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28日 · 如何鉴别校园欺凌? 2023-09-28 04:03:41 大公报. 字号. 校园暴力有三类. 语言暴力:学生经常用污言秽语对其他学生进行攻击,从而产生矛盾. 身体暴力:借助身体的优势打击比较弱小的同学. 心理暴力:不断地用语言、行为等给其他同学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压力,使其出现不良表现. 哪些表现代表孩子可能被欺凌? •衣物、书包、用具、随身用品无故丢失损坏. •不愿上学,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在校行为异常. •身体经常出现不适症状,又查不到病因. •睡眠出现障碍,精神出现异常等情况. •经常性的出现自卑、出现莫名的烦恼. 资料来源:人民网.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2. 2021年4月28日 · 2021-04-28 04:24:00 大公报. 字号. 随着社会变得複杂香港的校园欺凌问题日益严重教育当局口口声声表示对於校园欺凌行为零容忍”,惟实际上则是讲得好做得差国家教育部於今年1月20日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出防範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通知从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组织实施工作要求四方面提出了防範校园欺凌方案值得香港借鉴。 内地防範行动“零死角”

  3. 2024年5月26日 · 问卷列举14项网络欺凌行为上传会令当事人觉得尴尬的相片”、“以文字相片或短片模仿他人外表及行为各行为平均约52.3%同意属欺凌行为平均却有36.27%受访者不同意路德会皇后山综合服务中心单位主管叶文龙分析结果指青少年对欺凌行为定义存分歧之余有一定比例缺乏对于网络欺凌的认知忽视这些行为的后果和伤害。 调查便显示53.1%受访者曾对朋友或同学做过最少一项网络欺凌行为,有20.85%受访者表示曾被网络欺凌,相关反应包括愤怒(49.39%)、焦虑(48.15%)及自卑(46.3%)。 逾四成怕事不敢求助. 逾四成受害者因怕寻求协助会把事情“愈搞愈大”,亦有逾四成怕别人不相信自己、找不到合适的求助对象,又担忧被进一步欺凌及报复,其中更有40.74%曾产生自杀念头。

  4. 2024年3月28日 · 防治校园欺凌学校如何首先解决知情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军通过浙江一小学设防霸凌校长信箱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教育系统对校园欺凌现象的认知越来越细致并且找到了一些可行的办法。 这个信箱其实就是为了应对孩子们“不敢说”的情况。 但其实不敢说的背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是不是属于欺凌行为可能不会判断所以给予的介入不及时或者不有效让欺凌的人可以升级他的欺凌行为。 所以如果要做到真正的“知”的话,就一定要有人真正能够了解欺凌是什么,而且要能够很好地通过对学生的询问也好,调查观察也好,要能够很清晰地界定出来。 丰田下调4月产能目标 赵立坚:乌克兰人民更需要食品还是炮弹?

  5. 2024年4月20日 · 2024-04-20 04:03:24 大公报. 字号. 【大公报讯记者马静北京报道近期学生欺凌问题在内地引发广泛关注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杨合庆19日在记者会上回应相关问题时指出学生欺凌如果构成严重不良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犯罪行为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处置包括依法将欺凌者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作出治安管理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等。 他强调,下一步将完善工作机制,促进法律正确有效实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杨合庆介绍,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学生欺凌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6. 2024年3月28日 · 最佳回答. 谁的空间有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军通过浙江一小学设防霸凌校长信箱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教育系统对校园欺凌现象的认知越来越细致并且找到了一些可行的办法。 这个信箱其实就是为了应对孩子们“不敢说”的情况。 但其实“不敢说”的背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是不是属于欺凌行为可能不会判断,所以给予的介入不及时或者不有效,让欺凌的人可以升级他的欺凌行为。 所以如果要做到真正的“知”的话,就一定要有人真正能够了解欺凌是什么,而且要能够很好地通过对学生的询问也好,调查观察也好,要能够很清晰地界定出来。 防治学生欺凌,不只是学校的责任.

  7. 2018年9月30日 · 为提升自闭症青年的社交能力有机构从外国引入社交训练课程针对自闭症青年族群以角色扮演实战等方式教导他们击退欺凌并传授交友锦囊助他们脱离独行侠的行列。 /大公报记者 赵凯莹. 教育局数据显示,於主流学校就读的自闭症学生人数由2009/10年度的2050人,增至2013/14年度的4970人,五年内约有一倍增幅,未来亦有上升趋势。 不过,不少自闭症青年因为不擅社交,往往未能融入校园生活,学习生涯倍感孤单。 以往识朋友“靠撞”及苦缠. 今年14岁的琪仔五岁时确诊高功能自闭症,因表达能力较差,常被误解为“活在自己世界”,其实他内心十分渴望正常的社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