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推动中概股全面回归A股需要有三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 第一,需要监管层继续推动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适当地对新制度、新政策、新方式进行由点及面的测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推广。 监管层还需要释放明确信号,告知已经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和拟赴境外上市的企业,未来的A股市场将海纳百川、百舸争流,希望各企业未来能回归A股,同时未赴境外上市的企业可以静候良机。 向企业释放积极信号,让有上市需求的企业了解到监管层的想法和我国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蓝图,让企业知道A股上市的效果将不亚于境外资本市场,以此逐步为中概股全面回归A股打牢基础。 第二,需要海外上市的企业正视自身。

  2. 中概股的定价被对中国市场不了解的机构控制必然导致 股价 被操纵,股价波动厉害,导致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受损。 表面上,投资者可以起诉恶意做空者,也可以成立“反做空基金”,狙击恶意做空者获利并维护股价,但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让熟悉中国市场并了解美国资本市场的专家发出声音,成为权威的信息来源,向投资者提供精准的信息,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做空机制也需要制衡. 市场机制是精密的制衡机制,做空机制是其中最有制衡力的一环。 无论是浑水还是香橼,都曾经拆穿过某些中概股公司的造假行为,通过做空,既获取了巨额利润,也让造假者付出了代价。

  3. 半数中概股股价被腰斩”,甚至被脚脖斩”,总市值距去年高位已蒸发超1万亿美元如今中概股在美股市场持续上市面临挑战中概股们也再次迎来回港上市潮但回港并不容易面对变动的局势中概股将何去何从预摘牌的中概股

  4. 头部中概股指外国投资者对所有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统称)”公司近期披露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原本最赚钱的广告电商业务集体失速。 原因在于,受宏观经济和疫情影响,作为消费行业下游的互联网行业,首当其冲承压。

    • 概览
    • 动机
    • 流程
    • 方式
    • 阻碍
    • 回归A股步骤
    • 私有化案例

    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

    2015年6月23日,陌陌(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OMO)宣布,该公司董事会已经收到了来自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唐岩、Matrix Partners China II Hong Kong Limited、红杉资本中国投资管理公司(Sequoia Capital China Investment ManagementL.P)以及Huatai Ruilian Fund Management(以下统称为“买方集团”)等方面的日期为2015年6月23日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

    私有化的原因有很多:

    (1)公司战略、架构的调整与重构

    例如,盛大的私有化后,陈天桥将有更多时间思考盛大未来。陈天桥一直希望构建娱乐帝国,摆脱对单一网游业务的依赖,但多年来整合收购的公司,业绩并不理想,包括盛大文学、酷6等都在持续亏损,反而需要游戏业务不断输血。而作为上市公司,盛大面临着来自美国资本市场巨大的业绩压力。一方面,盛大文学、酷6网已有业务亏损持续放大,另一方面,新启动业务前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作支撑,因此盛大需要游戏业务不断向这些业务输血。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从2010年开始的近六个季度,盛大整体运营利润率不断下降,盛大2011年Q2营业利润(GAAP)为8280万元人民币,同比降63.43%,环比降44.09%;营业利润(非GAAP)为1.38亿元人民币。而作为上市公司,盛大的业绩压力也随之升温,资本市场不可能长期容忍孵化业务所带来的亏损、利润率低、盈利空间有限等不确定性因素。私有化退市后,陈天桥也许不必再苦于每个季度的业绩指标是否完成,而能够更加专心、更加自由的放手勾勒娱乐版图。

    (2)在美国市场估值不高

    2011年的海外资本市场,数支中概股受遭做空机构欺诈指控并遭猎杀。统计显示,2011年3月以来,24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遭遇审计师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财务问题,19家遭遇美国证监会停牌或摘牌。而上一年度,这一数据仅为8家。这意味着,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正在遭遇一场群体性的诚信危机。上市公司估值和股价大幅缩水。一些公司开始考虑私有化。2011年4月15日,同济堂宣布将被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等2家公司并购,成为二者全资私有公司,终止纽交所上市。2011年5月21日,中消安宣布联合贝恩资本旗下子公司以每股9美元的价格回购所有的流通股。2011年8月19日,康鹏化学宣布,由春华基金及董事长杨建华共同持有的Halogen Ltd对公司的私有化收购计划已完成。

    (3)回归A股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于私有化退市的规定相对简单,只有两个绝对条件:一是由1位控股股东发起;二是收购流通股需全部以现金进行。由于从二级市场购入,比照市场价需有一定的溢价(高过市场价格即可)。美国部分地区法律规定,母公司拥有子公司90%以上股份就可完成私有化。如果要合并,就要考虑能不能掌握除你之外的50%加一票的股权比例;如果你能出一个好价钱,90%的股票可以要约收购。

