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氣候. 圖內的數字是基於 1991 - 2020 三十年間該月份天文台錄得的最高/最低氣溫及月雨量計算的。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2. 我們需要採取什麼防曬措施? 要減低紫外線對身體所造成的傷害,最重要是減少陽光直接照射皮膚或眼睛。 在紫外線指數偏高的日子,市民應盡量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曝曬。 在陽光下,市民應該採取以下的防曬措施: - 使用太陽油. - 使用傘子. - 穿長袖而寬鬆的衣物. - 戴闊邊帽. - 戴上能阻隔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選擇太陽油時應注意什麼? 防曬系數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是用來量度太陽油防護紫外線B的能力。 簡單地說,它與要多久才在太陽光下被紫外線B曬傷有關。 舉例來說,使用SPF15太陽油,在10分鐘出現明顯曬傷的情況會延長至150分鐘才出現。 太陽油的SPF值只反映延遲皮膚受紫外線B曬傷的能力。

  3. www.weather.gov.hk › tc › 天文台網誌雷暴警告你要知

    2014年9月3日 · 其實,陽光夾雜驟雨的天氣在香港是常見的,尤其在夏天高溫天氣時出現。 局部地區如內陸較易受熱的地方往往因為高溫而觸發驟雨和雷暴。 有時這些雷暴影響的範圍較小,因此遠離雷暴的地區可能依然放晴,沒有驟雨或雷暴的踪影 (圖一)。 天文台發出雷暴警告,旨在提醒市民香港境內有雷暴的危險。 在情況許可時,天文台會提供額外資訊,在雷暴警告和天氣報告中提及哪些地區受影響 (圖二)。 在圖一的情況下,在西貢的朋友會感受到雷暴的影響,但身處市區的市民就不會察覺原來雷暴正在影響西貢。 有些時候,縱使雷暴只出現於部分地區,但如果預料雷暴變化較快,有機會擴展至全港或影響更地區時,天文台會基於安全考慮,不區分警告的影響範圍,否則不斷更新的雷暴警告有可能會造成混亂。

  4. 當正負電荷之間的電壓到達某程度時,雲與雲之間或雲與地面之間就會出現放電的現象,發出強烈閃光,這就是我們平時見到的閃電。 放電時會產生大量熱能,令周圍的空氣急劇膨脹,產生聲音而造成隆隆雷聲。 積雨雲內的正負電荷分佈情況. 狂風大雨有時會伴隨著雷暴出現。

  5. 溫室效應與全球變暖. 地球表面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太陽輻射 (可見光)抵達地球後,部分被光亮的表面 (如海冰、雲層)反射到太空,部分使地球升溫。. 地球表面會釋放出紅外線回太空,令地球冷卻。. 如果地球受熱和冷卻的程度相約,地球的長期平均溫度就會 ...

  6. 空氣上升的原因很多,如地面受太陽照射加熱、地面氣流的匯聚、氣流碰上高山而爬升等。 空氣上升後冷卻,內含的水氣凝結成為水點或冰晶。 若釋放的熱能量夠的話,氣流更會持續上升,高度超過10公里的積雨雲繼而產生。

  7. 香港氣候變化 溫度 雨量 平均海平面 極端天氣事件 海面溫度 » 其他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