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日 · 于洋1986年4月7日 — ),遼寧 海城人中國女子羽球運動員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 三屆 世錦賽 女子雙打冠軍( 2010 、 2011 、 2013 ),且曾經於 2008年北京奧運 獲得 女子雙打 金牌(搭檔 杜婧 )以及 混合雙打 銅牌(搭檔 何漢斌 ),但在 2012 ...

    年份
    賽事
    公開賽級別
    項目
    2002年
    其他
    女子雙打
    2002年
    其他
    混合雙打
    2002年
    其他
    混合團體
    2004年
    不適用
    女子雙打
  2. 于洋 (1986年4月7日 — ), 辽宁 海城 人, 中国 女子 羽毛球 运动员,毕业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传播系。 三屆 世錦賽 女子雙打冠軍( 2010 、 2011 、 2013 ),且曾經於 2008年北京奧運 獲得 女子雙打 金牌(搭檔 杜婧 )以及 混合雙打 銅牌(搭檔 何漢斌 ),但在 2012年倫敦奧運 期間因為身陷消極比賽事件而被 世界羽聯 取消比賽資格。 最終於2016年9月宣佈從國家隊退役。 簡歷. 于洋約八、九歲時進入鞍山市體育運動學校,跟隨教練張強接受專業的羽毛球訓練 [3] 。 2000年,于洋和杜婧一同代表 鞍山市 參加遼寧省少年羽毛球比賽,賽前臨時組合成雙打搭檔,竟獲得冠軍;然而此後二人在國家隊卻未有組合在一起。

    年份
    賽事
    公開賽級別
    項目
    2002年
    其他
    女子雙打
    2002年
    其他
    混合雙打
    2002年
    其他
    混合團體
    2004年
    不適用
    女子雙打
    • 概览
    • 早期经历
    • 运动生涯
    • 生涯数据
    • 人物事件
    • 人物争议

    1986年4月出生的中国羽毛球运动员

    展开178个同名词条

    于洋,女,1986年4月7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国女子羽毛球队运动员,右手执拍,擅长封网,球路富于变化。

    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国际羽坛崭露头角,在2008年奥运会上夺得女双金牌。

    1995年进入鞍山市体校。

    1998年进入辽宁省体校。

    2001年进入辽宁队,同年进入国家集训队。

    于洋右手执拍,擅长封网,网前跟进速度快,移动灵活,球路富于变化,是中国女子羽毛球队涌现出的一名双打新秀,她与杜婧的组合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国际羽坛崭露头角,在2008年奥运会上夺得女双金牌。

    羽球之路

    9岁多的小于洋有着很好的身体素质,特别喜欢体育运动。小于洋经常和男孩子一起弹玻璃球、玩警察抓小偷。那时于洋的一个表哥在体校练习乒乓球,小于洋没事就去看他打球。 于洋的阿姨看于洋好动,身体素质好,建议她妈妈到体校找专业的教练来培养试试。那时候于洋已经9岁多了,于妈妈想会不会晚了点。用行家的话说,于洋在快到10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羽毛球是有些晚了。可她凭借出众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毅力成就了如今的成绩。 到了鞍山市体校,眼力好的羽毛球教练张强,一眼就看好于洋了。就对她们的父母说,孩子有这方面的气质,虽然起步晚了一点,让她留下试试,看看各方面能不能跟上。 于洋的父亲于起金说,小于洋学习羽毛球的时候,正值暑假,他们送孩子去,也只是想让孩子去玩,并没有多想。暑假过去了,夫妻俩就打算不让小于洋去了。可是夫妻俩没有想到,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小于洋已经表现出她的天赋,进步得非常快。 就当他们决定不再让小于洋训练的时候,教练张强特意找到夫妻俩,并告诉他们,小于洋在体校学得不错,如果抓紧练、多努力将来应该有出息。为此,夫妻俩最后决定让小于洋继续练羽毛球。

