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18日 · 」至於外形,她覺得不是重點,順眼便可,並說:「比我矮和禿頭都無所謂,如果禿頭我會叫他剃光,剃光都幾有型,最緊要夾和對我好。 SHOWBIZ NEWS 娛樂

  2. 2021年5月10日 · Share. 疾病要分清——銀屑病相當於中醫的「白疕」、「乾癬」;而中醫所指的「牛皮癬」是另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相當於西醫的「神經性皮炎」。 (Doucefleur@iStockphoto,設計圖片) 【明報專訊】銀屑病,雖然大家習慣稱之為「牛皮癬」,但在中醫角度看,銀屑病相當於「白疕」、「乾癬」,而中醫所指的「牛皮癬」則是另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相當於西醫的神經性皮炎,與銀屑病是不同的疾病。 治療銀屑病,西醫多採用類固醇藥物,隨中醫普及,患者開始尋求中醫治療。 免疫系統自我攻擊皮膚. 「李醫師,你快看看我的背上的紅斑,稍微一抓,白色鱗屑如雪花飄落,請問這是什麼? 是不是牛皮癬? 」俗稱的牛皮癬,正式病名是銀屑病(Psoriasis),是一種免疫相關的紅斑鱗屑性、反覆發作的慢性炎症皮膚病。

    • ■「少白頭」或涉疾病
    • 問:白頭髮拔1條長3條?
    • 問:染髮容易致癌?有什麼要注意?
    • 食物減慢白髮生長 無醫學證據
    • 問:為什麼會長白頭髮?
    • ■白髮位置反映臟腑問題
    • 問:黑色食物可烏髮?

    問:年紀輕輕滿頭白髮,是用腦過度?未老先衰? 陳:毛囊有負責製造黑色素的黑色素細胞,隨年齡漸長,黑色素細胞活躍度減低,黑色素愈來愈少,令頭髮變白。白髮是正常老化現象,但不到30歲已長出明顯白髮則屬過早,多數與遺傳有關,亦可能是某些疾病如甲狀腺疾病、白化症(白蝕),或缺乏維他命B12引致。 坊間有說法指用腦過度、壓力過大可致白髮,西醫學上暫未有充分證據。不過,壓力大可能導致休止期脫髮,再新長出的新髮或許沒那麼健康。

    陳:拔一長三的說法沒有根據,毛囊附近或其他位置的頭髮黑色素不會因而減少。雖然如此,亦不建議拔掉白髮。因拔髮有可能破壞毛囊,甚至導致毛囊炎、毛髮倒生,得不償失。 而即使將白髮拔掉,由於沒有黑色素供應,毛囊製造的新髮仍會是白色。

    陳:有大型研究找來有染髮與從來沒有染髮的人比較,發現染髮沒有增加患癌風險。不過,染髮劑有不少化學物質,有些時下流行的髮色,需漂染去掉頭髮的黑色素,此舉會傷害頭髮。一般來說,染髮為了上色,會用化學劑打開頭髮毛鱗片,不但損害髮質,亦有可能致敏。一些標榜「永久」的染髮劑,效果較持久,當中常見化學成分對苯二胺(PPD),容易導致敏感反應,深色化妝品也可能有此成分。天然染髮劑可能較少敏感,但不一定無事!就好像芒果、花生都是天然,仍有人接觸後出現過敏反應。接觸性過敏相較食物敏感的反應慢,可能要染髮幾次才出現,例如髮線、耳背痕癢。 坊間有銀離子染髮產品,聲稱可以利用陽光染白髮。銀離子遇到陽光後產生化學反應變成啡藍色,從而有染色效果。要留意一點,部分人對銀敏感,有可能引起痕癢、紅腫。如出現敏感徵狀,應立即停...

