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28日 · 主動脈剝離是一個非常急促且危險的病症。 患者通常以「強烈撕裂性胸痛」為主要症狀,並且延伸到背部或脖子,造成喘不過氣、頭暈、半身麻痺甚至休克昏迷,嚴重者會引發 腦中風 、急性心衰竭等重大併發症。 臨床統計,急性主動脈症候群患者如果沒有即時治療,有50%的病患在48小時內死亡,91%會在6個月內死亡,因此如果有撕裂、刀切感的疼痛,即便還可以忍耐,也不應延誤,要儘快就醫。 中高齡年男性為好發族群! 4大原因讓風險提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導管室主任蘇峻弘表示,主動脈剝離大多好發在50到70歲男性,但有研究顯示這個發生率十萬分之三的疾病,仍有一成機率會發生在40歲以內的族群。 為什麼主動脈會剝離? 其實只要主動脈的彈性變差,就會增加了剝離的風險。

    • 疾病未控制,施打疫苗後才爆發
    • 主動脈剝離症狀如何與疫苗做區別
    • 主動脈剝離發生原因及併發症
    • 如何預防主動脈剝離之發生

    專家說明,通常是跟高血壓沒有好好控制有關。施打疫苗的確會造成許多不適感,如果本身就有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或本來就有主動脈剝離,打完疫苗的不舒服會讓血壓升高,讓本來沒有控制好的疾病爆發。 此外,許多病患擔心打疫苗跟正在服用的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就自行停藥。更可能因停藥導致疾病控制不佳,造成疫苗施打後更為不適,導致心肌梗塞或腦出血。建議有三高、心血管問題者,等疾病控制較佳時,再去施打疫苗。

    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李穎灝表示,主動脈是身體最大的動脈,當心臟打出血液後,透過主動脈將血液輸送全身各處。主動脈剝離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心血管急症。 主動脈是身體最大的動脈,當心臟打出血液後,透過主動脈將血液輸送全身各處。最典型症狀是:胸口突然出現撕裂般的劇痛,且可能延伸至後背,隨著血液輸送受阻,全身其他器官都可能出現症狀。 其症狀與心肌梗塞、疫苗施打都有所不同。李穎灝說:「但如果剛好發生在打疫苗後,病人就可能難以分辨,誤以為是打疫苗所引發。」 1. 主動脈剝離:在血管裂開時,會產生像刀割、肌肉撕裂般的劇痛,疼痛的表現往往是發作就達到最高,甚至有著從未有過劇痛感。若發生在升主動脈,通常以胸痛表現;如發生在降主動脈,則會表現下背痛。 2. 心肌梗塞:一般則是像重物壓迫的悶痛,且...

    主動脈有三層結構,當血管壁經長年血流沖刷及慢性病摧殘後,內層可能形成裂縫,血液流入內層與中層之間,形成「假腔」(中層內的新血流途徑),擠壓到「真腔」(正常的血流途徑),導致血液供應受阻。 形狀如拐杖的主動脈,上行部分稱為升主動脈,轉彎部分是主動脈弓,下行部分則為降主動脈。主動脈剝離依發病位置,分為 A、B 型。剝離位置影響到升主動脈的屬於 A 型,未影響升主動脈的則為 B 型。 李穎灝進一步說明,A 型容易產心臟相關的併發症,死亡率較 B 型高,若未緊急手術,發病 48 小時內致死率可高達 50%,不可不慎;B 型主動脈剝離則死亡率較低,發病 30 天死亡率約 10%。 此外,主動脈剝離也可能因為血流受阻而影響其他器官,出現其他的併發症,也因此有非特異性的症狀出現,需特別注意。 1. 心臟:...