    中概股私有化流程大致如下:收购方委任财务顾问、法律顾问——目标公司宣布收到或接受收购要约——目标公司成立特别委员会——特别委员会委任财务顾问、法律顾问—收购方设立并购母公司与并购子公司——目标公司与收购方的并购子公司签订并购协议——向证监会提交表格13E-3——召开临时股东大会(Extraordinary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股东大会投票通过并购——私有化完成,股票停止交易,退市结束。

    (一)私有化的一般流程

    以泰富电气为例:

    第一阶段:

    目标方收到并公布私有化提议:2010年10月11日,泰富电气宣布收到董事长兼CEO杨天夫将和霸菱亚洲投资基金集团的私有化提议,收购价格24美元,总交易金额达7.5亿美元。

    (1)反向股份分割:公司还可以采取反向股份分割的方式缩减登记的股东人数,使得股东人数低于SEC的要求,从而无需继续递交信息披露报告。如果并购方在公司的权益大于其他任何非关联股东,并购方可以实行反向股份分割,发行新的股票,合并之前几份旧的股票,同时,这一份新的股票数额将超过最大的非关联股东持有的权益。

    (2)要约收购: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获得目标公司董事会的前置许可。并购方就目标公司的股票做出要约收购后,往往伴随着简易合并,因为如果目标公司的股东已经转让其90%的股份,并购方可以不经过目标公司小股东的投票,直接完成私有化交易。

    首先,私有化退市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保驾护航。根据美国监管层的要求,提出私有化的股东收购流通股需全部以现金进行,并且收购方必须向中小股东提供基于当期股价的溢价,再加上律师咨询费用、审计费用、会计费用、财务顾问费用、银行贷款及融资费用等固定费用,在剧增的财务压力下,若没有几分财力,私有化退市只是空想。

    最让中概股伤脑筋的是耗时问题,从私有化退市到回归A股需经历私有化、解除红筹架构、借壳A股等步骤,光是组建特别委员会、聘请独立的特别委员会顾问到完成简易合并就要耗费4个月左右的时间。从目前完成私有化的中概股情况来看,很少有公司能在短期内完成,通常要耗时近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1.私有化

    时间约6至7个月●寻找PE和战略投资人的合作意向

    ●向董事会提交私有化方案并公开宣布;董事会批准、签署最终收购协议

    ●退市并从美国证监会注销

    2.拆VIE结构

    时间约4至7个月●需要获得境外投资人支持

    (1)阿里巴巴B2B业务

    2012年6月17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披露,开曼群岛大法院已于当地时间6月15日批准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私有化计划,撤销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于6月20日下午4时生效。

    根据这份公告,开曼群岛大法院已于当地时间6月15日批准私有化计划,并没有对其作出任何修订。开曼群岛大法院于同日确认就计划所涉对已发行股本作出削减。今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私有化B2B业务,从香港退市,回购价格为每股13.5港元,预计耗资190亿元左右。该计划于5月25日在阿里巴巴网络股东大会以5.89亿股数,占整体95.46%的赞成票通过。随后在6月8日,该股正式停止交易。为完成私有化,阿里巴巴近日向国家开发银行、中投公司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等主权财富基金进行融资或贷款,前提是阿里所有权结构不被一家或两家大股东所控制。

    (2)盛大

    通过《传奇》游戏发家的盛大已经在2009年分拆游戏业务上市;酷6也借壳华友世纪上市;旗下盛大文学也在上市进程中。作为母公司的盛大(SNDA)上市必要性下降,而且还掣肘了其他业务的发展;所以陈天桥于2011年10月17日向盛大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要约价格为41.35美元,较消息发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溢价24%。

    鉴于陈天桥家族在盛大持股达到69.7%,还需要筹集约7亿美元资金完成私有化;他们通过摩根大通借款来弥补资金缺口;待私有化完成后就可以用盛大公司账上9亿多美元的现金还清所需借款。所以,该交易中陈天桥家族并未因为该交易承担任何债务;反而可以更自由地支配私有化后的盛大公司账上资金。经过120天后,这个目前中概股最大的私有化案例于2012年2月14日顺利完成了。

  5. 对于中概股而言,未来回归A市场,主要还是离不开这几种方式, 包括IPO发行、借壳上市、登陆新三板或战略新兴板市场等。 中概股赴海外上市的压力 1、估值低 2、吸引力小 3、海外成熟市场严厉的监管体系,中概股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成本很高

  6. 而瑞幸就像是落在火药桶上的一颗小火星,中概股原本面临的还只是被污名化的隐忧,眼下已然演化成了海外机构对中概股的信任危机。 以至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莱顿在4月份直接警告:“因为信息披露问题,投资者近期在调整仓位时,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