    刻苦训练

    小于洋跟着张强教练开始接受羽毛球训练,而在那里便认识了自己搭档杜婧。“这两个孩子我的感觉,从小在这儿练的时候,有点男孩子的特点。她们俩在练的过程中,包括父母对孩子的训练非常重视。我以前说过,练孩子等于练家长一样,家长坚持不下来,孩子可能有很多才能够的、好的练到一半就有可能退役了。反反复复的小孩没有一个连续性,训练不系统。这俩孩子从到这儿练习基本上不缺课。”张强说道。 于洋的刻苦,让她的启蒙教练张强印象深刻。“于洋的每堂训练课,出的汗都比其他运动员出的多。一堂课下来,上衣就成了‘雨衣’。” 于洋10岁那年的一天在鞍山一场大雨中,湖水水线都已经没过了地面,鱼都蹦到了岸上。雨水已经没过了人的膝盖,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下午训练的时间快到了,于洋的爸爸推着自行车带着于洋赶到了训练馆,两人从上到下都湿透了。回忆起这一幕,张强的眼睛仍忍不住湿润了。“那时我就断定,于洋这孩子,将来肯定能出息。”张强说道。 为了让小于洋有更好的体力,于起金每天早上5时许,就将小于洋叫醒,带她到家附近的学校跑10多圈,同时还训练她蹦台阶。 一开始,父亲于起金每天骑着自行车送小于洋去体校打球,后来于起金由于生病动了手术。术后不久,他忍着疼痛继续送于洋练球。小于洋知道后,坚持不让爸爸送她,但父亲仍然坚持着。 从那时开始,为了让于洋增加锻炼,晚上训练结束后,父亲就会在前面骑自行车,于洋就跟在后面跑,一直跑回家,这一跑每晚至少3公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于洋离开鞍山。

    进国家队

    在张强教练手下,杜婧于洋打的最大型的比赛就是省运会。在2000年的省运会上,杜婧和于洋配的女双,是她们俩第一次配,也为鞍山创造了成绩。虽然年龄很小,但是成绩很突出,很快便被辽宁省队看中。之后在一系列的比赛里二人凭借出色的成绩被选入国家队,并于2003年正式配对。 杜婧、于洋崛起速度之快超出外界的预想。在2005年举行的羽球大师赛上,两人联手击败了世界冠军高崚/黄穗获得女双冠军。不到半年时间,她们又在亚锦赛上蟾宫折桂。势头不减的相继夺得2006年瑞士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2006年优霸杯等多个世界冠军。接二连三的好战绩使杜婧、于洋成为中国羽毛球队真正的“希望之星”。二人擅长的“速度力量型”打法是国际羽坛发展的主潮流。在国际羽联重新施行21分制,对球员的耐力、体能标准要求愈高的新规则,杜婧、于洋的年龄优势与打法特长也越发引人注目。杜婧、于洋的特点属于互补型,杜婧力量超群,后场的大力劈砍杀伤力惊人,而游弋于前场的于洋跟进速度很快,网前移动灵活、下球线路富于变化,力量与速度的结合使二将的组合配对日臻成熟,在竞争激烈的国家队女双组合中站稳脚跟。并被列为2008北京奥运女双的候选人。 “我”是女生 人人都称她们为“假小子”,甚至于洋与何汉斌搭档混双时,被人误认为男双。只是因为干练的短发和不爱穿裙子的特征,让她们少了女孩子的妩媚。其实这都是太专注于打球和为了比赛方便的结果。骨子里她们可是很女人。于洋是羽毛球队公认的大美女,杜婧也说自己有很多女孩子的梦想。两个人的房间和球包是全队最整齐的。

    团体

    2016年,尤伯杯女子团体冠军 2016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 2015年,苏迪曼杯冠军成员; 2013年,苏迪曼杯冠军成员; 2012年,尤伯杯冠军成员; 2011年,苏迪曼杯冠军成员; 2010年,广州亚运会羽毛球女子团体冠军; 2010年,马来西亚第23届尤伯杯亚军成员; 2009年5月17日,第十一届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冠军 (搭档:郑波); 2006年,尤伯杯团体冠军。