    根據統計,主動脈剝離發生率每年每 10 萬人約有 3 人,以台灣人口估算,一年約 600 多人發生主動脈剝離,並不常見。其中,以 50 歲至 70 歲最容易發生,仍有一到兩成機率會發生在 50 歲以內族群。 李穎灝指出,危險因子是導致血管脆弱的各種疾病,包含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控制不佳,以及有抽菸習慣等。另外,有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或是藥物濫用(如古柯鹼),也可能影響血管健康。 預防之道就是要遠離危險因子,保持血管健康。他說,主動脈剝離病人約 7 成有高血壓,有三高等慢性病應好好控制;若有遺傳性疾病,更要提高警覺。平日養成運動習慣、生活規律;已有高血壓者,可從事有氧運動、球類運動,如需做重量訓練,建議諮詢醫生或專業教練。 李穎灝認為,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血管健康,目前...

  2. 2021年8月30日 · 主動脈剝離是致死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當心臟的血管壁破損之後,血就不再流到一般的血管,會流到破損處和血管壁中間,把原先只有一層的血管壁變成兩層,而最外層的血管壁就會變得比較薄,所以當血液流過去時,最外層的血管壁就很容易破掉而造成致命性的風險。 主動脈剝離一般分為兩種類型: A型: 在昇主動脈發生剝離,可能會造成心包膜積血,應立即就醫。 B型: 在昇主動脈以外的主動脈發生剝離,比較不會立即產生心包膜積血。 高偉峰提醒, 兩者的症狀可能都非常嚴重,其中 A 型的死亡率更高、風險更大,而在醫院治療方面,除了止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血壓」,當血壓低 原來的血管撕裂風險就會下降。 出現胸痛、背痛、血壓飆高 當心主動脈剝離.

  3. 2020年10月15日 · 主動脈剝離不只跟高血壓相關! 家族史也是高危險因子發病風險可達6.82倍. 日期:2020 年 10 月 15 日 作者: 王芊淩. 藝人黃鴻升因為主動脈剝離猝死,讓國人對於此致命急症有更深入了解,但除了過往已知的「 高血壓 」是誘發的因子外,林口長庚團隊發現其實主動脈剝離跟「家族史」也有密切關係,有家族病史者,會顯著增加家族成員的發病風險,一等親的發病風險可達6.82倍。 「主動脈剝離」每年大約有近2‚000人發病. 其實醫學界對於「 主動脈剝離 」是個相較陌生的疾病,是因為1760年英皇喬治二世突然駕崩,君王突然離世因此驗屍,才發現原來有這樣的疾病,當時喬治二世是因為A型主動脈剝離,合併心包充填死亡,如今經過260年後,現今的醫學界慢慢可以治療這個疾病,也對於此疾病更深入了解。

  4. 4 天前 · 主動脈瘤致死率高,男比女多3倍!. 9成男性有「1通病」. 主動脈瘤不是「腫瘤」而是一種發生在主動脈血管壁上的異常膨脹,直徑超過正常的1.5倍,就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若未能及時準確診治,一旦發生破裂,就像定時炸彈引爆般,致死率相當高。. 53歲 ...

  5. 2019年2月25日 · 吳清文提醒,大部分的急性主動脈剝離都起因於高血壓,病人的典型症狀為像撕裂傷一般的劇烈的胸痛或背痛,民眾平時應保持清淡的飲食,戒除菸酒和保持生活作息正常,並定時安排健康檢查,注意保養身體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致命風險。

  6. 2019年7月1日 · 台北慈濟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徐展陽表示,急性主動脈症候群的表現,多半是撕裂般胸痛,伴有血壓飆高、胸悶、冒冷汗、下肢無力、 暈眩 ,甚至昏迷等症狀,其存活率與手術介入時機有絕對的正相關性。 臨床統計, 急性主動脈症候群患者如果沒有即時治療,有50%的病患在48小時內死亡,91%會在6個月內死亡,因此如果有撕裂、刀切感的疼痛,即便還可以忍耐,也不應延誤,要儘快就醫。 急性主動脈症候群中常見的升 主動脈剝離 ,往往肇因於長期未控制的 高血壓 、血管本質硬化或其他遺傳性因素,因此高血壓、先天主動脈狹窄、懷孕期、胸部曾經外傷,或是某些罕見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患者,都是急性主動脈症候群高風險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