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22日 · 張文俊呼籲專業醫務人員以不合法手段違反專業守則濫發免針紙」,有可能已干犯串謀詐騙最高刑罰可被判監14年。 而市民如以虛假資料或陳述以獲得「免針紙」,同樣有機會干犯串謀詐騙。 柴灣男醫生一個月發3千張「免針紙」 港島總區刑事部(行動)署理警司盧彥霖表示,警方早前接報,指柴灣一商場內某間私家診所,報稱其涉嫌以每張3,000元的價錢濫發「免針紙」。 警方經調查發現,涉事醫生於今年2至6月,合共發出約6,600張「免針紙」,最高單月超過3,000張,即假如一個月不休息,每日亦最少發出100張,形容數字並不尋常。 警方今早持法庭搜查令,拘捕一名59歲姓王男醫生涉嫌串謀詐騙,行動中檢獲文件、單據、少量現金及電子器材等,案件現由港島總區公眾活動調查組跟進,警方會繼續調查其收取的確實金額。 + 4.

  2. 2022年9月21日 · 翻查資料,曾經有一名同名的醫生,於2017年被指發出2合共600萬元的支票,惟無法兌現,遭追款人入稟高等法院追討。 警方檢獲大量文件、電腦及約76萬元現金。 (陳永武攝) 今次是15日內,第2宗同類事件。 本月5日,元朗一間診所的64歲女西醫,亦涉嫌以每500元收費,向求診病人開出「免針紙」。 警方指該診所於8月份,共發出超過6,000相關豁免證明書。 該名女西醫涉嫌「製造虛假文書」被捕,獲准保釋候查。 警方呼籲,任何人以違法手段逃避接種疫苗,危害公眾健康及公共衛生,任何人涉嫌製造或使用偽造的「新冠疫苗接種醫學豁免證明書(免針紙)」,有可能觸犯法例,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監14年。 警方檢獲大量文件、電腦及約76萬元現金。 (陳永武攝)

  3. 2018年12月4日 · 骨科專科醫生張文康指在所有個案中所有患者均可於術後即日或翌日站立或走路術後癒合情況理想並於一星期內按計劃出院骨科專科醫生忻振凱表示醫生會於術前術後處方止痛藥予患者減輕其痛楚並於術前建議患者加強肌肉訓練有助康復他又指當關節受到嚴重破壞一般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做手術。 他續指,現今95%人工關節的壽命長達10年,90%壽命更可達20年,術後患者亦可照常生活及參加行山等活動。 港怡醫院4名員工出紅疹 院方暫停接收ICU新症 港怡再爆醫療事故 涉進行膝關節手術時使用過期骨水泥 港怡醫院癌症病人重覆打白血球生長素 衞生署要求4星期內交報告. 1. 0. 1. 0. 俗語說「年紀大,機器壞」。

    • 八十年代行醫 vs 「八十後」出生醫生(點擊查看小檔案)
    • 急症室晚上最忙碌​ 有病人不耐煩踢門​
    • 病人多、醫生少 醫患溝通被「慳咗」
    • 多溝通總是好事 助喪親者走出陰霾
    • 醫院收症數目可封頂?

    觀塘區是第一代新市鎮,又稱為衞星城市,由木屋區蛻變成公共屋邨林立的社區。如今觀塘不少地方重建,屹立區內45年的聯合醫院擴建工程亦正如火如荼。聯合醫院前身是補助醫院,在1991年醫院管理局成立後才納入公立醫院架構,現有1 ,403張病床,當完成擴建會增加至1,960張病床。

    在聯合急症室已7個年頭,鄺葆賢說,這區近年有多條新屋邨落成,但因為沒有私家醫院,居民患病,不假思索肯定是到聯合求醫,「晚上有事都係call白車入嚟。」 因受擴建工程影響而關閉部分醫院設施,加上區內人口老化,病症較以前複雜,急症室服務壓力可想而知,她說:「初來聯合時,7、8月因暑假、市民外遊,(工作量)會舒服少少,但現在已無分別。」安排病人上病房都需要策略,部門之間互相協助,「醫生好努力,讓病床流轉,每日玩俄羅斯方塊咁砌啲床。」 急症室經常擠滿病人,有病人理解,亦有病人心急。晚上的急症室尤其忙碌,倘接收到病危人士,幾乎所有醫護都衝去急救房搶救,次緊急病人難免等候較長,有些病人會不耐煩,「試過有人拍門、踢門」,前線同事便要處理及解釋。