    女双

    2016年,澳大利亚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四强; 2016年,印尼羽毛球首要超级赛女双亚军; 2016年,马来西亚羽毛球首要超级赛女双冠军; 2016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亚军; 2016年,泰国羽毛球大师赛女双亚军; 2016年,马来西亚羽毛球大师赛女双亚军;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女双第四名(与唐渊婷); 2015年,印尼羽毛球大师赛女双冠军; 2015年,中国香港羽毛球超级赛女双亚军; 2015年,中国羽毛球首要超级赛女双冠军; 2015年,碧特博格羽毛球黄金大奖赛女双冠军; 2015年,美国羽毛球黄金大奖赛女双冠军; 2015年,印尼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四强; 2015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双亚军; 2015年,新加坡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四强; 2015年,全英羽毛球赛女双亚军; 2014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4年,哥本哈根羽毛球世锦赛女双亚军(与王晓理); 2014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3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 2013年,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3年,羽毛球世锦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3年,羽毛球亚锦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3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3年,韩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2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亚军; 2012年,韩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四强; 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1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1年,中国香港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1年,法国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1年,伦敦羽毛球世锦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1年,印尼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1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1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韩国公开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1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女双四强(与王晓理); 2010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女双冠军(与王晓理); 2010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香港公开赛女双冠军; 2010年,广州亚运会女双亚军; 2010年,日本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和王晓理); 2010年,羽毛球大师赛女双冠军(和王晓理); 2010年,羽毛球世锦赛女双冠军(和杜婧); 2010年,瑞士羽毛球超级赛冠军(和田卿); 2010年,百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 2010年1月24日,马来西亚羽毛球超级赛女子双打冠军(和杜婧); 2009年,瑞士羽毛球超级赛冠军(和杜婧); 2008年8月15日,北京奥运会 羽毛球女子双打(和杜婧)冠军; 2008年,法国羽毛球公开赛冠军; 2008年,韩国羽毛球公开赛冠军; 2008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亚军; 2008年,新加坡羽毛球公开赛冠军; 2007年12月,中国香港羽毛球超级赛冠军; 2007年11月,中国羽毛球超级赛亚军; 2007年7月,泰国羽毛球公开赛亚军; 2007年5月,印尼羽毛球超级赛冠军; 2007年3月,德国羽毛球公开赛亚军; 2006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冠军; 2006年,瑞士羽毛球公开赛冠军; 2005年,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冠军; 2004年,泰国公开赛亚军; 2004年,波兰公开赛冠军; 2004年,法国公开赛女双、混双冠军; 2004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双亚军; 2004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团体、女双、混双冠军; 2004年,全国锦标赛女双冠军; 2004年,印度尼西亚公开赛第三名; 2003年,中国公开赛女双八强; 2002年,亚青赛团体冠军。

    混双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羽毛球单项混双冠军(搭档:鲁恺); 2010年,羽毛球大师赛混双亚军(搭档:徐晨); 2010年,羽毛球世锦赛混双亚军(搭档:何汉斌); 2009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冠军; 2008年8月17日,北京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季军(搭档:何汉斌); 2008年,法国公开赛冠军; 2008年,印度公开赛冠军; 2008年,瑞士超级赛冠军; 2008年,马来西亚超级赛冠军; 2007年,丹麦超级赛冠军。

    详情介绍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双A组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与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以及女双C组的韩国组合河贞恩/金旼贞与印尼组合波莉/乔哈里,都选择了消极对待比赛。这四对组合在场上缺乏斗志和求胜欲,击球不是下网,就是出界。两场奥运级别的对决,水平却还不如业余选手。 由于中国另外一对组合田卿/赵芸蕾早前在小组赛最后一轮中意外输给了一对丹麦组合,只能以小组第二名出线。一旦于洋/王晓理在自己的小组以头名出线八强,两对中国组合就将被分在一个半区,提前在半决赛相遇。而郑景银/金荷娜如果以小组次名出线,甚至有可能和C组的队友在1/4决赛上就提前相遇。两对组合的想法一拍即合,就有了这么一场 “默契球”的出现。

