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老人味怎麼改善 相關

    廣告
  2. 香港萊特維健NMN15000,營養師推介,獲得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證書. 香港醫護協會高度認可的產品,對比同類產品,萊特維健NMN15000的公信力更強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25日 · 最好的方法是繼續大力咳將誤入氣道的水或食物透過咳嗽排出來直至喉嚨不再有刺激的感覺老一輩的做法是濁親就喝水這樣反而會對氣管和肺部造成影響。 控制呑嚥肌肉能力訓練. 一)口腔肌肉訓練. 強化進食時的口腔肌肉,增加舌頭的力度和靈活度,做的方法很簡單,將舌頭盡量伸到最前,然後縮回最後方喉嚨位置;可以用一把匙羹放在口部前方,舌頭向前伸時與匙羹鬥力,另外將手指可放在面頰,舌頭左右兩邊移動時與手指鬥力,動作重複做二十至三十次。 二)舌頭前置訓練. 針對咽喉與食道階段的肌肉練習,做之前確保口腔不會太乾,輕輕咬着舌尖用力吞口水,動作可以強化後咽壁的肌肉,可以令食物從咽喉進入食道時更順利,動作重複做二十至三十次。 三)縮下巴抗阻運動.

  2. 2023年2月1日 · 01.02.2023. 蕭曉華. 梁俊棋 部分圖片由賽馬會“創不同”社會創新實驗室提供. 留言. 「日日健康實驗室」團隊走訪大角咀區內的孤獨長者,引用了「社會處方」進行實驗,探討社區的非醫療資源能如何連結,以助提升長者健康的可能性。 今次,團隊選定了另一批實驗對象:的士司機。 的士司機:「你睇我邊忽健康? 某日,深夜凌晨一點,實驗室團隊成員走到深水埗街頭,「野生捕獲」了一名年屆退休之齡、正捧着一盒乾炒牛河狼吞虎嚥的的士司機,他拋下一句,言簡意賅地道出了行業的辛酸:「我哋全部都唔健康! 你睇我哋日日食發泡膠(意指飯盒),邊忽健康? 事實上,以高齡(六十至六十九歲羣組,佔持的士駕照總數約43%)、男性為主的的士業界,是面對疾病風險首當其衝的一羣。

  3. 2023年1月26日 · 你對老年的想像是怎樣的呢? 會否擔心老來寂寞無依,患病到醫院求診,要經歷漫長的輪候時間? 香港持續高齡化,多年來社會呼籲完善基層醫療健康之聲不絕。 所謂基層醫療(Primary Health Care),其實是指醫護過程中的首個接觸點,善用這個接觸點,可以大大改善整個醫療體系。 基層醫療做得好的話,小病小痛可在社區治理,全民的「治未病」意識提高,大家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同時可以舒緩第二及第三層醫療的專科和醫院服務壓力。 一直以來,普通科醫生、中醫、牙醫等醫療業人士被視為基層醫療服務的主要提供者;然而,政府近日推出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可望帶來重大改變。

  4. 2024年4月22日 · 1. 主動溝通,清晰表達期望. 家人之間宜清晰表達期望及限制、共同溝通協商。 照顧工作通常有一個主要護老者,而負擔這個責任的人選理應經過謹慎討論決定的。 但有時當長者需要照顧時,家人在準備不足、手足無措下,責任感最強的家庭成員往往會承擔護老者的角色;也有可能是老伴或同住的未婚子女「自然」地被認定會承擔照顧工作。 無論由誰人擔當,當護老者有需求或困難時,應清晰地向其他家庭成員表達:「我沒辦法一個人幫她洗澡,你們誰可以過來幫忙? 」「有誰可以過來協助我照顧爸爸一晚,讓我可以出去參加朋友的婚宴? 」如要作一些重要的決定時,更應盡量讓家中所有成員參與討論,讓大家可以達成共識,也避免日後爭拗。 2. 分工時允許不同程度及形式的參與. 照顧工作除了有一個主要護老者外,還需要其他家人的支援。

  5. 2021年3月15日 · 老化人口屋邨 區議員兩代之間的關係需要解壓. 15.03.2021. 黃雅婷. 劉玉梅. 分享. 去年年末的某個夜晚天未央深水埗麗閣邨傳出一陣巨響不少居民在家探頭張望屋邨保安遍尋四周發現麗蘿樓地台有老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懷疑長者墜樓自殺 ...

  6. 2023年4月24日 · 1. 負面情緒管理失衡. 接近九成的護老者皆表示長者在疫情中的健康及照顧質素比自身的需要更應被關注。 他們非常憂心長者會受到感染,以致身體出現不同程序的衰退,更甚會引發護老者出現過度焦慮。 此外,長時間的照顧狀態令護老者缺乏足夠的休息,照顧壓力得不到舒緩,因而誘發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 2. 線上資訊及應用軟件繁多,難以掌握及理解. 超過80%護老者反映,疫情促使他們學會於生活中運用線上工具或軟件來掌握資訊;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困難,需要向他人尋求支援。 另外,線上資訊平台五花百門,且資訊經常會按疫情發展而轉變,例如防疫措施、檢疫安排等,這都令護老者出現擔憂、困擾等負面情緒。

  7. 2022年12月14日 · 要處理長者的行為問題可以嘗試參考以下三個步驟填寫下圖行為處理日記」,讓自己能更清楚分析長者的困擾行為從中找出解決方法處理照顧伙伴行為問題與行為除了以上的工具作為記錄與監察照顧伙伴的行為和心理狀態外還有以下分析提示有助護老者了解照顧伙伴行為與背後原因從而進行有效的處理予各位護老者與大眾作為參考。 第一步是分析照顧伙伴(長者)及護老者的行為: (1) 照顧伙伴 (長者)的行為問題是什麼? (例如長者凌晨三時想外出「上班」); (2) 此行為問題的誘因是什麼? 困擾行為出現前發生過什麼事? (例如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症,看到時鐘的時針指向三時便要外出「上班」); (3) 護老者如何處理困擾行為? (例如與長者爭論他已經退休多年,不需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