是板塊其中一部分;他們的利益不一定與中央及港府完全一致,缺少誘因共同維持管治;港英政府年代的匯豐銀行、怡和洋行的業務則全賴於亞洲和香港,有很大動機與港英政府同心同德。同樣情况與英國本地政治人物相似,大多是百年家族,家族利益已經在政商界盤根錯節,在情在利也需要共同維持管治。 第二,即使有意培養「政商後代」作為政...

    未來的政治制度,顯然已經為「愛國者治港」,定下政治底線及制度保障機制。「政治議題」將不會是未來選舉主要裂隙;取而代之理應是在民生、經濟、發展、環保、社會福利等問題上的完整構想和識見。 對港部門及建制陣營也應該與時並進。有意識地改變用人思維,放棄「計劃式」的培養,轉為循「市場式」的風險投資。根據不同政策領域中的表現及潛力,招徠在該領域中的人才,平等對待、長期關注和聯繫,作適當政治引導,並給予足夠空間和機會。尤其明確了「愛國者治港」的制度底線後,是時候減少以諮詢委員會及各類公職作為政治培訓場或友好酬庸——現時這些做法,有時反而削弱這些崗位的權威、信任及「行政吸納政治」的重要功能。 筆者一直認為香港有很多了不起的政商家族,如何在香港這個複雜的政治和經濟環境自處,一直游刃有餘。然而,新國際形勢已至,...

  3. 2020年11月2日 · 我細心看了那些非美國公民的拜登支持者們的言論,省略了大部分先射箭後畫靶的論述後,找到一篇比較有意思的。 意思大概是這樣的:他說,拜登雖然有很多問題,但是他的優點在於不會變成強勢領袖,要牽制他不難,但是特朗普再選上卻可能會成為如日中天的強勢領袖,無法被他們控制或影響。 我想這篇為我提供了答案,他們排斥的是剛強形象,野性難馴的政客。 可以推斷他們也會反對普京。 這些強人不一定是專制獨裁者,他們理想的領導者是一個會對世俗的道德勒索,或者是知識界領導的輿論壓力輕易屈服的人。 用古中國來比喻的話,就是一個喜歡聽士大夫的諫言的皇帝。 他們會認為,像拜登這種人當政下,有可能是一個讓壓力團體知識分子們可以指點江山的環境,而普京與特朗普,明顯是不會屈服的強勢領導者。

  4. 2020年9月8日 · 拔河除了要擁有力拔山兮的力量其實還比併物理知識的應用決勝關鍵包括身體傾斜角度運用槓桿原理來省力等就連隊友如何排隊背後都涉及力學法則。 今期請來拔河教練、運動及物理專家分析當中的科學原理。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閱讀工具:

  5. 2021年10月26日 · 個人欣賞教育局致力提供不同類型的專業發展活動協助教師釐定適切的小班教學策略旨在提升教學效能亦明白當局作為對使用公帑承擔責任的政策局在財政支出的考量下難以小班教學作為處理學童人口下降的一項對策。 然而,曾任職小學校長的筆者,完全理解校長們為何多次向教育局建議,應趁小學適齡人口減少的契機,全港實施小班教學。 校長們所考慮的並非只是教育界狹隘的利益,而是考量到「縮班殺校」會令「教育生態迅速劣質化」,最終受到影響的是孩子和他們的家長。 此外,若幫助孩子建立個人、社交、情感發展及其他重要的21世紀生活技能,如創作力、領導才能及批判性思維是重要的話,我們要思考的是,「大班課堂環境」,還是「小班課堂環境」,才能為孩子提供促進性的條件,讓孩子就21世紀生活技能的啟悟,能有效扎根成長?

  6. 2020年12月28日 · 香港青年的代際流動現狀. 在社會分層研究中,社會流動主要分為「代際流動」(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和「代內流動」(intragenerational mobility)兩種,前者考察的是父母與子女兩代人之間的階級變化,後者考察的是受訪者在自己職業生涯中的階級變化。 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在此首先和大家分享當下香港青年的代際流動情况。 參照現今社會分層研究領域慣用的「EGP階級分類方法」並結合香港的實際情况,我們從職業維度出發把受訪者的職業分成4個等級,並分別記作「階級I」、「階級II」、「階級III」和「階級IV」(具體標準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