    退役想法

    距离世界羽联做出取消中国羽毛球名将于洋/王晓理比赛资格的决定已经过去了半天时间,此前一直沉默的于洋于2012年8月1日深夜在微博上痛斥国际羽联“无情”。她同时表示, 自己将告别羽坛。她的搭档王晓理发微博直言,制度的漏洞却让运动员买单。 北京时间2012年8月1日深夜,于洋在转发“BWF世界羽联”微博时评论称,“这也是我最后一次比赛了。再见国际羽联,再见我挚爱的羽毛球。” 紧接着于洋又发微博表示:“我们只是受伤,选择利用规则放弃比赛是为了淘汰赛。”并反问世界羽联:“运动员的伤病你们懂吗?辛苦的带着伤病备战了四年说取消就取消我们的参赛资格。你们无情的打碎了我们的梦想。”这是赛会一号种子第一次正式回应判罚一事。 而在于洋已在微博中透露搭档王晓理的伤势,并表示她们将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状态,希望球迷朋友理解她们的状态。 现世界排名第一的于洋/王晓理组合是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头号种子选手,她们在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中,0比2不敌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伦敦时间2012年8月1日上午,国际羽联召开了听证会。经过反复商讨和确认,最终伦敦奥组委做出了取消二人的参赛资格。与她们一道被剥夺资格的,还有两对韩国选手和一对印尼选手。 中国体育代表团与当地时间1日表示,充分尊重世界羽联对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于洋/王晓理的处罚决定。

    正式澄清

    于洋和王晓理一度炮轰世界羽联“打碎了我们的梦想”,于洋还表示考虑退役,两个姑娘一度茶饭不思。但在几小时的沉淀之后,两位姑娘静下心来,向球迷道歉。 对于消极比赛,王晓理解释说:“我自己是一个年轻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奥运会也第一次以小组赛的形式打,自己对于整个赛制的章程上不是很理解,特别是在我们以为已经出线了,或者绝对没问题出线的时候没有全力以赴。” 于洋表示:“我们因为昨天的比赛要向所有的球迷朋友们道歉,因为确实我们没有做到奥林匹克精神,也没有给观众和球迷朋友们呈现一场我们自己水平的比赛,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 26岁的于洋并不会就此退役:“我觉得通过这次深刻的教训,也希望在竞技体育当中,在我的职业生涯当中,每一场比赛都能全力以赴展现自己的水平,能够以一种新的面貌让每一个球迷看到我的改变。”王晓理也表示说:“真的很谢谢大家!看到你们的鼓励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请相信我,我不会被打倒!我会站起来的!”

    2016年里约奥运羽毛球女双铜牌赛,中国组合唐渊渟/于洋表现不佳,尤其是第一局很快溃败,让中国组合丢了心气。第二局局间暂停,于洋有些脾气了。当时,教练员田秉毅在与她交流,但于洋明显听不进去,愤怒的她朝田秉毅大声吼了一句,随后愤怒的扔了毛巾,最终中国组合唐渊渟/于洋0-2不敌韩国组合郑景银/申昇瓒。

  3. 于洋遼寧海城人中國女子羽毛球運動員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三屆世錦賽女子雙打冠軍201020112013),且曾經於2008年北京奧運獲得女子雙打金牌搭檔杜婧以及混合雙打銅牌搭檔何漢斌),但在2012年倫敦奧運期間因為身陷消極 ...

  4. 于洋右手執拍擅長封網網前跟進速度快移動靈活球路富於變化是中國女子羽毛球隊湧現出的一名雙打新秀她與杜婧的組合自2005年下半年開始在國際羽壇嶄露頭角在2008年奧運會上奪得女雙金牌

  5. 详细内容. 人物简介. 于洋奥运冠军中国女子羽毛球队运动员右手执拍擅长封网球路富于变化。 并与杜婧组合,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国际羽坛崭露头角,在2008年奥运会上夺得女双金牌。 2012年伦敦奥运会,由于涉及消极比赛,被国际羽联处以取消继续参赛资格的处罚。 2016年8月26日于洋正式宣布退役。 生涯数据. 团体. 2013年,苏迪曼杯冠军成员; 2012年,尤伯杯冠军成员; 2011年,苏迪曼杯冠军成员; 2010年,广州亚运会羽毛球女子团体冠军; 2010年,马来西亚第23届尤伯杯亚军成员; 2009年5月17日,第十一届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冠军 (搭档:郑波); 2006年,尤伯杯团体冠军。 女双.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女双第四名(与唐渊婷); [1]

  6. 2012年8月3日 · KEN BELSON. 2012年8月3日. 倫敦——奧運會上的羽毛球爭議事件持續發酵因為周二故意輸掉預選賽階段的比賽八名運動員被取消參賽資格一天後其中一名運動員稱她打算退役于洋是受罰的兩名中國運動員之一她在微博中宣布以後將不再參加這項自己統治多年的運動于洋曾兩次獲得奧運會獎牌還是女子雙打世界冠軍。...

  7.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