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20日 · 手麻腳痛或便秘看似小問題但若伴隨氣促等心臟衰竭徵狀則不可忽視因有關徵狀可能是患上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樣心肌病變下稱ATTR-CM的先兆。 有醫生指該病症是可致命的嚴重疾病,患者存活期僅約兩三年;礙於以往檢測及治療所限,故確診個案較少,建議市民加強對此病的認知,以免錯失治療時機。 ATTR-CM患者除了會有類似心臟病徵狀,亦可能出現下背或腳部疼痛或麻木感、肚瀉和便秘等。 由於身體多個部位出現異常情況,令患者難以確定要向那個專科求醫,或延誤治療時機。 另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心臟衰竭的徵狀,容易被診斷為心臟衰竭,惟兩者病理不同,若用常見的心臟衰竭藥物如ACE抑制劑等治療,效果亦不理想。 類澱粉纖維蛋白積聚致病.

  2. 「胸痛、頭暈、無故流汗。 心臟缺血就會胸口痛腦部缺血就會暈四肢或半邊身無力麻痺全身或局部性抽搐如眼嘴手部都有。 」這些徵狀雖然常於病發幾十秒,或數分鐘前突然發生,但亦有些較幸運的病人,病徵會於病發前間歇性出現一段時間,未至於立即突然暈倒。 如心跳1分鐘突然跳至超過200下,出現幾個症狀後又回復至正常。 若出現類似情況,屬明顯警號,需立即求醫。 及時做 CPR 存活率高達 9 成. 一般而言,於首兩分鐘內以心肺復甦法(CPR)、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機)做急救,再配合適當的治療,病人存活率可高達90%。 但需把握黃金時間,每延遲急救1分鐘,病人的存活率即隨之減1成。 「CPR一定要做,心外壓亦相當重要。

  3. 港人認知不足. 本港心臟病友互助組織關心您的心早前進行了一項港人對心臟衰竭認識程度的調查發現分別有六成及超過九成受訪者表示不知道疲憊夜咳為心臟衰竭的主要病徵另外亦有近九成受訪者表示不了解傷風流感是導致心臟衰竭迅速惡化的原因足見港人對心臟衰竭認識不足。 其實,如未懂得上述徵狀與心臟衰竭的關係,是有機會耽誤患者就診的,特別是在秋季流感高峰期,更是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留意心臟健康.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指,心臟病是2018年本港致命疾病的第三位,而有關心臟疾病的入院個案高達九萬宗,當中佔兩成半為心臟衰竭個案,可見這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身體問題。 正所謂知己知彼,大家應先了解心臟衰竭的成因及病徵,若抱懷疑便要儘快求診。 心臟衰竭成因.

  4. 冠心病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冠心病的成因和高危因素是什麼呢? 陳良貴醫生表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長期吸煙、肥胖、有家族病史(患者早於60歲前已發病)、缺乏運動及睡眠窒息症等都屬於高危因素。 要針對成因對症下藥,首先要有效控制體重、戒煙、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及治療睡眠窒息症,有效管理身體狀况是預防和減低冠心病復發的最佳方法。 壞膽固醇積聚血管內壁 致動脈粥樣硬化. 他續指,以高膽固醇為例,若體內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於血管內壁積聚,隨着年月形成斑塊,有機會導致血管變窄或阻塞,影響供血,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很多人早期出現血管收窄時,並沒有明顯徵狀,或有部分人是在做運動或上樓梯、斜坡時,出現胸口痛或有被壓感覺等典型徵狀,才會求醫。

  5. 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指環繞心臟的冠狀動脈因脂肪及膽固醇積聚而變得狹窄或閉塞這個過程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病人會因此血液流動不良,導致心肌缺氧,嚴重的甚至會引致心肌壞死,令患者心跳停頓而突然猝死。 冠心病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各種成因︰. 膽固醇過高. 吸煙. 過胖. 糖尿病. 高血壓. 生活緊張,壓力過大. 缺乏運動. 家族遺傳. 主頁. 分享.

  6.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耿淵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感染新型肺炎重症及死亡風險增兩倍確實原因未明但醫學界估計主要有三個原因包括肺炎令身體細胞的帶氧能力減少尤其增加第二型心臟病病發的機會第二是因為病毒影響血管斑塊的穩定性令其容易在血管增塞第三病毒會影響心臟肌肉引起心肌炎減低泵血功能。 早治療可減死亡風險. 李指出,疫情期間心臟病患者入院人數減少,但死亡率增加。 患者由出現病徵到診治的時間明顯延長,根據一間香港公立醫院接受通波仔手術的急性心臟病人的數據,香港在18至19年病發到診治時間平均為82.5分鐘,2020年1月至2月期間平均時間增至318分鐘。

  7. 冠心病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冠心病的成因和高危因素是什麼呢? 陳良貴醫生表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長期吸煙、肥胖、有家族病史(患者早於60歲前已發病)、缺乏運動及睡眠窒息症等都屬於高危因素。 要針對成因對症下藥,首先要有效控制體重、戒煙、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及治療睡眠窒息症,有效管理身體狀况是預防和減低冠心病復發的最佳方法。 壞膽固醇積聚血管內壁 致動脈粥樣硬化. 他續指,以高膽固醇為例,若體內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於血管內壁積聚,隨着年月形成斑塊,有機會導致血管變窄或阻塞,影響供血,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很多人早期出現血管收窄時,並沒有明顯徵狀,或有部分人是在做運動或上樓梯、斜坡時,出現胸口痛或有被壓感覺等典型徵狀,才會求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