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初发布的一篇综述总结了过去半个世纪关于大质量恒星核坍塌超新星爆炸的研究,包括超新星的外观如何取决于爆炸需要的各种要素(尤其是恒星的质量半径关系)、中微子如何怒刷存在感、以及算力显著提高后兴起的酷炫3D数值模拟等等。

  2. 据央视新闻,12月7日,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

  3. 2023年6月28日 · 中国科学家发现宇宙强紫外辐射,亮度是太阳 40 亿亿倍,这一发现有哪些意义?. 6 月 28 日消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昨日宣布,由范一中、金志平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团队发现了迄今为止人类探测到的剧烈的光学紫外耀发,来自 2022 …. 显示全部 .

  4. 生活在火星地下或建设具有辐射屏蔽作用的厚重基地可以减缓辐射的损害,但随着在火星上生活的时间延长,癌症发病率将出现几何级数上升。 人类是否可以在火星上完成繁衍目前是一个开放性问题。 火星的强辐射对人类胚胎没有任何好处。 虽然精子可以运动,但由于低重力,发育中的胚胎在子宫里的位置将偏高,可能对孕妇的横膈膜产生压迫、引发呼吸困难。 低重力环境也可导致妊娠阶段异常,出现大量早产。 你可能需要每天将孕妇用离心机甩一甩。 在可预见的未来,所谓火星基地里的人们不得不长时间生活在采用人工光源的地下设施或厚重掩体里,可能会整月不见天日,最大限度控制外出时间。

  5. 2023年3月16日 · 知乎用户.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投入存在巨大差异。 教育存在巨大差异。 基础设施分布存在巨大差异。 前两个好理解,绝大部分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正在逐步改善。 第三个,举个例子,美欧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着 观测站 点,而中国研究人员基本上只能依靠自己国家的设施。 天文这个东西,看不见就是看不见,就好像南半球看不见 北极星 一样,是客观限制。 发布于 2023-03-16 19:02. 为什么国内的天文研究站很少有新闻或者发现,反而很多发现或者研究都是美国人捕捉到的.

  6. 到今天你找一个好一些的望远镜,在金牛座都能看到一个仍然在快速膨胀的 蟹状星云 ,就是当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 这种级别的天文奇观发生的频率,怎么说呢,现在已经快1000年过去了,人类目前再也没有观测到过。 超新星爆发当然有很多,甚至也有一些可以在晚上用肉眼看到,但是亮到人用肉眼在白天都可以看到的,千年以来再也没有第二次了。 目前为止,人类认为有可能发生超新星爆发,甚至其威力还要超越天关客星的,无疑是 猎户座 的参宿四。 虽然按照天文学家的估算,参宿四已经十分接近超新星爆发的边缘,甚至可以说“随时都可以爆发”。 但是相比人类短促的寿命,哪怕是恒星意义上的“马上”,也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从明天就爆炸到100万年之后爆发都可能。

  7. 据法社海牙7月5日报道,随着有记录以来强烈的夏季风暴袭击荷兰,欧洲繁忙航空枢纽之一的阿姆斯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