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1日 · 社會新聞. 消息指張竹君丈夫病重 威院深切治療部留醫. 撰文:鄧穎琳. 出版: 2020-11-01 00:08 更新:2020-11-01 11:43. 1k.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由年初爆發至今絕大部份的疫情記者會都由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匯報最新情況期間她更被發現連續72天沒有休假而她在資料有誤或人員出錯時願意致歉令她獲得不少好評更有調查指她是最受歡迎的香港官員。 惟張竹君連月來除了忙着應付疫情,更要照顧其患癌丈夫。 消息指,張竹君丈夫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深切治療部(ICU)留醫,日前情況轉差,張竹君的朋友轉發短訊,希望為其祈禱。 張竹君同袍指,她堅守抗疫一線的同時,亦有到醫院探望丈夫,兼顧家庭。 + 19. 丈夫同為醫生 去年確診腦癌.

  2. 2020年12月7日 · 出版: 2020-12-07 11:31 更新:2020-12-07 13:17. 227.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由本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主持絕大部分疫情記者會匯報最新情況。. 昨日6日有消息指出張的丈夫因腦癌病逝。. 張竹君曾創下連續72天不休假的紀錄於丈夫患病 ...

    • 腦瘤六大須知
    • ●惡性腫瘤:生長速度快很多,會侵害及壓迫附近的正常腦組織,影響腦部及身體功能,甚至危害生命
    • ▼患腦瘤高風險因素:(按圖 👇👇👇)
    • ▼腦瘤可引致的併發症:(按圖 👇👇👇)

    1. 腦瘤是什麼? 腦部約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幹,而大腦扮演人體機能總指揮,由兩個橢圓形半球組成,每個半球有四個組成部分,包括額葉、頂葉、顳葉及枕葉,各自控制身體不同的機能。當局部腦組織發生不正常的分裂增殖,會形成瘤塊,出現腦腫瘤。 2. 腦瘤等於患腦癌? 據香港防癌會,腦癌並非常見癌症,每年新症維持約200多宗。為什麼有些患者進行「開刀」手術後便痊癒,部分患者則會不斷復發,甚至奪去性命?其實腦瘤只是一種統稱,可分為不同種類的腦瘤,嚴重程度亦不一。腦瘤有機會是良性腫瘤,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即俗稱腦癌)。

    腦部空間有限,當空間被腦瘤佔據,便會壓迫正常腦組織,影響腦部各項功能,即使是良性腦瘤也不能掉以輕心。 3. 腦瘤的高風險因素是什麼? 腦腫瘤的成因至今未明,惟少數病例相信與先天性、遺傳或化學因素有關。以下的高風險因素或會增加患上腦腫瘤的機會:

    4. 腦瘤常見症狀包括頭痛、失平衡? 腦瘤先兆一般難以察覺,有部分患者更是毫無徵狀,往往在身體檢查時,或症狀發展得和中風相似,例如手腳無力、言語混亂、臉歪嘴斜才感到異常。 再者,腦部不同位置負責不同的功能,所以徵狀都與腫瘤位置、性質及大小有直接關係。舉例而言,良性腦瘤長在運動區附近,有機會壓迫到掌管運動的腦區而造成患者肢體無力,手腳無法活動。又或腦瘤長在腦下垂體,可能會影響內分泌,使女性的月經失調。

    6. 腦瘤有什麼檢查方法? 如果出現上述腦瘤病徵,應及早檢查。常見腦瘤檢查包括臨床檢驗、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正電子掃描、血管造影、光譜圖掃描、腦部活組織化驗等。 懷疑罹患腦瘤時,醫生會安排以下檢查: 神經學檢查:檢查平衡、肌力、協調、反射、視力、聽力;預測哪個腦內部位受損。 影像學檢查:最常用來評估腦瘤的影像檢查是核磁共振攝影。如果懷疑腫瘤來自其他器官轉移,那就會針對某些部位做影像檢查,像安排胸部或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是否有肺癌或腹內腫瘤,安排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檢查是否有乳癌,或是做大腸鏡檢查是否有大腸直腸癌。 相關文章:【癌症】頭痛持續亂說話腦瘤10大徵狀 或因5類癌症轉移到腦引致 腦瘤暫未有預防方法,但大家也有一些可避免的腦瘤高危因素,如輻射物、甲醛、氯乙烯和丙烯,若懷疑出現病徵應及早...

  3. 2020年12月6日 · 今年11月1日,《香港01引述消息指張竹君與丈夫同任職醫生二人均為基督徒惟丈夫去年確診腦癌後接受多次手術仍未見好轉故張竹君連月來除了應付疫情更不時到醫院探望丈夫當時有消息指張的丈夫情況有轉差一直在威院的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令不少與二人相識的親友都十分擔憂。 消息指,張醫生的丈夫不敵癌病,已於今早離世。 張竹君11個月來首度缺席疫情記者會 衞生署會前15分鐘公布換人 消息指張竹君丈夫病重 威院深切治療部留醫 單日增31宗源頭不明個案創新高 張竹君:跳舞群組已滲透社會角落. 新冠肺炎.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由年初爆發至今,絕大部份的疫情記者會都由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匯報最新情況。 不過,張竹君由周六(5日)起,連續.

  4. 2020年12月8日 · 出版: 2020-12-08 13:12 更新:2020-12-08 14:02. 913. 原名陳云根的的陳雲日前在網上發帖形容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丈夫病逝是香港抗疫以來第一宗好消息」,惹來廣大網友議論有指責是冷血言論」、政治抽水。. 及後陳雲揚言,不滿意他帖 ...

  5. 2023年11月27日 · + 7.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致贊辭時提到疫情期間張竹君風雨不改幾乎每日430疫情記者會都會見到其身影形容這種敬業樂業專業的精神實屬難得也證市民一日不可無此君」。 李家文續指2020年初張竹君丈夫患上惡疾張既要到醫院探望丈夫又要照顧家庭卻仍然出席記者會。 到2020年12月5日,由於丈夫病危,張在一個會議開始前的一小時突然請假;兩日後她身穿黑衣主持記者會,「強忍喪夫之痛,表現得非常專業和有責任感。 李家文續說:「她這公而忘私、忘悲的舉措,博得所有人的敬重,紛祝『竹君安好』。 基於張竹君在抗疫上的貢獻,而且極受香港市民歡迎,李家文表示:「樹仁大學頒授社會科學名博給她,確實至名歸。 樹仁大學也與有榮焉。 + 4.

  6. 2022年8月6日 ·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無詳細研究患者國藉但見患者姓名大部份為中國人當中部份未有檢測結果已離港會通知相關地方暫無聽聞當局打算禁止幾內亞航班抵港同時衞生防護中心依照幾內亞公司名單到檢疫酒店篩查約90人當中約20人對瘧疾蟲檢測呈陽性已送醫治療至於昨日一班有患者航班的相關人士同行衞生署派員進行抽查120人當中有13位初步檢測陽性。 瘧疾常見於氣候溫暖的地區,如非洲、東南亞及南美洲,此症由瘧蚊傳播。 (Getty Images) 患者年齡介乎25至56歲 1危殆2嚴重.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表示,截至中午12點,共有58名瘧疾病人留院,包括56男2女,年齡介乎25至56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