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1日 · 浸大發現,人體皮屑是導致冷氣傳出惡臭的「禍首」,研究負責人賴嘉雯建議,可更換高密度隔層網解決。 香港文匯報記者楊佩韻 攝

  2. 2020年7月26日 · 濕氣在深層,就不是單純的出汗可以解決,或需要醫師診治及借助中藥食療了,當中兩味藥各位可以嘗試運用:一為茯苓,它是菌科植物,顏色白 ...

  3. 2017年8月27日 · 養生攻略:祛濕良方「四神湯」. 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最近接診的病人,幾乎都有濕重、陰虛火旺的症狀。. 香港近來不斷下雨,偶爾是晴朗天氣 ...

  4. 2019年4月14日 · 每個人的體質有異,中醫師在開出處方時都是經過辨證論治,因應患者的身體情況而開出合適的中藥。 進補只適合身體虛弱的人士,目的是為促進 ...

  5. 2020年7月8日 · 今期,以這螢魷魚為主烹調三款養生菜,包羅涼拌、主菜及米飯。. 螢文、圖:小松本太太. 螢魷魚和魷魚家族的其他成員一樣,着清甜彈牙的迷人 ...

  6. 2020年9月24日 · 2020-09-24. 幾年前,我與譚兆昌博士去北京醫治一位罹患肺癌晚期的好友,當時好友病情嚴重,身體十分虛弱。 我除了用藥和發功為他提升正氣,增強免疫力,還派給譚博士一個任務:每天幫好友艾灸膏肓穴。 數天後,好友的身體狀況恢復得很好,能參加宴席,活動自如。 當形容一個人病無可治時,人們常會使用「病入膏肓」這個成語,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實是人體上一對重要的穴位。 大家都聽說過「病入膏肓」這個成語,它源於《左傳》中的一段典故。 晉景公患了病,太醫經過診斷,對景公說:「病入膏肓,藥物已無濟於事,無法治了。 」後來景公不治而亡。 於是後人常用「病入膏肓」來指病重難治。 藥王孫思邈後來評論時說:「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難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

  7. 2020年10月18日 · 一、大飽傷脾. 大飽,其實就是過飽、吃多的意思。 經常吃多,首先是傷害腸胃,降低消化功能,出現消化不良、便秘、口臭、胃潰瘍等問題。 而長期如此則會增加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風險,甚至學者發現,大約2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他們年輕時都是喜歡「吃」。 二、大怒氣逆傷肝. 「生氣死了」情況不是不存在,而是我們忽略了生氣是病因之一。 中醫認為長期生氣,容易導致肝氣鬱結,而肝氣鬱結則會導致生理功能的紊亂,如月經不調、乳腺增生、內分泌失調。 而現在的一些調查顯示,容易發怒的人患冠心病比常人高6倍,患肝病的可能性比常人高8倍,所以,連醫生都建議肝病患者要保持積極開朗的心態。 三、強力舉重、久坐濕地. 所謂強力舉重,意思很簡單,即勉強自己舉起重物,容易導致肌肉、腰部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