    白髮能否逆轉?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湧表示,想改善少年白髮,要視乎背後成因。若是疾病引致,可能藉控制病情來改善;但如果是黑色素細胞「退休」,白髮較難逆轉。 進食黑色食物可否補救呢?在西醫角度來說,黑色食物與皮膚黑色素沒有關係,亦未有醫學證據支持有食物可減慢白髮生長。 ■中醫說:「白髮成因與腎、肝、脾有密切關係。」

    潘:中醫認為「腎藏精,其華在髮」、「肝藏血,髮為血之餘」,白髮與肝、脾、腎功能有關。踏入40、50歲的人,腎精逐漸衰退,頭髮顏色漸漸變白。若在40歲前長白髮,需注意身體。飲食失調、氣血不足、久病傷臟腑、情志等因素都可以導致白髮。脾主運化將養分運至全身;飲食失調、節食造成營養不均,也會影響頭髮健康。此外,經常過勞,欠缺休息及睡眠,可令腎精流失,導致腎虛。情志因素方面,思慮過度、煩惱多會損及脾臟,令脾胃運化失調;肝氣鬱結亦會使氣血無法順利到達頭部,令頭髮變白。中醫又認為,久病或氣血不足的人,例如經血崩漏、癌症患者,都容易出現白髮。 白髮成因除了後天因素,亦可能與遺傳有關。對於少年白髮者,父母大多在年輕時就已滿頭白髮,治療效果較不理想。

    問:頭頂、兩鬢不同位置長白髮,反映身體不同問題? 潘:白髮生長位置可對應腎、肝、脾;但臨牀上少有遇到病人因局部白髮求診。中醫理論認為,頭頂、後腦屬膀胱經,此部位白髮者反映腎氣不足,伴有尿頻、遺尿或尿失禁、小便不暢等;兩鬢對應肝膽經,出現白髮則是肝火旺盛,這類人通常脾氣暴躁,常伴有口乾、口苦、眼睛酸澀等。前額長出白髮,可能與脾胃失調有關。

    潘:根據中醫五行理論,黑色對應腎,黑色食物具腎益血功效。但非所有黑色食物都可烏髮,例如豉油。再者,部分人士不適合進食某些黑色食物,例如容易腹瀉的人,忌進食過量黑芝麻,因黑芝麻具滑腸作用,可引起肚瀉;正服食薄血藥的人不宜吃黑木耳;容易胃脹人士服用黑豆,容易胃脹屁多。

  3. 2022年10月25日 · 雖說「十個光頭九個富」,但地中海、M字額、禿頭脫髮問題實在困擾不少人,力求擺脫這「富貴標誌」。 陳俊彥指,脫髮分為「結痂性」和「非結痂性」。

  4. 2022年5月16日 · 不過,頭髮對男性荷爾蒙(androgen)是比較敏感,這或意味着跟吸引異性有關。除了年齡及遺傳之外,男性禿頭意味着部分頭髮慢慢改變對男性荷爾蒙的敏感度,反而女性禿頭,跟男性荷爾蒙關係沒有那麼直接,相信是受更年期後其他荷爾蒙改變所影響。

  5. 2024年4月29日 · 【明報專訊】疣(warts)是一種常見皮膚病,主要因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而起,患者的皮膚會出現啡黃色或肉色的凸起顆粒或硬塊。 治療疣有多種方法。 例如在感染初期可用含水楊酸成分的外用藥水,一般要使用最少幾個月才見效;其次是冷凍治療,也是現時最常用方法,利用零下196℃低溫液態氮將皮膚上的疣殺死。 若想精準地把疣除掉,則可用激光治療,有機會一次便治癒,且通常不會留有疤痕。 每種治療方法都有利弊,病人應先向醫生詳細了解。 而在微生物及感染學的角度,最重要是避免感染疣這種皮膚病。 疣病毒愛溫暖潮濕 無處不在.

  6. 2024年5月5日 · Mimi於2009年確診紅斑狼瘡,病發初期時常出現偏頭痛、容易疲倦、長期低燒等病徵,接受一連串身體檢查後,醫生斷定她患上末期淋巴癌,曾一度住進ICU病房;幾乎看盡整間醫院的專科醫生,卻仍未找到答案,最終由風濕科醫生確診為紅斑狼瘡:「正常人Check指數係零,但我嘅指數係600幾,醫生即刻用大量類固醇救番我條命,嗰時我覺得生命有危險! 患病者不但出現皮膚問題,全身器官隨時被襲擊,而Mimi的關節正正受影響,曾經有段時間未能走路,要靠拐杖輔助行路。 服藥1年的她已出現骨質疏鬆的副作用,醫生亦指Mimi患癌、糖尿病風險比一般人高七成。 Mimi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樂觀面對,即使醫生們勸喻她不要生小孩,免得身體帶來不必要的負荷,但她卻選擇在患病時誕下女兒,幸好母女平安,女兒已經約1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