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腳底也會生皮膚癌. 2017年2月10日. 皮膚癌為香港最常見癌症之一,雖然確診個案遠較西方為低,但近年香港每年亦有超過900多人發病。. 雖然皮膚癌的發病率高,幸而皮膚在表層,出現病變時也較易察覺,故死亡率不算特別高。. 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包括最 ...

  2. 2021年5月7日 · 常見三類皮膚癌你要知! 出現症狀即求醫! 2021年5月7日. 皮膚癌是皮膚細胞的惡性增生,常見有三類: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簡稱BCC) 約佔皮膚癌的70%。 多見於頭、頸和上身,形態不一。 症狀包括︰ 小塊光滑、色澤像珍珠的皮膚;表面帶有油光;像隆起的紅色硬塊;偶會出血;長出痂或疤;癒合後又再復發;痕癢;看似鱗狀扁平的紅痂;潰傷但無痛。 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簡稱SCC) 約佔皮膚癌的30%。 多見於臉、頸、禿頭、前臂、手 背、小腿等受紫外線照射的外露部位。 症狀包括︰ 呈隆起的鱗狀硬塊,偶會出血。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Melanoma) 約佔皮膚癌的2%。

  3. 2018年7月13日 · 2018年7月13日. 肌膚最大的敵人?其中之一就是無處不在的紫外線(UV)!. 陽光中的紫外線不但使肌膚加速老化,令肌膚出現細紋、色斑、鬆弛等問題,更會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 香港癌症基金會顧問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指出防曬是終生必要的護膚措施 ...

  4. 首頁 > 如何診斷. 如何診斷. 皮膚癌由於在患者外觀上較為明顯,檢查皮膚至為重要。 一旦懷疑皮膚有異常的斑點,便應立即求診。 曾患皮膚癌的人士宜定期複診。 黑色素瘤由於顏色深,經常長時間在皮膚最外層的表皮增生,通常憑肉眼就可作初步的判斷。 然而,有些病變不能單憑皮膚的外觀來分辨增生的部分屬良性(非癌腫,一般無大礙)還是惡性(癌腫,須認真處理),要確診便要做活組織切片(Biopsy),在顯微鏡下觀察。 活組織切片(Biopsy) 分辨良性瘤和惡性瘤最簡單的小手術,適用於大部分癌腫。 醫生會局部麻醉有疑問的部位,用小型手術刀切一小片該處的組織,然後送到化驗室,在顯微鏡下細看增生的細胞是良性還是惡性。 一般通常須等候數天至兩星期才能得悉結果。

  5. 香港癌症基金會顧問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指出防曬是最有效的護膚方法,有助抵禦紫外線每天對肌膚的侵害,延遲肌膚衰老。 小心皮膚癌,記得醒目防曬! 皮膚癌為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根據最新資料顯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本港確診數字已超逾一千人,而且數字更每年遞增。 陽光中的紫外線(UV)會誘發皮膚細胞產生基因異變,是引致皮膚癌的主要原因。 紫外線A 會加速皮膚變黑和老化,而紫外線B則會曬傷皮膚至紅腫,而曝曬時間越長,相對風險越高。 資料來源: *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8 (2016年數據)

  6. 化療常見的副作用. 疲勞. 噁心嘔吐. 便秘與腹瀉. 口腔潰爛. 頭皮與脫髮. 皮膚痕癢剝落. 神經和肌肉痲痹. 聽覺改變. 血液改變. 生育能力下降. 1. 疲勞是化療最常見的副作用。 症狀包括感到筋疲力盡、昏昏欲睡、迷惘、焦躁、胃口差、精神不集中。 疲勞有時候會突如其來,而且好像永遠睡不夠。 甚至完成療程後,仍然覺得疲倦。 如果睡眠欠佳,請通知醫護人員。 除非醫生開方,否則不要自行吃安眠藥,以防藥物與化療衝突。 貼士. 在工作和生活上作好安排,確保有充分的休息。 節省精力,量力而為,不時小睡片刻。 吃得好,多飲水。 散步或進行輕鬆的運動。 請其他人分擔責任。 2. 噁心嘔吐. 止嘔吐藥不只一種,但要經過嘗試才能確定哪一種最適合你。

  7. 癌症小冊子分為兩個系列。. 「認識癌症」系列詳述各類癌症的診斷、治療及相關資料;「如何應付」系列則介紹紓緩癌症帶來的心理壓力及日常護理等方法。. 歡迎大家到癌症基金會服務中心或癌症病人資源中心索取,或按下列相關連結下載網上版本,費用全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