    縱橫聯合36年的劉飛龍,更感慨:「病人整體上係好感激(thankful),以前觀塘區啲婆仔(病人),窮得來,幫到佢係好開心,唔係老奉咁。」他笑言,以前見到某些人明顯只想索取病假紙,醫生會直接拒絕,「甚至有護士守住門口,說你啲病唔急,出面等。」 時移世易,現時病人的要求高,多了投訴,而醫生難免會多安排檢查,「做啲保護自己的事」,診症速度也變慢。劉說:「以前冇咁多檢查,一個醫生夜晚可睇百幾二百個症,全日得8、9個醫生,每人睇100個症。」今日不能同日而語,冬季流感高峰一天錄得約400求診人次,但診症程序繁多,一點亦不輕鬆。當遇到嚴重病人來到,醫生已需要快速安排檢驗、注射抗生素,甚或未待病人轉送病房已派藥。 醫患關係在漫長輪候時間中悄悄撕裂,問題核心也許是溝通、信任。劉飛龍指出,舊日雖然診症效率高...

    潘逸陞曾涉足內科、微生物科及ICU部門,其中在聯合也有廿年。他說80年代時為病人做手術很簡單,跟病人或家屬講「簽個名話做手術就得」,直言現今醫患信任減少,「係多咗唇舌,多好多時間同家人溝通,才攞到信任。」他指出醫院收的投訴信少,讚揚感謝信較多,惟他笑言好事少出門:「通常唔好嘅嘢會流傳(互聯網)。」時代已變,潘醫生強調,與病人家屬多溝通總是好事,「如果資訊清晣透明,佢死咗屋企人,從陰霾走出來會容易走好多。否則佢帶着憤恨幾十年都走唔出來。」

    劉飛龍表示,往日聯合醫院是補助醫院緣故,員工福利待遇較政府醫院差,職員流轉低,但同時醫護關係好。正因為人手少,當病床爆滿,可以將病人轉往伊利沙伯醫院。上了年紀的市民或對伊院病房帆布床的擠逼情況記憶猶新,聯合醫院卻非不斷「加床」。 劉飛龍憶述,80年代聯合只有P座,主要有成人男女病房各一間,以及一間青少年病房。成人病房最多由40張病床加10張帆布床,「不會加到廁所出入口。」倘病人並非太嚴重,便可能轉送伊院。當時醫院除了醫生房、殮房及手術室,病房都沒有裝設冷氣。醫生穿短袖白袍、其他醫護人員都穿短袖衫,反映八十年代的印記。

  4. 2020年6月5日 · 港怡醫院關節置換中心總監忻振凱指未來人口持續老化及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估計置換關節的需求倍增。 他解釋,長者隨著年紀漸增,膝關節的軟骨退化及磨蝕,易患上退化性膝關節炎;而年輕人或是運動員通常因發生意外,或是運動後創傷,亦會患上創傷性關節炎。 但他強調,患者不需因避免關節退化而減少運動,反而鼓勵作適量的運動,讓肌肉保持關節穩定。 術前麻醉門診提高患者手術安全. 港怡醫院麻醉專科醫生張志偉指,公立醫院目前的置換關節手術為「今日入醫院,聽日做手術」。 患者在擔心多日後,未有充份心理準備便進行手術。 他指,許多置換關節的年長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等。 若手術前才發現病人狀態不適宜做手術,臨時更改時間及病房,將浪費患者和院方的時間和資源。

  5. 2021年10月19日 · 在瑪麗醫院私家門診醫生名單中有多位著名的港大醫學院教授應診如腸胃及肝臟科權威黎青龍教授肝膽胰外科的盧寵茂教授港大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張文智等也因如此很多時高官或名人如有身體不適都會到瑪麗醫院求醫。 翻查資料,前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前年8月接受鼻腔囊腫治療時,正是到瑪麗醫院接受電療;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任官期間至少三度跌傷,其中前年3月一次導致輕微骨裂,也是在瑪麗醫院接受醫治。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近日因心臟問題接受手術,也是到瑪麗醫院。 本月傳出因心臟病入院的國安法指定法官、總裁判官蘇惠德,同樣留院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並在該院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瑪麗醫院。 (資料圖片) 過往曾洩漏高官病況惹爭議.

  6. 2022年3月19日 · 出版: 2022-03-19 19:09 更新:2022-03-19 21:39. 66. 本港於2月底起實施「疫苗通行證」,不少未接種疫苗康復者憂無法進入相關場所。. 《香港01》致電多間私家診所,當中有診所指如康復者要獲發醫學豁免證明書,費用達900元。. 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則回應指,如染疫 ...